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桢她不知道,一等就是错过一辈子。
“有一个人在等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只知道有个人在等你。”
也曾在与命运抗争,时间仅留下了腕上的裂痕和触目惊心的记忆。
而世均,他不知道。迷糊地同翠芝完婚。
思念让故乡成为了异乡。
相思象一只摇曳的风筝,无法挣脱命运的线。
曼桢的一句:“世均,我们都回不去了。”
道尽人世间的沧桑。这正是《十八春》吸引人的地方,感情的挣扎加以理性的思考,让张的作品独具魅力。
《十八春》比搬在屏幕上的《半生缘》更具人性,最后,张爱铃让曼桢和慕谨在一起,免却了几许寂寞。而世均和翠芝的感情也有了新生。这大概是受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影响,不让读者过于悲痛吧!应该说,好的作品总是给人以希望的。
初读张爱铃时,我与h的景况已是大相径庭了。h是张爱铃的超级崇拜者,我们虽同处一校,但相见的机会极少,更说不上谈上一宿了。不能与好友分享我的读书所得,这倒令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张爱铃并不漂亮,却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先前读过一篇她的独白,便觉得她是一个另类。
幼时的张爱铃同我们一样,吃饭的时候,总是一边天一边地的。
暗恋象一棵疯长了三年的树没有果子。
此后便一直苦读。
她的婚姻没有其他女孩子的浪漫,结婚,是她主动提出来的。
仅仅是因为丈夫的景地实在让她看不下去了······
平白如叙的话,把张的率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写鸦片,写姨太太,写人性中的晦暗与明亮。在张的文字中谙于世故的人们相互猜忌,矛盾的紧张与缓和处理得恰到好处,加上极其细腻的情感,让张的文风独树一帜,令人百读不倦。如果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如果缺乏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如果没有缜密的思维,张爱铃又如何能写出如此厚重的作品来?静水流深,张爱铃确实达到了这一境界。
张爱铃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养在深闺的女子,穿着瘦瘦的旗袍,应该象曼璐一样,有着她的自私与无奈。但张爱铃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坚毅,这是那时的女子少有的。她也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她看透了爱情,用文字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是的,即使是丈夫的抛弃,也还有文字的安慰。文字确是最好的伴侣,不离不弃地伴随着张直到终老。但有谁又会料道这样一个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女子,在晚年又是怎样的窘迫,客死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呢?张爱铃的死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3-24 16:31:2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玲.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