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字是读心灵苦渡先生《毛泽东,中国人永恒的心理情结》一文,有感而发。
“人不是为社会存活的;但是人也不能不把自己交给社会;对于毛泽东,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人总想从他的身上给自己找到伟大的理由。想来真是可笑,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舭浮撼树谈何易?”其实一个人不是自己相让人们怎么说,而是人们凭着一种精神和理念去诉说。”
在我们的心中,在中国人的心中,在很多人的心中,是永远在意别人的评说。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地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中国人,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无忧”的环境中。中国人的家的观念是那么地根深蒂固,它呵护我们幼小的生命按照父辈们的意愿成长。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是多么地幸福。从另外的某个角度来讲,我们又是那么无奈地生活在父辈们的“阴影”之下,似乎永远走不出这个“阴影”,父辈们的视线。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的命运:在依赖中过着“无忧”的生活,在追求自立的过程中,“叛逆”父母的意愿,过着艰难曲折的日子;或者,一会儿“依赖”,一会儿“叛逆”,在两者之间徘徊。中国人,更多地中国人选择的是后者,在“依赖”和“叛逆”中徘徊而失去了自己!
“依赖”型人格是中国传统惹的“祸”。父辈们的基业给了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可以不经历拼搏奋斗就可以享尽终生。也许,下几辈子都不用去劳苦,都可以去享受上辈子遗产。这就给人们带来“惰”性,让人失去了自立自强的根本。在面对“天灾人祸”等不可抗拒的意外时不知所措。
“叛逆”型人格是人性的根本,是人们追逐自由本能的表现。“叛逆”和自由的泛滥又必然地影响到他人的自由的发挥,所以,“叛逆”、自由都必需有一个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史的长河中,战争都是为追逐自由(信仰)而战,为自己的自由(财富)和生存而战。
翻看历史,让我们值得思考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和灭亡都似乎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关。潮起潮落的兴衰史让伟人们看到用怎样地思想去武装人民,去引导这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把握好这是个时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出生在七十年代后期的人”的理解与前辈的对毛泽东的看法和评价会有很大地不同呢?
这就说到了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说到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太需要安定和自由了,太需要尊重了。这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这时的共[chan*]党、毛泽东为人民指引了方向,并且领导人们走向了革命,实现了这个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的中国,又经历过抗美援朝,自然灾害,和尝试着治国之策等风波和曲折。走到“文革”时期的人们是目睹了这一切的,在还没有更好地治国之策之前,谁也不会相信比自己亲身经历的更可靠。因为,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地磨难!他们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我在这里不想去评说“文革”时期的某种现象和某些人的动机!因为,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风平浪静了。历史的车轮断续向前……
“出生在七十年代后期的人”,在他们青春年少步入社会的时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很是富裕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地改变了。他们与老一辈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地不同。在这个国泰民安的环境下长大青年们,是根本不能体会老一辈人曾经经历过的艰辛。他们有太多地幻想和依赖。他们在“叛逆”;他们在“依赖”;他们在“惰性”地享受着,不知明日路在何方。因为,他们始终没有走出父辈们的视线。
中国不是有名老话“富不过三代”吗?当然,中国也有子孙万代荣的,这就是中国的“姓氏家族”。“富不过三代”是从直属血统这个角度来讲的。而人们更多地是从“姓氏家族”、民族这个角度来经营自己的小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是产生于此。
在读到“父亲一生最崇尚的就是中国伟大的文化,一生都没有走出中国文化羁绊。”时,我是特别地激动!是的!我们每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不能离开中国文化的羁绊。中国文化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不是要冲破、打烂中国文化去建立一个“乌托邦”。而是要冲破“家庭文化”的堡垒,走出父辈们的视线,释放自己的个性做一个真正自强自立的人。而不是在“依赖”我们的传统“家庭文化”,在“家”这个圈子里“叛逆”,释放自己的无知和惰性。
其实,“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一类型的人造成的,中华民族的衰亡就是这一类型的人造成的。他们在“叛逆”,他们在“依赖”前辈们基业释放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始终不能走出“家庭文化”这个圈子,沉醉在个人世界里,自满自足。在他们失意的时候,他们总是要在历史伟人们的身上“给自己找到伟大的理由”。这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勇气!
-全文完-
▷ 进入凌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