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千古以酒为魂
——中国酒文化系列谈之三
暂凭杯酒长精神
——送别与销愁
渭城朝雨,一霎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休烦恼,
劝君更进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
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
眼前无故人。
这是著名的古曲《阳关三叠》。吟诵着这绮妮的词句,耳边仿佛响起了那婉转动听的乐声,在这熟悉的旋律里,勾起人们千古的离愁别绪、缠绵缱绻的情怀,发思古之幽情,同时又引发出多么激昂向上的情绪。《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是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入乐而成,原诗是:
渭城朝雨浥(yi,沾湿)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这首曲子诞生后,千百年来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送别场合下吟唱。中唐诗人白居易说:“相逢且莫推辞醉,请听阳关第四声”,刘禹锡说:“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说明这首曲子在唐代就已很有名了。酒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因此在送别的时候往往离不开酒,如上马酒、送行酒、饯别酒、嫁女酒乃至生离死别的断头酒。李白离金陵时写道:“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欧阳修送他的友人时,想到明天将要天各一方,劝他的朋友说:“杯行到手莫辞醉,明日举棹天东南。”只有酒才能调节情绪,镇静神经,用别的什么物质是替代不了的,否则,反而会给这壮重、肃穆、忧伤的场面平添一分滑稽。
人们在别离时的情感非常复杂,有高兴的、有忧伤的、有麻木不仁的、有强作镇静的、有故作欢颜的、有痛不欲生的……,但不管是以哪种情绪为主调,也免不了夹杂着丝丝缕缕的伤感情绪,免不了洒下离别之泪。所以,王勃劝人们,也包括他自己和朋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即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执手相对流泪。说到别离,特别应提到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离》诗,此诗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有男子气概,大丈夫杯酒辞行,仗剑去国,博取功名,不洒离别泪,读来令人惊心动魄,血脉贲张。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仗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蟄手,壮士疾解腕。
所思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酒还另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即能够暂时麻醉人们的神经,镇静情绪,缓解悲哀和愁绪,故有“茶为滌烦子,酒为忘忧君”的说法。因此,更多的时候人们用酒来作为消愁解闷的手段,所谓“一醉解千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把人生看得醉生梦死。白居易还写了一篇《酒功赞》,“浊醪一樽,霜天雪夜,变寒为温”、“清醑一酌,离人迁客,转忧为乐,”充分肯定了酒的解忧消愁的功用。
历代文人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愤世嫉俗,于是靠着酒来浇愁。柳宗元改革失败,放逐他乡,愁深似海,“海天愁思正茫茫”;刘禹锡凭着酒消烦解愁、强打精神,“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作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未老不还乡、还乡须断肠的落魄诗人温庭筠“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以表面的豪放来掩盖内心的忧愁;屡遭贬谪的苏轼酒入愁肠,愁上加愁,“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被誉为“郊寒岛瘦”的唐代诗人孟郊,“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爱国诗人陆游更是要用这酒来冲破高高的愁城,“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在另一首《对酒》诗中,又说要用酒这把戈去斩愁魔百万,“温如春色爽如秋,一盏灯花自献酬。百万愁魔降未得,故应用尔作戈矛。”;李白更发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呼喊。事实上,诗人的苦闷怎能是一个愁字了得,又怎能靠酒来消愁解忧呢?
诗人们在黑暗的高压统治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胸中郁郁不平。南北朝时的鲍照出身寒门,空有满腹经纶,终不能冲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严格等级界限,他愤懑、他抗议,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写道:“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说人生有命,忧愁须自己宽解,但实际办法有限,有时只好忍气吞声、不敢言说。显然是愤激之辞。“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虽有济世之志,但迫於司马氏的专横,胸中常有不平之气,又不敢发泄,于是就纵酒狂歌、借酒消愁。所以人们说他“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古人称胸中郁结不平为“垒块”,后人有《水调歌头》:“座上骑鲸仙友,笑我胸中垒块,取酒为浇愁。”
诗人们既要以酒浇愁,但願长醉不願醒,但又叹息流年易逝,华发早生,壮志未酬。辛弃疾慨叹人生在世之艰难,“人间路窄酒杯宽”、“万事一杯酒,长叹復长歌”,又时时惶恐地感觉:“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韩愈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恰当地揭示了这一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一絲无可奈何的情调。黄庭坚将这两句诗各去掉一个字,作《劝酒词》:“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元曲中描写以酒浇愁者,当以陈英的《山坡羊》为最。曲道:“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对面亲传授。满怀忧,一时愁,锦封未拆香先透。物换不如人世有。朝,也媚(耽也)酒;昏,也媚酒。”酒在作者笔下成了一方仙药,可以治疗诗人的郁闷心情。
