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以根为本,人以德为先。”这是我目睹那顽强的树根时产生的意念。
君不见:那树根,为了树木能成才,拼命地吸取土壤中的水分,然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树;那树根,为了培育出茁壮的树,无论是肥沃的土壤,还是贫瘠的山梁,它都牢牢地扎入泥中,丝毫不动摇,更有甚者,置身于悬崖峭壁,也想尽千方百计,抱住石头,见缝就钻——为了吸取养分;那树根,还要保住水土,不让流失,使薄地变沃土。
根能如此,人呢?
“教育”这片土地,本是贫瘠的,但就是由于有千千万万的耕耘者拼命地将自己的养分输送给万万千千的学子,才得以日渐兴旺;就是这些不择环境,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灵魂工程师”们,毫不动摇地扎根教坛,才有茬茬鲜花盛开;有这些当年被骂着“臭老九”的教师们,不惜一切地努力,才……
人与根,多么酷似呀!
然而,在某些人的心中,似乎把根与人的这种关系淡化了,甚至对立起来。面对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他们动摇了,放弃了哺育幼苗成长的意念,要去追求那肥沃而酥松的沃土,认为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中才能体味到人生的真谛。诚然,市场经济浪潮滚滚,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愈要搞活经济,就愈要科学文化。那么,诸君试想:倘若这些奋战在教坛上的人儿,也都“下海”去,再过几十年,我们将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根与人,似乎又有不同。
当然,不可否认,学校是清水衙门,别说“油水”,基本收入也要逊一筹。但是,那悬崖之上的青松,为什么也能挺拔呢?就因为它的根扎得牢,不为狂风所动,不为暴雨岁摧,一味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信念。那根,虽然什么也没有得到,但也不得到了叶的永久怀念么?中国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不错,那凭借根提供养分的叶,始终不忘根的情意,飘落后仍偎依在根旁,化着缕缕情思,给根以慰藉。由此可见,哪怕辛苦一点,油水少一点,那芸芸学子们,也不会忘“根”的,他们成才了,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托了,也不就是偎依在“根”旁,给“根”以最好的慰藉吗?这就是“德”,一位教师应有的“德”!
“木以根为本,人以德为先。”人与根的关系,毕竟是一样的。
[本文只是站在自己是教师的角度,谈了一点个人看法,不代表其他教师的观点,更不是要指责谁。]
-全文完-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