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万卷书,琴棋书画人。欢迎光临。
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感慨良多,因为那时我在厦门晓风图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晓风书屋”仓库或店面上班。晓风书屋在厦门的确算是一个大型经营图书的公司,作为许许多多的出版社在福建的代理商角色,有大型仓库、批发部、零售连锁加盟店等等;网络体系完整,覆盖地区以及代理批发地区,在福建福州、三明、莆田、闽南泉州、晋江、南安、石狮、漳州等等地区占大多数。
晓风经营的书籍以“学术”类为主,包括:古籍类、美术类、收藏类、以及现代名家名著……其它各类书籍为辅,包括:政治类、科技类、经济类、以及网络小说……等等,分类繁琐。晓风经营的书籍广泛、齐全,绝大部份珍贵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我记得关于《红楼梦》的书籍就有千千万万,在仓库里,所有各种书籍之中最多的书,非他莫属;有非常多的版本,那时我也想买册影印本的《石头记》,忘了是什么版本的,特别特别的昂贵,只能望而却步了,唉!
晓风的客户来源非常广泛,也包括厦门大学图书馆藏书,以及把国内好书“出口”至台湾客户,大多数以学术类为主,对两岸学术、文化的交流有一定的促进力量。就因这样一个环境,更让我感觉到生活在书的海洋里的确是很幸福的,“网络万卷书”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不过,生活的现实与想象或许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网络万卷书,琴棋书画人,它在晓风公司的理念中并没有作为“口号”;而厦门新华学知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新华学知府书店”却作为文化口号,其书店门联就是这两句话,横联我没有注意过,不过,进门就是服务员的微笑,接着就是门铃“叮咚——欢迎光临……”如果,我将她作为横联,这也算是不错的创意吧?而且他包装的塑料袋上的广告语也就是这两句话:“网络万卷书,琴棋书画人。”可见这两句话在其公司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琴》
琴,包括文字、语言、声音的韵律。懂得韵律音律,的确是人间美谈。如果,琴之于字面本身的意义,琴的分类也是广泛的,什么钢琴、口琴、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电子琴……等等。虽然我不懂,但还是对音乐有着向往的细胞,听着音乐,就能如痴如醉。音乐的字符可以不懂,但韵、律、节奏不能不懂。“万物相通”,本来不会,本来不懂之于艺术,可偏偏本能地能哼出音乐,此即自然与随感。所以,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的自然细胞,或者创作,或者欣赏。口哨就是最简单的道理。
所以,通一可以通万,不会则会,人人亦可作词、曲。会了笛子,亦可会二胡,会了二胡亦可会钢琴,会了钢琴亦可会吉它……无论是“哆来咪”、“五线谱”、还是中国的古代音符符号“古调谱”。“万变不离其宗”。但,这得需要时间去接触她,了解她,学习她,磨炼她,感悟她,使欣赏音乐的神经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古人用的是古琴,今人用的是今琴;今人写的是今词今曲,古人谱的是古词古曲。不过,今人今琴亦可弹奏古曲,配唱古词;古人古琴其实也在创新弹奏着“新曲新词”。万物本然,今人本然。自古以来,音乐是词、曲、舞的完美结合。但,一般人表现出来的这种行为艺术,不是专业,不是音乐家,也不是艺术家,只是自然人对音乐的心灵之感应、需要、共鸣、习惯等等。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警世通言*上*第一回》。大官人“上大夫”俞伯牙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得遇知音;乃知子期为“石中之美玉,宝玉也”。知音“樵夫”钟子期为了俞伯牙而发奋读书,终因心力交瘁,心力耗费而死。俞伯牙得知后,摔琴谢知音。此琴乃是“文武七弦琴——瑶琴”也,珍贵无比的宝琴啊!可想而知他对知音子期之心有多珍重了!致使“千古说破琴”成为美谈。从而有了古韵《高山流水》,或“高山流水心”、“高山流水觅知音”之说。这也说明音、律、声、气等,物物相通(人听鸟音,狗听人音),人与人可以通性情,可以通心灵。
琴者,通乐理。可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从心灵上去感悟乐理的呢?少。一般人沉浸于现代的流行音乐之中。现代的流行音乐,节奏单纯,容易吸收,所以大家都会唱,这本身没有错,是趋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音乐的推动作用更的无可厚非。大家买音响、买电视、买收音机、vcd、dvd、随身听、mp3、mp4、买电脑、买家庭影院、甚至现在的手机音乐设备……这些物质的要求、科技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用来活跃听觉,感受音律之美感的。只是她把原来的声音录了下来,这是因为有了刻录机之后,改变了人类对音乐吸收感受的“方式”,当然,他的成就其实是不可估量的。不过,原音才是艺术之本然。所以,我们还得拿来乐器,破打破吹。就是现在流行的“原生态”。
可是,现在很少人沉浸于音乐的自我创造之中,对于自己的旋律灵感的把握更是不够;也很少人沉浸于琴、二胡、笛子、古筝、琵琶、锣鼓……的自我陶醉之中;更少人沉浸于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的“这戏那剧”的情趣之间。就说我自己吧,我老家江西玉山童坊就是老革命根据地赣东北怀玉山脉的,也就是革命烈士方志敏被捕的地方。我们那里也算是赣剧发源地之一,可是我到现在还不知赣剧是啥玩意儿。唉!
