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寻找屈原东巴夫

发表于-2007年04月10日 中午2:01评论-2条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楚辞》。对它的喜爱我无力用最准确,最煽情的文字来表达,我只能说看它特别舒服。就像给你吃一只烤鸡,吃完后别人要你谈谈吃后的感觉,你也许会说香,好吃。但是那种欲说无辞的感觉,恐怕只能用最简单,最贴心的“舒服”来表达了。记得我读它的时光大都选在晚上,拧开小小而暖的台灯,以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铺在床上,一页一页,一篇一篇,一句一句。大抵对自己最爱的东西,人们都有慢慢享受的潜意思,但是当这些摆在你面前,而你也有条件一次享受个够的时候,你就会义无返顾了。诚然,《楚辞》一书,出伟大的“离骚”外,我用一个晚上读完了剩下的所有篇章。虽说大有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之嫌,但是能有让自己从感觉到内心一次爽过够的尤物,我仍旧乐此不疲,别的,就不管了。

屈原。何许人也?战国时期楚国人。《离骚》的写者;失意不得志绝望而投汨罗河的糟老头,还是大声疾呼“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三闾大夫?我说,屈原:一个美丽而明亮的灵魂,一个以身醒世、一清澄浊、以智慧和傻气呼遍楚国大地的行者,终于有一天他发觉到自己的伟大事业之路,注定要单枪匹马,注定要寂寞一人,注定要马上就到尽头的时候,他选择在一个美丽落寞的黄昏,一个足能洗涤“洁身”的小江,整理好自己的艳丽的华服,盘好髻,紧握佩剑,回望故土,回望君王,用眼泪洗完最后一次脸,嵌进汨罗河。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遭受流放的屈原,不仅落泊憔悴,而且矛盾。

《涉江》写:“世浑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然后紧接说又说:“入溆浦余缠回兮,迷不知吾所如”。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世道浑浊没有人能理解我,我要远走高飞不再顾惜什么了。只要我心地正直善良,流放哪儿又何必太在意呢?此刻的三闾大夫,是多么豪壮多么悲壮啊,他乐观而无所谓,鄙视朝廷的多此一举。接着写了上面的最后两句诗,意思是进入溆浦我彷徨不前,迷途不知我该何处何从。他说,这里是“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穴之所居”。我想大家读到这些,一定会大惊失色,这不是前后矛盾,自己否定自己的“豪言壮志”吗?他说他不在乎流放的,不在乎流放何处的,只一溆浦,一深林,屈大夫就惧怕而妥协了吗?

我有必要交代一下屈原写涉江的背景,或者说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态心理。涉江是屈原被流放江南地区时写的。此时路途坎坷艰辛,处境幽僻孤独。这个时候是楚襄王三年(公元前296)春初,而他离世的准确时间是同一年的五月初五。显然此时的屈原是潦倒的,是迷惘的,心境是及其矛盾的,去还是留,进还是退,妥协而苟且偷生,还是坚持自己的正道,誓死守志呢?

烟花三月,屈夫子继续流浪,依旧彷徨。

两个月以后,他终于寻找到了他的归宿,找到了一个能够安放自己洁白灵魂的地方。《惜往昔》中写到:“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雍君之不昭”。多么可爱的屈原,多么仁爱的三闾大夫。最后写到:“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雍君之不识”。《惜往昔》是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命之辞。此时的屈原已下定决心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这时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昏暗社会,他已不再留恋,若能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唤醒人们,使君王醒悟,那么投身祖国晶莹澄碧的江水之中,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和归宿。

屈原是长寿的,他说,我与天地兮同寿。屈原是永恒的,他说,我与日月兮齐光。昔人以往,敢问今朝,能有几人保留了我们祖先的遗志和“志脉”,此脉不延不续,那么未来无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东巴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暖玉
☆ 编辑点评 ☆
暖玉点评:

一个伟大的灵魂,与天地同寿,
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日月齐光。
读此文,让读者再一次对屈原,对《楚辞》心生敬仰。

文章评论共[2]个
暖玉-评论

你好!希望读到你更多的文章。at:2007年04月10日 中午2:42

东巴夫-评论

谢谢编辑。at:2007年04月10日 下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