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独立·生活〕回乡见闻休闲居士

发表于-2007年04月02日 上午11:54评论-3条

我原是乡下人,1956年3月30日,我离开它到城里工作,去年今日,我还写了一首诗,纪念离乡50年:

阔别家乡五十年,农村旧貌换新颜。

荒岗染绿千株树,平地铺金万亩田。

新厦倚山藏影里,轿车辗路达庭前。

顽童嬉闹呼来客,笑靥如花朵朵嫣。

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实难尽述。

今年此日,我又回乡,所见所闻,又有新意。不过,几句诗写不好,又难说尽心中想要说的话,就改为写一篇《回乡见闻》吧。

很早起来,我赶印三篇文章,带给乡下的堂弟。这是我对“孝”、“寒食节”、“清明节”的看法,我是作宣传哩。

我叫了一台车,上引桥,过湘江,奔高速,直去老家为父扫墓。一路下来,有几件事我颇感新鲜,边叙边议一下吧。

我到了家门口,那里正好有一公路收费站,栏杆放下来,要交10元过路费,这本是普遍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运作方式,我无话可说,并且也不会为区区10元钱而冲关,何况这里又正好有我邻居在这里做收费员,我更没面子去讨个便宜,交10元还省心得多。但是,也觉得这世道变化真大,我回老家还要交过路费!可不,我儿时走这里过,推土车子送柴火去铜关窑,谁会想到有什么过路费?只是看过《水浒传》里有山大王拦路打劫时才有的事。今天,历史与现实不符,我不能用这去和那打比,那是讽刺或“戴帽子”,我不会那么想。我只说回家了不欢迎可以,总不该还要收我的钱呀!

“我家在这,还要收我的钱呀?”我笑着问。

“你住哪里?”收费员问。

“朱家冲的,都认识我呀!”

“看看身份证。”

我没带,也知道凭口说不行,不为10元钱耽误了我,交了钱就走。

我要侄婿带上刀、铲子,从小路上山,钻入树林子,踏着厚厚的落叶,攀开树枝,才到父母坟前。侄婿砍去杂草,清理墓地,呜鞭磕头。我望了眼墓碑,那是父亲过世10年后由弟弟树立的。今天,弟弟也作古多年,大兄二兄远处难来,我这古稀之躯,独一个人祭扫父母坟堆,那心十滋味,谁能体味?悲呢?还是喜呢?

是啊,人难百岁,过去了的莫太伤心;看当前,心境就大又不同了。

我在山头眺望四周,都是一片绿色。身边近处,风吹着树枝摇晃,树叶发出一种令人心醉的呼呼声,这就勾起我儿时的情景,到这里砍柴、摘蕨、捡苦珠、放牛、割草。曾是古树参天,绿荫一片。但到60年代后,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是光山一片!见着就心生凄凉之感。

现在,树木参天,又恢复了青山绿水。这也只是二十来年的变化呀!

人世沧桑,山水有情。我的见证,谁也不会怀疑我这是行文作秀吧。

我从山上下来,那一垄垄的梯田,近看已有村民在翻耕,远看却像一级一级阶梯,升到上面,才又被山林挡住。山下已是一抹平川,那一丘丘水田,像是一块块大大的镜子,好看的样子比远处的梯田就不同了。我见到有一台机耕耙,在那里飞快地奔跑。我问侄婿:“这机器多少匹马力?”他说:“六匹。”“烧柴油吧?”“是的。”“这比牛犁快多少?”“那要快五六倍。”……

啊,机耕进入了我的山村,是甚么意义呀?我心里乐滋滋的味道,这是我乡下人的体验,一个道地的城市人是无法感受的吧?

我老家这个村子,沿路或依山而建了很多搂房,白色瓷砖、闪光的玻漓、甚至那银色铝合金窗户,在绿色的树林的掩映下,显得层次分明,格外显目。多好的房子哟!

看了这些楼房,我自然要想到我那记忆中刘曾经住过的茅草屋。天雨时,漏下来的水是酱色的。大风时,吹得茅草满天飞。我父柴亲爬上去那修盖的神态,弯着腰,勾看脚,用一根大打片将草撑起来,再加一些进去,然后铺平,又用石头压着,我今天又隐隐像见到了他的影子。……

我总是那么容易怀旧和对比,所以一时悲叹,一时欢喜,心情的复杂,没有一个准儿。

也正是这一栋又一栋好看的新楼房,我得到一个十分新鲜的讯息,这是社会发展进入另一阶段出现的端倪,我捕捉到它,记下来,肯怕是很有社会意义的呀!

弟媳佩芝告诉我:村子里人人都起楼房,现在又有很多空着没人住呢!原来是他们进城打工去了。有的只在春节回来住几天,有的甚至长年空着哩。

她这么说,我是百分之百相信这是事实。她大女婿、大女儿就在上海打工四年了,现在一栋新楼房请人守着住,每月还要付几十元守护钱呢!

这也真是奇事,城市里是房屋出租要租金,现在农村要出钱请人来住!

假如不是我亲眼所见所闻,我根本无法写出这些话来。

回乡一日,所获良多。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4-2 14:14:0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久不回家,
变化很大。
现在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
建设的步伐很快捷的。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许多事情都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问候朋友!at:2007年04月02日 中午2:25

叶挺-评论

哈哈 认真的严谨的 一板一眼地记录生活的可爱的老先生 at:2007年04月02日 中午2:30

悲秋道人-评论

真实见闻,真情实感!欣赏。的确不错的。at:2007年05月25日 上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