由于工作、生活、以及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还有多少人有这个娴情与雅致,起舞弄清影,清口亮喉音,摇摆弄瑶琴?
当然,看起来还是有很多人学了个样子,那是因为音乐是精神的麻醉剂,人们对工作的烦燥,对现实的不满,一直把痛苦压抑在内心。而用音乐则可以放松自己,有的更可以释放激情。她可以将人类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化之,把万物化为音乐。此即包容于“世界万物之于‘化’也”。但是,成为艺术感悟深透的人并不多,能有千古流传的好音乐并不多,所以真正能搞音乐的也就是那么极少数人。
现在的琴,可以用电来完成,曲谱音符音调亦可用电脑来完成,也可以让艺人减少为缺乏灵感思维而痛苦吧?
《棋》
棋,代表着智慧、谋略、心计等等,运筹帷幄。我只懂得小儿科的“石头棋”之“南瓜棋”。跳棋不太懂,围棋一窍不通,军棋不太懂;只有象棋懂得个皮毛,懂得个马走日,象走田,炮得架,车子横冲直撞,卒子认命,一步一步地向前冲,只能进不能退。什么马后炮绝招,双车绝招,抽子将军,等等,我不能运用自如。可象棋文化却代表了整个战争的过程:设局、迷局、破局等等,代表了战争前、中、后的态度。虽说一通百通,但没有去接触,没有去摸她,没有去学他,那是不可能天生就会的。
棋,又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这就使棋引申的意义更广了。现代游戏界非常发达,什么游戏都有,一般的游戏我都不会。可琴棋书画之于“多才多艺”来讲,游戏也是才艺的表现之一。如果生活就是一场游戏,那世界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再说“麻将”,这种游戏我皮毛都不懂。不过,“麻雀”,我们玉山方言这两个词是谐同音的。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关于麻将研究的文章,非常棒。不过,现在找不到那本资料了。我们农村里向来都认为是“打麻雀”的,所以我接受了“打麻雀”这种麻将研究的观点。研究麻将成型历史的观点很多,有“郑成功之说”、“抹将*梁山好汉108将之说”、“谷新之研究的太仓打麻雀之说”、“易学及罗盘之说”。当然他的演变是复杂的,也可能是相互渗透的,不会是仅仅单纯的一种,就如他的名称、个数、符号、各地域的玩法与叫法不同的演化,直到清朝才“基本”定型。
苏州杂文作家谷新之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
麻将起源于护粮仓,麻将牌起源江苏太仓。太仓在古时是皇家粮仓,仓内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运」。粮仓既设,雀患便生。守仓兵丁以捕雀取乐,仓官变鼓励为奖励,发给竹制筹牌记数酬劳。这筹牌上刻有字,可用来作游戏的工具;这牌子又是赏钱,有证券价值,于是便可以用来作输赢。这种游戏流传下来,演变定型,便成了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将。其玩法,术语等都与捕捉麻雀有关。
譬如“筒、索、万”。“筒”的图案是火枪的象形符号(截面图)。“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细束捆串起来的鸟雀,所以“一索”图案的是鸟,“二索”上像竹节,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计数,兵丁将鸟雀集合成「束」。“万”,(贯)即赏钱。
另外,“东、西、南、北”为风向,土枪无力,发射时要考虑风。“中”,即打中,故涂红色。白,即白板,打空枪之谓。发,即得赏发财。「碰」,即「砰」,枪声。成牌之「胡」,实为「鹘」,属鹰的一种,有高强的捕鸟本领,有了鹘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每局牌胜皆曰“鹘”(胡了)。除此,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几乎都要与捕捉麻雀联系起来。
那么,麻雀牌又怎么叫作“麻将牌”呢?原来太仓方言的「鸟雀」就叫作「麻将」,「打鸟」或者「打麻雀」统称「打麻将」,故「麻雀牌」也叫「麻将牌」。……(本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上网议论,转发过来只是让大家研究研究。)
