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工作方法,要传达一件事情,要研究一项工作,要布置一个任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由一个最权威的人发号施令,这种方法叫开会。其实,起初开会是最节省时间最经济的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不过,现在开会渐渐地变了味。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当“会”字简化成“人”和“云”组成的时候,“会”的内涵就变成了“人云亦云”。
当今,开会似乎成了某些干部唯一的工作方法,开会便成了机关的主要工作,有的人最热衷开会,有的人只会开会。因为开会最简单,上边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上边开什么会,他就开什么会。在中国最好干的工作就是开会,开大会是上边怎么说,下边怎么传达,这叫贯彻落实不走样;讨论会时,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跟上边保持一致。他们还习惯于开大会、开长会、常开会。每每开会,领导班子一帮人都朝台上一坐,黑压压一大片,张三做报告,李四补充三五条,王五强调七八条。都是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没有几句有用的话。
现在群众最讨厌的是会议成灾,文山会海和一些人的官僚主义作风。一些机关正如老百姓批评的那样“工作就是开会,服务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公关就是陪睡。”
有些会虫为何乐意开会?“嘴里没有味,想法开个会”这是借开会大吃大喝的;“没有出过门,开会去远行”这是借开会旅游的;“吃喝不花自己钱,礼品补贴赚大钱”还有借开会发财的。
如今现状是,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次要的事情开大会,重要的事情开小会。人多的会讨论小事,人少的会讨论大事。大会解决小问题,小会解决大问题。
其实,不开会工作照能做,不开会经济照样发展。过去,农村在大集体的时候,几乎天天开会,还是越开越穷。现在,分田到户后几乎常年不开会,照样经济大发展,生活达小康。你说看能开出生产力吗?
在通讯传媒相当发达的今天,有许多会根本就可以不开。比如,每年中央召开“两会”,全国都在关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都通过电视直播,后期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也会在报纸上全文刊登,会议期间分组讨论通过新闻煤炭全方位报道,代表的讨论发言,电视报纸也都全方位展示,大家对会议精神早就烂熟于心,但是“两会”结束后各地还要开大会,层层传达,这简直是极大的浪费。还有什么新精神?除了把文件再都一遍能传达什么新道道?要是认真清理一下,像这样无用的会、重复的会、没有内容的会、可开可不开的会等等,要统统清理掉的话,中国要节约多少财政支出,恐怕会是个天文数字吧。
不过,也难。要是真的不开会了,我们的那些只会开会的官员整天干什么呢?岂不是要下岗了?
-全文完-
▷ 进入修铁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