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无事。看了不少文章,有一篇名为《农民兄弟,我该怎样凝望你》的文章,让我深有同感,简直就是感同身受。对于农民问题,我一向都不怎么愿意触及,一是农民的问题本身很敏感,不管写好些坏,总要得罪一些人;二是我本身也是农民,虽然暂且摆脱了土地,但在农村成长的事实无法改变;三是思想、文笔俱一般,尚不具备拟写这么大题目的能力,但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有必要说一点自己的想法,虽然浅薄,却是句句耳闻目睹,有感而发。
农民之苦,就我认为还不在于体力消耗大而收入微薄不成比例,最大的苦是生活看不到盼头。人说“哀莫大于心死”,一时的苦累都可以熬过去,怕就怕明知道永远都要受这样的苦累,却还不得不延续下去。在农村是没有休息日的,所谓双休日对农村人来说毫无意义。农村里没有严格意义的休息时间,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活干,天晴有田里的活干,下雨有家里的活干,春天有播种之苦,秋天有收获之累。还有一点,城里人遇到节假日往往是带薪休假,而农民呢,闲置了便没了生活来源。所以农民一年到头都想休息,因为农活太累了,但却最怕休息,一休息就没了收入。这种心情,正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造成农民身心俱疲的主要根源。
现在一些有钱人喜欢到乡村建别墅,因为环境好,对于这样的做法,我只能说是富人的消遣。上次听到有人到庐上修别墅,引起很大轰动,人们群起而攻之,但似乎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对于有钱人,已不局限于温饱问题,自然可以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然而这一点对生于斯长与此的农村人来讲则毫无意义。我很赞同文中作者的一句话:“农村的天空很大很美,因为到处是山,一辈子守着这山,这人便成了山人。山大林多不一定代表就是世外桃源,如果这山不产矿物,则就是纯粹的土块石头,看着无用,守着无财,只剩下早晨的空气特新鲜!!”。农民尚不具备享受生活的条件,他们都还在为生活所迫,过着需要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累的生活。
所以有时候我想,中国人穷人的仇富是有道理的,人生而平等,但现实却把人分出了三六九等。遇到一些巧取豪夺,为富不仁的人,自然是人人唾弃之。
每年坐火车回家的时候总会遇到很多返乡过年的农民工,大多大包小包带了很多东西。这些人中不知有多少是一年没回过家了的,也不知是有多少几年没回家的。在90年代,这些人还被流行称为“打工仔”、“打工妹”,那时多少还有些闯荡江湖的味道,现在随着大量农民的进城,已经被统一成为了农民工,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每次在火车上看到这些背井离乡挣钱的人,心中总是有些酸楚,他们或者家有儿女,正焦急地等着他们的归来;或者年纪尚幼,父母日夜担心企盼他们在外不会风餐露宿。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亲情牵挂,他们仍然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人和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城市出卖劳力,以换取微薄的回报。这些人,可能大多都比较粗鲁,也不怎么讲卫生,又没什么文化,但见到他们,我仍然有一种敬畏之情,因为他们是我们真正的衣食父母,正是由无数个这样卑微的人物,才支撑起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有的人喜欢把历史的进步归功与伟人,认为是他们改变了世界。我觉得我们千千万万的基层农民更可敬,因为是他们首先创造了世界,才会有后来的事发生。没有母何来子,没有地基何来高楼。单个农民肯定没有单个伟人的力量大,但再怎么庞大的机械,也需要一个个的小齿轮带动,农民就像这小齿轮,尽管个体势单力薄,但集合起来,就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尽管农民有种种的艰难,却未必不幸福;城里有诸般的便利,也未必万事如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相继搬进了公寓,大门一关,开始与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人们越来越聚集,却感到越来越孤单。我怀念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农村仍然保持着和睦的乡邻关系,相互扶持帮助互通有无是常有的事。农民很节省,视钱如宝,但为了邻居街坊,可以停工三四天帮忙迎婚送丧,不收分文报酬。在我们村,哪家有点什么事情,都是村里人自动过去帮忙,根本不用主人到处求人,那份大度和友善让人在这个人心日益冷漠的时代不由地感动。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如此。农民不需要同情,但不容被侮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农民的后人,大多数城里人上推不超过三代,必然会有直系亲属来自农村。所以不尊重农民,其实就是数典忘祖:蔑视农民工,就是从根本上对世界存在认识的无知。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7-3-23 16:25:1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蜃楼幻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