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考试记随花飞到天尽头

发表于-2007年04月09日 中午1:37评论-0条

考试记

从小到大,历经的考试无数。如果把考场比做战场的话,我想很多人都堪称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为了实现所谓的人生的理想,为了那一个个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目标,多少人从孩提时代就饱受考试之苦(当然也不乏甘之若饴的)。有朝一日,终于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了,从那条前赴后继的独木桥上奔到光明的坦途上来了,本以为风景这边独好,可以从此高枕无忧,至少不用再重做考试的噩梦,没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君不见,为了职称,为了出更大的人头地,为了拿更高的工资,无数体制中的人,又跋涉在应考的征途中……和求学时代的考试不同的是,后来的考试充满了更多的无奈和喜剧性,轻松了许多,也荒唐了许多。我想,每一个经历这种考试的人都会有同感的。

就拿我前不久刚参加的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来说吧!

说实在的,我不明白中国人的评职称为什么非要考英语,自己的母语水平尚有待提高,又非工作之必需。不明白归不明白,反正你不考,就休想评职称,自然,工资就比别人低几等了。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靠这玩意养家糊口吗?所以,唉,考呗!不就是交几十块钱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交钱了,报名了,领准考证了,考试的日子到了。

八点半出门,慢悠悠地散着步来到考场外,早看见人头攒动,黑压压一大片呀!其中的熟人不少,还有好多和我一样都是“二进宫”了。大家交流了一下,一致认为都是那个枪手水平有限,害得我们跟着栽跟头。所以为了不至再来一次,决定这次一定要找一水平高的。在人堆里张望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了几个稳妥之人,有以前的同事,有中师时的同学,还有一个学生家长。他们和很多人一样,不是自己来参考,而是来协助家人朋友熟人等考试的。他们专门在考场外等候,等场内的高手(有枪手,也有自己需要考试的英语老师)出来后,拿到答案,编成短信发到考场里,就一切ok了。从中我不仅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何等正确,更被这种“四海之类皆兄弟”的伟大友谊所感动!

考试时间快到,一边再一次向托付的人强调“不要忘了给我发哟”,一边随着人流走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听铃声响过,监考人员分发试卷,对照准考证在机读卡上写好、涂好诸如姓名、考号等能看懂的东西后,剩下的事就是对着两大张不知所云的试卷,同其他同病相怜的无聊的考生和同样无聊的监考人员一道,开始漫长而枯燥的等待了。

时间过得太慢了,实在没事可干,正准备打个盹,忽听身后有声音。回头一看,后面的仁兄居然带了报纸来看,真亏他想得周到!可惜马上就被监考的发现,并把他的报纸收到了抽屉里。正好抽屉对着我的背,等监考的一转身,我马上悄悄取了出来,伏下身,装着瞌睡的样子,看起环球时讯来。哈哈!一张报纸连广告都看完了,才过了不到二十分钟。唉,何时是了啊?

无意中发现靠窗的一个老先生(约五十吧)正奋笔疾涂,心里顿生敬意,看不出竟是饱学之士啊!不多时,停笔了,完成了。我看了一下手机,还不到半小时。我示意旁边穿t恤的年轻人看,小声商量着:“想法拿过来抄一下啊?看他的样子,一定是教英语的吧!”老先生前面的那位也回头找他,意思是想抄一下,我偏僻听到这样的话:“只要你敢抄。”这是什么意思?t恤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肯定是乱做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快呢?”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类考试对年纪大点的人要求不同,他们不需要及格,但必须要有“不合格证”,换言之,就是必须要交钱报名,然后进考场坐坐,哪怕得分为零,也无所谓的。我不禁为开始的敬意感到好笑了,哈哈!

那老先生站起来问监考的,他可以出去了吗?答曰“还不到一小时,不行”。老先生苦笑,无奈地又坐下。百无聊赖之际,我对着天书一般的试卷看起来,结果居然让我认出了几个单词!借助遥远的记忆,凭着坚强的毅力,我试着猜,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然正确与否,是我永远也不能知道的谜,因为试卷是不能带出场的。

等待,等待,等待……

终于,寂静的考场里响起了一声清脆的鸟鸣,是谁的手机忘了调为振动了。顿时,每个人犹如注了吗啡似的,一下子兴奋起来。个个都拿起铅笔,好似整装待发的战士,只等各自出征的命令——信息的到来。虽然监考的一再提醒,把手机调为振动,还有不要拿到桌面上来抄,以免巡考的发现,但这时还有谁顾得了呢?只听得鸟叫声,虫鸣声,还有其他的提示音此起彼伏,随之就是一个个争分夺秒地填啊,涂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一会儿,我的手机也振动了,一个接一个,我都看不过来了。吸取去年的教训,我没有忙着填答案,而是把不同的人发的写在一张纸上,一个一个对照了一番,还好,只有几个对不上的,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嘛。监考人员不时提醒着,不要抄成一个模子了,小心全部做零分计。我这才开始细致地填涂,比绣花还精细,反正要不了几分钟。中途在另一考场考试的的老公还压低声音打电话提醒,哪个号码发的准确率高些……

走出考场,太阳白花花的,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对帮忙发信息的朋友们道个谢,和几个同事打着招呼,交流了一下各自的信息来源,分析了一下正确率,末了都咬牙切齿地说:“如果这次再不过,就永远不考这玩意了。”说罢哈哈一笑,各自回家。

以上文字,聊作趣谈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随花飞到天尽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奔月
☆ 编辑点评 ☆
奔月点评:

职称考试是一道坎,不少有经验的人因为英语不过关就过不了这个坎,其实他们的工作和英语毫无关系,比如会计。
不合理的事物不知道何时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