前些时候上街,身边有尼姑向我赠送平安符,当时因为走的匆忙,没有去理会,也没有在意。还有就是我觉得或许那也是在骗人的,我觉得似乎世上没有便宜的事情,当别人告诉我不要钱的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事后想想觉得自己是有些残忍而冷漠的,别人是一番热情,一片真诚,而我却如此残忍的拒人于千里之外,还以小人之心猜度别人的一片佛心。
她们的年纪都在五十岁上下,穿着佛衣,至于衣服的颜色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叫,我对颜色不是很熟悉,只叫得出几种最基本的颜色的名字。她们的年纪让我想到了那些和她们同样年纪的尘世中人。我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出的家,也不知道她们缘何出家?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家人,有没有儿女和孙子?如果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生活在青灯古刹中,没有家庭,没有儿女;我想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清苦。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当她们这种年级的时候,同龄人都是儿孙满堂了,而她们却是孤身影单,身边也没有一个关心自己,嘘寒问暖的人。不知道她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不知道她们会不会想有个儿女什么的?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伤心落泪?
也许她们与佛有缘,也心中向佛,她们可以过着那中简朴的生活,可以在风景如画的“寒山寺”中终其一生。可是她们的心该被搁置在什么地方?她们的情感该被搁置的怎样的一个位置?她们可以把自己的赤诚真心送给佛,可以给人间大众带来佛理,解救人们的内心的疾苦。可是她们自己的苦又有谁能解呢?她们也会感到孤独,也会感到寂寞,也会在情感汹涌的时候悄然落泪。也许我说的不对,我并不懂她们的心情,我只是从一个正常的有感情的人的角度去猜度她们内心的世界,去猜度她们心中也同样有正常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我总觉得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那么她们的心中就有正常人的苦愁哀乐。
前段时候在网上看到了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出家的消息。似乎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看了新闻才知道她的心已与佛结缘。陈晓旭说:“自己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之后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或许真如她所说,物质上财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太多的东西,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是永恒的财富,才能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快乐。抛弃物质的财富,走进佛门,让自己的心和精神真正的净化和纯洁。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对于一个终日为自己的生活为家人的生活忙碌奔波的人,他们只有很少的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质财富,他们又拿什么抛弃呢?他们不是为财富的积累而累,他们是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累。
当一个人还在辛辛苦苦地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忙碌的时候,他还有什么权力去奢求更多的精神上的东西?
人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类真正向往的是什么?人真的会为财富所累吗?
只有那些拥有了足够多的物质财富的人才会被财富所累。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只是为生活而累。他们终日忙碌的身影背后也只是不很富足的生活。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很多的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甚至没有达到基本的温饱。中国有八亿多的农民,农村的很多的地方还很偏僻落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很闭塞,他们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他们连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怎么能奢求自己为财富所累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人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人类真正向往的是什么。但是我想作为一个生活还不是很有保障的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生活上的物质保障。至于精神的追求和实现,那只是一个憧憬中的梦。
一个人最难说服的是自己,一个人最难走出的也是自己。如果说入了佛门就能真正的远离凡尘事故,远离生活的烦恼,那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出家。因为现在的人们活的都很累,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烦恼,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到迷茫,寻不到太多的快乐和喜悦。可是这可能吗?人毕竟只是人,不是神。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流露出来,可是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心中蔓延。就像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在什么时候快乐,什么时候痛苦一样。只要我们的思绪还正常,只要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存在,那么我们就永远割舍不断自己心中的烦恼,我们也无法控制那些烦恼的火苗继续蔓延。
人们常说,佛门中人,六根清净。可是又有几个能真正的抛开世俗的一切呢?我们只是普通的有感情的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尘世之外,普渡众生的佛。
下面的文字摘自网络;
从与小尼姑的交淡中,得知西山是个好地方,西山尼姑多为外地人,来源也林林种种。一些是从小就受佛教文化的浸染,有文化有智识崇尚佛学,甘愿远离尘世一意修行而来。一些是了觉人生之艰辛,故而选择一种清寡禁欲的安静生活而来。一些是对凡俗世界的情感求不得而痛苦或对病魔愈不得而悲观,失去对俗世生活的信心修行而来,祈求来世的幸福和平安。尼姑的生活虽然单调清贫,但她们很知足这样的淡泊生活,远离苦尽甘来或只苦不甜的俗人世界,她们看重的是来世的幸福平安及个人的超脱。
我不知道他们那些修行之人是否是真的快乐?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家人一定不快乐。站在他们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儿女抚养长大,而他们却远离了自己的身边,躲进了青灯古刹,从此与尘世无缘。似乎也和他们断绝了亲人的关系。对于一个年级大一些的人来说,最害怕的其实就是孤独,最盼望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儿女可以在身边,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享受那一份亲情的温暖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她们在寺院中是否也感到了温暖?是否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情?可是我总觉得任何的亲情和友情其实都比不上与父母亲的亲情。朋友之情或许会转变,夫妻之情也有可能会不复存在,只有与父母亲之间的情谊是不变的。那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是永恒的持久的,即使海枯石烂。
7年前,唱着《青藏高原》、《嫂子颂》的李娜毅然退出歌坛,到张家界的天门寺削发为尼。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娜为何会出家?是什么使她厌倦了红尘,放弃名利双收的演艺事业,甘愿与一盏青灯为伴呢?
李娜曾与友人谈过人的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也许这就是李娜出家的早期思想萌芽。李娜喜欢和朋友逛寺院,开始是好奇,后来,她在听僧尼唱佛歌时,心灵忽地一阵颤抖。一种肃穆、庄重、敬仰、向往的情绪油然而生。
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佛音的理解仅存在于表面,十分肤浅,只有对佛经中的词、意、曲、谱、音进行彻悟,才能得到它的真髓。她终于彻悟了曾经让她激动,让她不安,欲为又不敢为的一种决策:出家。
或许李娜是真的想探寻佛理的奥妙?或许她真的想弄明白佛的精髓?可是佛理就像哲学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很高深,也让人觉得缥缈,不是那么容易被人参透的。
我不知道她是否有慧根?但是我想,即使是有慧根的人去研究佛理,可是在当今这个利益喧嚣,物欲横流的社会,它又能有什么用呢?它能解决中国失散人口的吃饭问题吗?它能解决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吗?也许对于他们修道之人来说,他们自己是高深了,参破了生命的玄机。可是谁又能阻止人的衰老和死亡?我不是说意识形态的东西不重要,只是它们对于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来说不是很实际。
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实对于佛学的研究,不一定非要皈依佛门;不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家人,躲进深山老林;不一定要抛开一切物质的东西,毕竟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慈悲的胸怀,多为世人做一些善事,那样才是真正地把佛留在心中,把佛的善留在心中。
或许对于那些皈依佛门的人来说,他们只是解脱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或许他们连自己的烦恼和痛苦都没有真正解脱?如果是那样,即使一生参佛,一生侍奉佛,可是又能有多少意义?
说句实在话,佛本来就不存在,为何要对着那尊泥像跪拜呢?
佛能度人?倒不如说人能度人。
-全文完-
▷ 进入雪雨昭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