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对于生与死,早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明白,是人生最永恒的两件事。生不由我们自己选择,死也不能由我们自己做主,所以,对待生死就如对待生命一样平常。也正因为这样的理解,我更看重生命的过程,更看重生活的当下。所以,我觉得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尽孝,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享受生活,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有价值。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老人活着的时候,百般厌烦虐待,在老人去世后,却花钱风光;也看到一些人,活着的时候不在意别人的付出,甚至恩将仇报,到死的时候,却爱许下诺言,来生报恩,总觉得十分可笑。
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年愈古稀又十年,回家常常会听到他们感叹还能活多少年,有时说得泪水涟涟。也许只有离死很近的人,才能感到活着的可贵,死亡的恐惧。每在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理性也非常残忍地告诉他们:活一天就好好活着,吃啥穿啥玩啥,只要做得到,就尽情去享受,别把钱花在死了之后。老公的母亲我的婆婆死的时候,虽然是我第二次见她,给她端屎端尿,洗衣擦背,做得心甘情愿。至于死后,我却没了太多的牵挂,因为活着的人得为了活着的人而活着,总不能被死人牵着转。
清明节到了,老公要回几百里之外的老家跟婆婆上坟,正碰上我感冒生病。昏沉沉的病体加上一周连轴上课,我浑身软绵绵的,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尽管渴望老公能留下来照顾我,但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活着的人比死了的人重要。在我生病而老公不在的日子,我决定死后决不给孩子们留下一堆黄土,只是希望他们能忘了我,好好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虚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虚空的时候,只是有的人能控制自己的虚空,有的人不能控制。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常常受到这种虚空的侵扰。每一次考试后,我愿意回家等考试成绩的公布。白天家人都出去劳动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静悄悄的,一只下蛋的母鸡突然地咯咯嗒地叫着,让人有着一种找不到归属的不真实感,心里便充满一种恐慌。每每那时,我就想立刻回到学校,仿佛学校才是我真正的归属。
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却很少有了那种令人恐慌的虚空。也许人在有值得关注的事物时,尽管劳累,心里还是充实的。
最近,这种虚空常常袭击我,让我对一切都感到是那么的不真实。以前熟悉的生活环境,自己相依相伴的人都已远去。面对新的生活、新的工作,有时感到是那么地陌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真实的存在。周四晚上上完课回家,疲惫的身躯在昏暗的灯光下摇摇晃晃,突然觉得生活是那么的没意思。
支柱
曾经看余华的小说《活着》很是感动,认为一个人能做到为了活着而活着,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在我内心,觉得人活的是一种精神。刚认识老公的时候,正是老公最消沉的时候。他那时跟和尚道士走得很近,常常研究一些佛经。他身边的人都害怕他会出家,只有我肯定他不会出家,因为他放不下他的儿子。我想儿子就是他在尘世中劳碌奔波的支柱,有支柱的人就有勇气面对生活。
周六去看了姐姐。姐姐生了个小男孩,挺可爱的。我是第一次去姐姐家,也是第一次见到她老公。虽然是租来的房子,只有一个人上班挣钱,但是却感到了姐姐满足和幸福。生活的支柱往往不是物质的,而是心理的和精神的。吃着姐姐的老公做的饭菜,听着姐姐开心的笑声,看着姐姐夫妻看着儿子的温柔,我的眼角有些湿润。我知道,老公和孩子,已构成姐姐开心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
我的职业厌倦期越来越短。曾经有短时间,我甚至不想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于是我选择了辞职去读书。读书期间虽然没了工资,却可以自由自在的看书,睡觉,讨论,心里是很愉快的。毕业才工作半年,就有了一种想逃的感觉。我知道,我是一条在风浪中搏斗的船,尽管觉得身心疲惫,却没办法停止搏斗。我的港湾还在将来的遥远处,我得为自己树立一个支柱。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