古往今来,人生路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愁,有离别之愁、失意之愁、感时伤怀之愁,有英雄落寞之愁,有家国之愁,有萧瑟秋风五丈原的壮志难酬之愁。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有些人是忧国忧民,有些人则为自己的不幸而忧愁。但是,不管是为国家、为民族还是为个人,当他们所表达的感情已经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局限,凝炼提高了,便带有了普遍意义,同样是一种伟大的人类情感。白居易谪居浔阳时,“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听了动人的琵琶演奏后,“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因而写下名篇《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谓是诗眼,六百余字的长诗通过这两句凝结了人间亘古的感情。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同样的震撼人心吗?所以,李清照个人的不幸与辛弃疾壮志难酬的苦闷,通过诗词表达出来的精神氛围都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弦,激发人们奋斗抗争的勇气。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靖康事变造成她后半生的不幸,背井离乡,孤独愁苦地度过暮年。她的词,早年多欢愉,晚年多哀伤。她的词多表达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但有些内容是代表了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极尽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她好饮酒,但是连酒也无法解除她的忧愁,“三盃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她的心情,又怎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请看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盃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
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黒?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一开始便连用十四个叠字形容她孤寂无依的处境,这愁该是何等样深,这愁该是何等样强烈啊。
远在边关的将士,金戈铁马、餐风宿露,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愁怀,他们深深的怀念故乡、思念着久别的亲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传后世的范仲淹,与李清照一样都曾在山东省青州市居住过较长的时间,范仲淹的诗词尽管也很有名,但他首先是个怀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在镇守边关时,颇有建树,当时的老百姓对于抵御外敌、守边有功的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的散文和诗词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岳阳楼记》是他的散文代表作。此外,他的词也很有名。如“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深沉地表达了边塞将士和家人的相思之情,悲凉中寓结着悲壮,低沉而不消沉。
宋代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是少与倫比的。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生长于沦陷地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青年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了耿京的队伍,并在军中掌书记。他劝耿京与南宋朝廷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在他代表义军到建康去见高宗后北归途中,听说了叛徒张安国谋害耿京降金的消息。辛弃疾率部下五十人星夜疾驰,直入五万之众的敌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即于群敌中生擒叛徒,当场又号召上万随张安国降金的士兵反正,然后长驱渡淮,将叛徒押送临安正法。后来,他在《鹧鸪天》词中写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就是说的率部南归这件事。辛弃疾时年二十三岁。
辛弃疾南归后,并未被南宋朝廷所重用,所陈恢复方略也未被采纳,加之他性格刚直,屡遭群小排挤,先后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闲居中,他以诗酒山水自遣,而復土雪耻之心则始终不变。从而形成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诗人在上饶、铅山隐居时期写了不少流连诗酒、啸傲溪山的作品,发泄了他对现实不满的牢骚,也流露了逃避现实的倾向。诗人心情是苦闷的,自叹空活到老,人间种种只能付之一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诗人虎老雄心在,老骥伏枥,但恨只能寄情山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二三子”指的是山水。诗人愁烦,只能以酒浇之,“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诗人无可奈何地认为,莫管身后事,不如及时行乐,“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他的一首《西江月•遣兴》,写得非常动人。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诗人是真的没工夫愁吗?不是的,而是只有醉中才能得到暂时的“欢笑”;诗人真的醉到这种地步吗?不是的,做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对社会的看法始终是清醒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若解尊前痛饮,精神便是神仙。”一般的骚人墨客,只把离愁别恨、儿女情怀作为反复抒写的主题,而对整个国家、民族所遭遇的苦难却绝口不提。辛弃疾则不然,他的一生,思想始终在考虑如何复国、收复失地、驱除虏骑,总是殷切地系念着国家民族兴亡的大问题,对自己壮志难伸、宏图难展的处境愤慨,因而诗人的愁烦不是一时的,而是愁比天大。他的《丑奴儿》一词,确切地表达了他的情绪。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
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辛弃疾还做过一首题为《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的词,那是在他因病止酒时写的。采用拟人的写法,诗人和酒杯一问一答,生动、诙谐,诗人无可奈何地说:酒杯,你赶快走开,趁我还有力量拒绝你。而酒杯则带着嘲讽意味回答说:挥之即去,招之即来。反映了诗人于止酒一事是多么的无力。
囿于时代的局限,历代文人的思想境界毕竟与现代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可以举出古今两首诗来进行比较。《钟馗捉鬼传》书中,对酒的功能和古人的态度做了生动的描写:“酒呀!酒呀!我爱你润诗肠,能添锦绣;我爱你壮雄心,气冲斗牛;我爱你解愁烦,扫却千忧;摇头轻富贵,冷眼傲王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则以一首题名为《酒》的诗表达了革命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她是可爱的,
具有火的性格,
水的外形;
她是欢乐的精灵,
哪儿有喜庆,
就有她光临。
她真是会逗,
能让你说真话,
掏出你的心。
你可要当心,
在你高兴的时候,
她会偷走你的理性。
她会使你,
忘掉痛苦,
喜气盈盈。
不要以为她是水,
能扑灭你的烦忧,
她是倒在火上的油。
喝吧,为了胜利!
喝吧,为了友谊!
喝吧,为了爱情!
会使聪明的更聪明,
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全文完-
▷ 进入文素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