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多指学习成绩上的“后进”者。这些学生成绩低下,不受老师的重视,日渐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愈来愈差,甚至无可救药。
近年来,各级都非常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并为此而制定出一系列规划措施;有的老师也迫于形势,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做了许多工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课,弄得师生双方都筋疲力竭,但往往事倍功半,后进生仍是后进生。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曾多方尝试,觉得“增加感情投入”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良方之一。
重视优生,不理、甚至放弃后进生的教师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所以,大凡后进生,一方面觉得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另一方面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可有可无,拿地方话说,“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没你更好”。因此,他们的精神一直处于颓唐状态,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遭来的不过是训斥和责怪。有的老师为了“说得过去”,利用课余时间,将后进生们留起来讲几道题,背一下课文,甚至罚抄几十、上百遍不等的生字、单词,再加上一顿批评。我们试想,后进生本身厌学,这样留着他,他更反感,迫于老师的威严哼上几句或抄上几行,又有何益?
真正有经验的老师,平时看不到他对后进生的过多责备,但他手下的后进生却会潜移默化地转化。
在老师的心目中,学生都应该是可爱的,都是充满生机的花朵。《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帮助他们。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视“爱”的分布的。他们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没有半点歧视,而是从学习、生活各方面施以更多的关心。优生病了,为其捡药倒水;后进生病了,照样送他上医院;后进生犯了错,耐心细致为其引导;优生不守纪律,照样不姑息迁就······这样一来,那些后进生们,觉得老师的“天平”是正的,他在老师心中是有位置的。于是,上课更加专心了,作业更加认真了,课余补课也就分外用功了,将先前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虽赶不上先进,但绝对胜过那种单纯的补课加训斥。
当然,笔者并非一味反对课余补课,而是说补课要得法,要稳定后进生的情绪,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完-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