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学,然后知不足刘一川

发表于-2007年04月07日 晚上7:54评论-1条

我们现在学习,常常只是去为学而学,为寻找学会一门课程后的愉悦心情,当然此时的思想不免会认为自己已经体味到了某门学问的旨高意远、体大思精。带着这种心理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此可见,“学然后知不足”原意是指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从教师方面说,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从学生方面说,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仍需要自己学习的努力,才能有所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新唐年》说:“每旦日出······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 日率如此。”这是做学问的第一步,要勤学,要日率如此,不容半途而废;知不足更是必不可缺少的步骤,谁也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自以为是知道,实际上有许多地方还不知道。有时,时间、空间和经验可以增加了你的知识,但自己必须挖掘出可以发现问题的慧眼,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去质疑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总之,知不足可以总结为:要巩固,找漏洞,发疑问,思创新,知不足。此乃学之道也。

学问这个名词,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有道是“学海无涯”。然而在探索之中,“做学问”和“知其不足”又是形和体的不可分隔。埋头苦读,知其然而不知起所以然,见功不见利;不去做学问,又何知其不足呢?这是无所谓者的思想,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又有知其不足者,但停止探索,不去向前,等于半途而废,浪费青春。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可以减少在这方面的思考;其二是我们知道要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学后知其不足的地方,就要我们去花时间质疑探索。

处于繁荣时代的我们,对于任何学问好像都不屑一顾,好像是“世上无难事,不需有心人”一样,其实不然,《礼记》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那些大圣人都知道学之生存之道,而我们都还在灯红酒绿之中漂度人生,不知生存之道,不学生存之道,更不知生存之道之不足。我们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感觉真的很难解释。

学问遍及整个空间,平日多学习,多思考,多质疑,多知不足,才能将学问提高的一个新的层次,也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刘一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深刻的道理
通俗的文字!
如果写作再深刻一些
会更好:)

文章评论共[1]个
凡尘悦-评论

学习,受教,问好!at:2007年04月07日 晚上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