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潘金莲作为奸夫y*妇的典型代表千百年来被人们鄙视和唾弃。西门庆这个无耻之徒遭到大家的鞭挞是罪有应得、理所当然的,但是把潘金莲这个弱者跟西门庆并列在一起接受人们的口诛笔伐却是有失公允的,我想人们在评判一个人时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可感情用事更不能用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眼光对其妄下定语。我个人认为在宋代封建社会里,在男权主义统治一切的大环境下潘金莲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毫无地位可言的柔弱女子能够敢于跟命运抗争,勇于追求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这种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可以说潘金莲是世界上最早的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
大家知道封建时代里广大劳动妇女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没有任何发言权,听天由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多少的女性荒芜了青春,在无爱的婚姻中苦苦挣扎以至终老。从这个意义上说潘金莲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婚姻专制的叛逆者;是一个已经从蒙昧状态下觉醒了的弱势女子;是一个古代版出走了但却失败了的“娜拉”。
“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即使放在二十一世纪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人们择偶时所遵循的重要标准,更何况是千年之前的宋代呢?我想说的是潘金莲和武大郎般配吗?有谁问过潘金莲是否真的爱过武大郎?她内心的痛苦又有谁体谅过?大家都知道潘金莲是一个精明乖巧的绝色美女,即使放在今天那也绝对是个魅力十足的时尚女孩;反观武大郎要金钱没金钱,要权势没权势,要相貌没相貌,要品质没品质,只不过是个卖炊饼的类似于残废的矬鬼而已,他凭什麽能获得潘金莲的爱?他哪一点能配得上潘金莲?就因为他善良忠厚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得到潘金莲的人和心吗?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不客气的说武大之所以能娶到潘金莲纯粹是沾了残酷的封建制度的光,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男男女女”这种封建伦理纲常就是武大的杀手锏,因为在那个年代里男人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即使潘金莲再精明再工于心计也不得不屈从于武大的淫威之下,武大尽管是个一无是用的矬鬼,但他终究是个男人。
在不公平的婚姻长期压抑下潘金莲在碰到武松时一下子就倾心于他,迸发出了爱的火花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符合传统的“郎才女貌”的婚恋观,毕竟武松伟岸挺拔的英雄气概是委琐的武大所远远不能比拟的。爱美之心人皆有知,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类共有的本性,潘金莲也不例外。
说到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连环这段情节,应该算是她对残酷现实另一种形式的反抗;是与封建世俗一种破釜沉舟的对立;是在她“幸福的不可追寻,目标的不可实现,黑暗的不可冲破,痛苦的不可摆脱”摧残下的绝地而畸形的反击。不要再摆出一副假惺惺的正人君子、假道学的嘴脸去过多的指责潘金莲这个凄惨的小人物了,她已经很不幸了难道不是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即使当下的今天,如果是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漂亮时尚个性十足的阳光女孩,你会心甘情愿的嫁给一个大街上要饭的、委琐不堪的、丑陋无比的老乞丐吗?如果你不愿意那你又有什麽资格去指责潘金莲所谓的大逆不道呢?
以我个人的观点潘金莲很象曹禺先生的大作《雷雨》当中的女主人公蘩漪,她们俩都是“雷雨”式的人物。蘩漪在封建婚姻的牢笼里苦苦挣扎了十八年,最后竟然沦落到成为自己继子情妇的地步,过着一种情人不象情人,母亲不象母亲的悲哀生活,最后的结局大家只看到她追求自己的幸福,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这是蘩漪对人性长期受到压抑的一种反抗一种冲击,因此不管蘩漪个人的追求带有多少利己主义的动机都不能掩盖封建社会的罪恶,潘金莲何尝不是如此呢?
武大郎,最应该接受批判的就是他,至少应该把他推向道德法庭的审判台,难道不是吗?在夫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他长期霸占着潘金莲,他貌似忠厚实则残忍,因为他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他明明知道自己根本配不上潘金莲,明明知道潘金莲根本就不爱自己,却仍然自欺欺人、假装糊涂的把潘氏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幸福了可潘金莲呢?象武大这种人我们难道不应该谴责他吗?如果武大明智的话他早就应该主动跟潘金莲提出分手还她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甚至当初根本就不应该娶其为妻,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可惜武大没能做到,否则也不会招致杀身之祸,自己几斤几两应该心中有数。
当然了同情和批判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可混淆,潘金莲和王婆设计毒杀武大一节大家印象深刻,潘金莲确是罪不可恕,但这也恰恰反映出了潘金莲与罪恶的封建社会背水一战、与之决绝的极端心态,况且潘金莲最后承受了武松一刀已经遭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她的结局已经很悲惨了,为什麽我们就不能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重新审视、评价她呢?归根结底潘金莲确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可怜女人。此正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
香消玉殒在九天。
古今多少恩怨事,
爱恨情仇付笑谈。
-全文完-
▷ 进入郑非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