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没有任何征兆地悄然而至,浮躁的人群倏地绽开了一朵花,要么走进店铺避雨,要么匆匆加快了脚步。我实在不忍心把自己装在雨衣里、或者躲在伞下、或者藏在屋檐下。想尽情地接受上天的恩赐,跨着伴随我上下“征程”的破自行车,惬意地踏着这天籁的旋律,徜徉在雨的怀抱中。
在北方四季中三季有雨的光顾,春雨、夏雨、秋雨,各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倾诉着。春雨沙沙、夏雨哗哗、秋雨淅沥,似怀抱不同乐器的“青春美少女乐坊”的靓丽们,浑身解数展现着自己的独立绝技,以表达动心的韵律。
夏雨,它就像一个壮实的大汉尽情挥洒的热汗,有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来势凶猛,去得也快,干干脆脆,从不拖泥带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多美的诗情雨意哟。
秋雨,如一位关心入微的家妇,绵绵缠缠、淅淅沥沥,带着絮絮叨叨的本性,她驱赶烦闷的燥热,带有丝丝凉意,则是另有一番滋味。然而又像一位落魄的太太凄凉冷清,霏微萧瑟,“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苒苒物华休。”在这里十分贴切。
春雨,如青春少女含羞带娇般的呤唱,春雨也最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细雨润无声”,“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对春雨的赞颂。
知道爱雨的人无数,写吟雨的文章更是浩焱如烟。雨,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景致;就如眼前的山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风景一样。对雨,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有人叹息,有人痴狂,感受各异。
苏东坡书斋名曰“喜雨斋”,可见他是一个爱雨之人;而现代名士周作人把他的书斋取名为“苦雨”,虽然不能因此来判定他对雨的喜恶,却由此可见周先生对雨,多少有些无奈。曾知道,那位年青离去,多日不曾归来的朋友,还曾把她的闺房称为“听雨轩”,想她也是一个爱雨、喜雨、恋雨,对雨有着别样情怀了的人。
我沉醉在细雨之中,轻柔的细雨为北方厚实粗犷的大地带来了几分妩媚,将干燥龟裂的天空洗刷出些许滋润的色彩。雨落入护城河中,如款款点水蜻蜓,只在水面上凭着天赋的艺术细胞画出一圈圈圆晕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水面上升腾起一片薄雾,我的想象将水的领域无限扩张,她成了烟波浩渺的西湖。积水的小坑再配着若即若离的雨声,我的想象将雨的时空自由延伸,眼前是一派“青草池溏处处洼”的景象。“哗”,焦急的汽车疾驰而过,碾碎了这小小的梳妆镜,卷起的水银、玻璃似的水花溅了行人一身。可别恼哟,它肯借花献佛,把天上的甘霖与你分享,你该欣然接受才对呀。没错,在这包涵一切的宽容的春雨中,谁有理由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呢?
我喜欢雨,更喜欢春雨。喜欢在这朦胧而又清澈的季节里梳理我的心情,乐意在这热闹而又宁静的天地间打点我的心情。朦胧的雾云烟清澈着我的思维,热闹的雨滴清风宁静了我的心情,而我的清澈的思维,宁静的心情触摸到了雨之韵律。
雨在清风的裹挟下微微倾斜地飘洒下来,落在我的脸颊上,也润入我心中。雨离开天,奔向它的故乡―――大地。她的心情怎样,我无法猜想,像少女的心一样,雨之心岂能猜破?这时一滴雨飘入我的口中,啊,是甜的,这是游子还乡的欣喜;不,怎么还带着些苦涩,也许是忘不了送她启程的天吧。雨归心似箭,向着故乡有,不顾和彩云嬉戏,无暇与清风唱和,这是雨之爱,明确了目标便坚定不移,而我们人之爱,确定了方向便忠贞不渝。
雨形成丝,不,应该是线,也是爱。可惜雨之心太急,爱太切,她选择了直线奔向大地。我在沉思:爱本身是一条直线,不见其发端,不知其终极,以直线奔向爱。然而,这直线的爱也有不同的归宿。你我都一直沿着直线平行飞跃,形成的平行线,或许互相致一个微笑,或许相视无言,或许谁也没有撞入谁的视线,在纷纷扬扬中会擦肩而过;他和她的直线天赐良缘得到一个交点相接,或许不会珍惜,或许爱力太强,在接吻后分道扬镳匆匆离去,甚至还有粉身碎骨的斑痕,只会留下一个轰轰烈烈的带着遗憾的交点;你和她平平淡淡走来,缓缓相认相识,相融相和形成一体,虽然没有激情和浪漫,得到一条携手奔波的曲线,可是只有缠绵的曲线才能与爱情永久相伴。
雨无言,我知道,那是之宽容,那是之默许;雨有言,我知道,那是之爱恋,那是之情愫。我颔首而笑,融入这雨之韵律之中。
荡漾在丝丝细雨中,不知不觉有些小,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泥土气息,这气息中夹带着缕缕百花芳香,沁人心脾,陶醉…… 思索……
写于2006年4月1日晚11点20分
-全文完-
▷ 进入拂晓之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