我个人认为:麻将是以古文化传承而发明的游戏,他的游戏规则在于《易》,一个罗盘足够表达这个世界。她用的东、南、西、北、中、风、萬、鸟雀、点点横横及其它等等符号罗盘上都有。而且点点横横在罗盘上的点点横横方位是一致的。所以,玩者必须按着金木水火土,生生相克的游戏规则。上了桌子,尤如上了“太极”罗盘。此棋类游戏,可以网罗无形之大象。所以,将太仓之说与易经之说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发明者对古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棋,对于棋艺本身来讲,传承略微薄了一点,只有少数人,茶余饭后会摆上一盘棋,切磋技艺,活动思维,修心养性。但之于游戏来讲,人们多数,打游戏机,上网玩网络游戏;麻将桌少不了赌,家家赌,男女老少赌,大的九十,小的四五岁;当然这些技艺我都不会。我学艺少,而且不精,我的才也更欠缺。
还有七牌八牌的,多得不得了,扑克牌上了赌瘾,和麻将一样,也是不得了,什么“抓金花”的,一抓就有可能把衣服扒光。扑克牌我有接触过,所以我也就通了一点,我还可以自吹是高手呢。不过,我是戒赌的,所以,从来不赌。赌博有财博的学问,这点是肯定的。但这学问,不管是手的杂技,还是心理学、成功学、运气风水方位学,我觉得几个人一坐下来就注定了某几人输的。所以,这种财发不得,这种心计要不得,这种学问不做也罢。我宁愿痴呆点更好。
关于棋的心计、谋略、智慧等,是一个很深的文化。所以这里就不多讲了。前几天写了一篇漫谈《壳》的文章里的“第六点”,就有谈过一丁点儿关于心计之说的理儿,我就懒得动笔,照搬过来,引用一番吧?
且看:“其六、壳中之壳。‘柚子之壳’,高度保护。
在壳界,如果修炼到壳中之壳的境界,那也不妄为“大家”之称了。怎么说呢?很多像柚子一样的果实,一层包了一层,壳坏了一层,里边还有一层,仿佛是无止境一般,专门来对付你,或者是以防万一的。这是什么?心计。
中国的《心计学》发展很好,从姜子牙之天机,孙子兵法之谋略,诸葛亮之神算,皆可统称之于心计。用兵之道,诡也;用人之道,“伪”也,善于包装、伪装自己。我认为,无论是军事、政治、商业或是个人交际都涉及到“心计”二字。心计,也包含着“心机”。人类在宣扬道德伦理、仁义善念之时,又有了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加深。“害人之心不可有,尽善之;防人之心不可无,戒恶之。”
壳中之壳的心计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诡计,当然是“鬼”计之暗斗,是坏的方面。包括勾心斗角的,暗箭伤人的。一方面是“怪”计之明争,是好的方面。光明正大,摆在面前,面对面有话直说,是非恩怨分明;有文比文,有武比武,有脑子比脑子。此可谓明智机智之斗。……”
现在的棋,及棋类游戏,几乎在网络上都有。而且,棋友广泛,棋术高超。尤其是在qq、popo、联众等等大型的网站上。
《书》
书,包括的范围之广,书代表文学,代表书籍,代表文字,代表书法,也代表书写。此书之于文,代表一静一动,静为文章,动为作文章等。静由一又分为三,一静表示的是文章作品;一静表示的是:“文人”(文明之人,或作文章的人,有丝文、文雅等书者之气质的人)、丝文、文雅,等为书者的气质;一静表示的是智慧,聪明才智。如能“文治武功”,或“文武双全”,那更是书者之美哉,悠哉。
文学,内容广泛,行式多元。自古以来有:“风、韵、格、律、绝;俗、谚、排、对、联;名句、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小说、历史优久的文言文、八股文、散文、杂文、随笔、日记……等等,及现代的自由诗、白话文等等。细分起来,千变万化,无止无境。
书籍,内容广泛,涉及现有的所有学科,她成为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创造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她聚集了几千年来,数不尽的人,所共同创造的财富及文化;她记录着历史的每一个瞬间,只有她才能让历史的记忆更恒久,只有她才能让知识传承更恒久,只有在她的基础上才会有创造新知识的可能。
文字,形式多元,她是一种文化,她是一种符号化,有各式各样的字体,有象形文字,有楔形文字,有甲骨文,及古代各国有各国的文字,乃至国外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字母文字”符号;中国现有的文字,有汉字、藏文、维吾尔文……等几十种文字;中国汉字又分为简体、繁体,繁体使用地区分部在“政权”之外包围,当然简体也在延伸扩大;繁体延续了古代符号意义的传承,简体只为近代“实用”的创新。
