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宝林净土季雨风

发表于-2007年04月10日 下午4:39评论-0条

俗说:“未有顺德,先有宝林”,可见神佛以及信仰在顺德人心中的份量。

顺德宝林寺始建于唐五代之南汉(约公元917年至971年间),至今千余年,成为地方首刹。宝林寺原名“柳波庵”,因当时庵内长有七株参天古木,宛如传说中西天挂满七种宝物的树木,(阿弥陀经)中所说的这七种宝物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取“净土七宝树林”的意思。

宝林寺气势恢弘,灰色的砖体,褐红色庄严厚实的大门。寺庙建筑从山脚延伸到山顶,中间阶梯相连,让人颇有一高一境,一登一悟的感叹。

一进寺门,是宽阔的空地。天地一宽,神清气爽,早春的微风送来了盆菊渺然清涩的花香和沉稳低旋的钟声,钟声和花香伴随着善男信女的一程又一程,直达山顶的大雄宝殿。天坛宝鼎立于空地正中,青麻石浮雕,三狮托鼎,象征着鸿基永固,财源广聚,宝鼎上刻有“也可以得净心”六字回文佛语。

右边白色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最平常的佛语隔开了凡尘的喧嚣,左面是一栏青瓦小屋,屋檐尽贴金箔,屋后是密林幽幽,不见深浅。屋子里展示的佛法书法也非常人可测,六祖慧能的生平事迹简单明了的放置在最里间,也许得禅后的豁然开朗就像明镜一般本心如是,根本不需要猜测,是俗人多心而已。

抬头仰望,山上的阶梯和屋宇凌空在上,仿佛是静坐恬然的佛,便自然生出敬畏的心绪。拾阶而上,是一座大型的半拱三孔石牌楼,石牌楼上大书:太平胜境。如神话传说中的“南天门”,耸立在人们面前,使朝圣者整肃心境,虔诚至圣。石牌楼后的阶梯中间是山石流水,水泛着零星的白泡沫,带着墨绿的颜色,显然已经很脏了。六祖所言“菩提本非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来带着参观游览的心是成不了佛的,所以对水色耿耿于怀,扭头看见了围墙外艳红无比的木棉花开。钟声起,俗人的心思更加微妙,佛或许都无法体会,因为不在同一层次。

阶梯尽头是石壁,至此阶分两道,一左一右。最有意思的是石壁,留着原始峥嵘嶙峋的山石,仿佛并非刻意修建,而是从地上长出来的。特别的研究这山石,心里希望它真是原始的而不是故意加上,这样才不会落入矫揉造作的空虚中。所以上了右道,还不忘记回头打量,不知道替什么担心着什么。明明知道庙宇古不同今,还是愿意秉着远古的心情找寻一方净土。

这一方净土是否可以寻觅呢?也许不太可能寻得了。走到钟楼下,发现钟楼业经很商业化,里面灯光辉煌,玉佛,字画,竹雕从使几块到上千块,待价而沽。有位古稀老人正在挥墨书写,身后是他的画作和书法作品,遒劲笔触和楼上的钟声相得益彰。撞钟老和尚时而走到楼沿边,大声说着听不懂的广东话。门边青铜盆里盛着已脏的清水,盆边注明3元洗一次,洗后百病不侵,身体健康,这就荒谬许多。

钟楼边的气管榕显得很稚气,它对面的山石上刻着“随缘”两字,许多东西就不可论,也不需论了。过了这树和石阶才到了全寺中心,大雄宝殿。殿外立着香炉,香雾缭绕,炉上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檀香,一派旺盛的景象。炉边有一株葱郁的大树,树上照例挂了许多红包,还有橘子。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可以想像和众多吉祥愿望有关。

殿里供着三尊大佛,分别是释迦牟尼、阿弥佗佛、消灾延寿药师佛。金身辉煌,衣褶水般流畅,神态自若如沐清风。胸前都刻着卍字,重重印上了佛家的标志。右边长桌上面对面的坐了十来个念经和尚,崭新的黄色僧衣,红色袈裟,和着手中的法器和殿外飘来的香味,诵读佛法。旁横一桌,两三个俗人坐着开发票,有两位身披褐色僧衣的善女跪拜在地,想来要享惠佛法绝对不是免费的。桌尾的小和尚大概不到二十,见有人到,挑眉瞄向门外。

大殿后的佛堂供奉着五百罗汉,表情各异,但看得出脱胎于同一风格。长长的廊道,耳边佛乐缭绕,不经意就看见有纸币见逢插针的放在罗汉的手里,是对佛的亵渎还是对人心的置疑呢?

在如今俗世红尘色色诱惑下,什么样的人愿意献身佛法呢。是不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出生就干干净净,潜心佛法?更多的人却是一落地就沾满尘埃,要不混在世上侵染至生命的最后,要不就轮入无法负担信仰的绝境而遁入空门。相对而言,因为简单信仰而悟道的人是幸福的,百转千回后领悟的人是智慧的,永远不能悟的人是可敬的,在中国大概不会因为宗教而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没有宗教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就被抽去精髓。

佛海无边,回头不是岸,而是欣欣的大良城。层楼绿树间,轮回了多少无言的沧桑,至今又该怎样演下去,会演成什么结局?佛沉默着,让世人斟酌明了其中深含的禅意,偏偏世人不喜欢思考,只希望祈求。

我是其中一个。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季雨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傲雪迎风点评:

细致入微的描述,娓娓地讲述了一块净土,文章结尾处也道出了心灵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