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刘德华的粉丝杨丽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为什么能成为热点呢?显然是杨丽娟“事迹”的离奇。试想一下,一个16的妙龄少女,居然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追星上。令人不解的是,其父杨勤翼夫妇非但没有劝阻女儿不正确的思想,反而支持女儿的这种超现实行为,13年的追星梦,除和刘德华见过一次面外,最终的结果弄得个财产荡尽,家破人亡(杨勤翼跳海自杀,留下了长达12页的遗书)的可悲下场,可谓是为追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杨丽娟还没有从血的教训中醒悟过来,而是继续追华仔,圆自己的梦。据香港《大公报》载,4月8日。“追星丧亲”的杨丽娟两母女在香港打问华仔的家门,其间杨母更不慎被车碰撞,差点丢了性命。两人最终没有找到偶像黯然离开。看来,杨丽娟追星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父亲的命已搭上,难道连母亲的命也要搭上吗?
追星大约是古以有之的。中国古代是崇尚“致仕”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多少人的梦想,那时崇拜的是文曲星,大概就是进士之类了。解放前,艺人的地位是很低的,一般仕人不屑于交往。受商品大潮的冲击,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崇拜那些革命英雄人物,不再崇拜那些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等“知识阶层”,而是崇拜那些影视演员、歌舞明星。把这些人美其名曰“明星”,意味着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明亮,有的歌唱家居然称做“天王”、“天后”,有的演员称为“影帝”“影后”,仿佛是天上下凡的。粉丝们把这些人当成偶像,进行盲目崇拜,一些粉丝居然发展到狂热的地步,有的不顾羞耻,大胆上台亲吻偶像;有的追前赶后,要求偶像给自己签名;有的在服饰上模仿偶像;有的在发型上模仿偶像;有的在动作上模仿偶像;有的公然表示要嫁给某明星;有的要当某明星的二奶;有的恨不得将自己的[ch*]女身给自己的偶像等。其实,这些明星也是凡人,都是通过长期的刻苦磨练,由于在某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因而表现突出,进而通过某一首歌,某一支舞,某一次演出而出了名,成为人人羡慕的佼佼者。与其崇拜这些偶像,不如以这些偶像为榜样,刻苦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充分激发出来,让自己也成为一颗“星”,这才是正当的追星路。倘若杨丽鹃当初把追星转变为巨大的精神动力,根据自身特长,执着钻研一项技能,说不定还是国家有用之才。可她偏偏异想天开,非得要见偶像一面,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走火入魔,这确是粉丝们引以为戒的。
若说杨丽鹃崇拜偶像没有错的话,那么其家庭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失误。倘若杨父当初能够及时委婉地对杨丽鹃进行说服教育,让她不要迷恋追星,而是把当下的学习抓紧;不要太腻爱,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支持孩子幼稚的想法,恐怕不至于发展到今天如此严重的后果。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父母应正确培养孩子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让一些虚幻的东西支配孩子的行为,不能让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充斥孩子的头脑,发现不良倾向,父母应及时引导,不要让孩子走上歧途。另外,父母要爱护孩子,但不能太腻爱孩子,过分的腻爱,恐怕会害了孩子。
杨丽娟狂热的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社会的浮躁现象。如今的媒体对明星炒作的太严重,君不见,每天报纸上整版整版的名星逸闻,尤其是当地晚报、晨报明星简直是占据了大部分版面,电视上净是些名星的眼和嘴,网上也是明星的天下,使得明星的地位真如“星星”一样高,令人有难以企及的感觉。其实,这都是一种畸形心理,这都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引导青少年不要盲目崇拜歌舞明星,而是要崇拜那些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工作之星,如十佳劳动模范,十佳养路职工,十佳技术能手等。要教育孩子们做发明家的粉丝,做工程师的粉丝,做文学家的粉丝,做技能者的粉丝,倘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粉丝的悲剧了。
2007年4月9日
本文已被编辑[鲁速]于2007-4-10 15:08:3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