书法,字体行式多元,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小彖……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更是不能通,更没接触过,学校里还有学这个的?我那时候的那个破农村,语文、数学课本齐全也就不错了。草书,我只觉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好看;行书,我只觉得宽细不一,有锋有刃,漂亮;楷书,我只觉得四四方方,端端正正,踏实;隶书、小彖我没什么感觉,看着一团云雾,怪里怪气的。所以呀,书法之文字,就是人格化,也就是体现了书法人的精神面貌。草者,神性,灵性之人;行书,圆滑世故之人;楷书,端端正正,踏踏实实之人;而那两者就是怪人,疯疯颠颠的,不太理解他们。超越世俗之人非他们莫属。
书写,性质非常单一,这就是人类的一种习惯,把书写文字当作一种习惯,常常可以洗涤心灵,净化心灵。
现代的书或书写,在电脑网络上的特点明显,就如这打字,现在也很少用字典,成语词语多多地跳出来,都是现成的,挑三拣四,挑个好的漂亮一点的,就行了;当然,看得多了,自己心里也就装得多了,运用自如了。以前,我写文章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那时是小学二年级还是几年级我都给忘了,班主任是个女的,好像叫“钟群娥”,她呀,不懂得教人写作,只懂得念文章,当然老师是得敬重的,我不是说她什么坏话,我是实话实话。她在作文课里不是叫我们看书,或自己写字,而是一句一字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作文书上写好的文章,让我们照着背抄,我们就像是学英语“练听力”一般,所以,作文我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
有一次,考试的时候,看图写作文,我没写呀,怎么办?老师硬是要我写,我不会,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就坐在那里哭。老师说,你不会就把课文给背抄上去。我一看,图上不是有个小孩吗?有了,《曹冲称象》,哈哈,我又不会背,只能默写一两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了一两句,这样总算是完成了。
而后来,之于文或之于书的人生观念是在1999年开始的。这是因为生活磨难中磨出了写作的性格。在这里讲个儿时的笑话作为小插曲。
现在不仅有电脑数据字符,这个字符就是原来的纸张文字符号转化成了“统一”的电脑“数字符号”,信息数字化,用它代替了写字,代替了纸张文字;而且还有网络文学,网络书店,网络图书馆,甚至打包下载,这比在图书馆打包回家要方便得多吧?你要看多少辈子?千千万万辈,千千万万的子孙都看不完。奇哉?并且还有真正的电子书籍,有优美的音乐,有精美的画艺,有神美的文字。美哉?!
《画》
画,与技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什么中国国画,即以水墨山水等而作,什么油画、素描、布艺、所有工程的图纸设计……等等。我爷爷画的就是国画型的,水墨人物、动物、山水等等画,他最善于画虎,他说画虎点尾最重要,可我对这些都不懂,只能遥望着那些凶猛无比的大虫叹息了。这正是时代悲哀下的可悲者与现实者。我看还得找个机会去学学呀!
现在的画,从电影、电视的出现,画的艺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当然,这里讲的画是画字的本意,现代画的艺术可以让电脑的“flash”来代替,她可以拥有整个艺术的动态世界,栩栩如生的,或静态世界,神韵迷漫。还有音乐之于听觉,视听二合一,不错,动感无限,美感无限。但艺术表现意义是不太一致的。
……
琴棋书画之于艺术而言,高于其它一切物质,提升为一种修为与素养,一种境界与精神。她代表着人对生活的态度,闲情逸致,逍遥本然;她代表着人类的智慧、灵性、觉悟与良知。
有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书”。我觉得颇有道理。整天泡在书堆里,对外面的现实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不足取的,尤如“坐井观天”;倒不如行万里路,见多识广,阅历颇丰,这肚子里“蛔虫”也就多了。但是,如果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也是不足取的;行了万里路,只不过是虚浮的框框架架,还需要的是内心的充填与修炼。这就是饱读经书——诗词曲赋,也包括“琴棋书画”的雅致修心。
博读万卷书,阔行万里路。谢谢惠顾。
2007·03·23-03·25日凌晨厦门安兜
-全文完-
▷ 进入慧通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