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下个学期开始,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普通教师都将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制也最终由辅导员制所取代。感到解脱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有些惆怅,觉得很有必要写下点什么,几经思索,于是写下上述题目。我现在也知道本论坛是文学论坛,我写的东西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怎奈我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网上的家,也就那什么抓贼,不怕寒碜了。一笑。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大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熟悉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配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拟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对当代大学生及其教育进行探讨。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身体发育接近顶峰,心理发育也日趋成熟。回想我的大学时代,已是十八年前的往事了。然而一切却依稀如在目前。那里有欢乐,有惆怅,有为一顿晚餐无着落而绞尽脑汁,有因先进寝室未评上而无法坦然。翻开那时的日记,似乎都是闲情逸致,回忆那时的诗篇,大多皆为无病呻吟,自惹闲愁(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谙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现在看来,许多事是那么的可笑,不过小儿女之情愫而已。其实吟风讽月乃历代酸文人之通病,我等并非发明者(当然也不会是终结者),不过未能免俗耳。岁月如织,星移斗转,而今,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当今的大学生时,除了一种书生老去的苍凉之感外,就是感到他们与当年的我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他们的目光中不仅有天真和求知的渴望,似乎总带有一些让人琢磨不定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获知。为此,我对自己任课的三、四年级学生,在课上进行深入的观察,在课下则尽量与他们交谈,设法拉近距离;对自己任班主任的班级则更是深入到宿舍与大家交朋友,努力了解大家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应该说收获不菲。
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揣摩,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培养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爱的需要,表现欲望满足的需要,被认同的需要,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化的需要,到社会冲浪、一展宏图的需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只能从外在表现进行分析。这些需要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为探讨问题,我们只能对具有普遍性的东西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为两个大的方面。
其一,大学生从其年龄段来说,正处于青春期,因而,在他们的心理需求中也反映出青春期的青年的心理需求之共性,主要体现在生理发育超前于心理发育上。首先是热情很高,容易激动也容易消退,这一点与我的签名一致:“雅兴忽来诗能下酒,豪情一去剑可赠人”,有一位同学,大一时被指定为班长,一年时间可以说兢兢业业,勤奋刻苦,事事处处身体力行,进入大二,同学们选举“民选政府”呼声日高,该同学对自己也是充满信心,于是,在他的主持下,我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班会,同学们纷纷主动上台发表竞选演说,而后进行不记名投票,真是世事难料,那位同学竟出人意料地落选了。聪明能干,一向豪情万丈的他竟然一下子变得消极颓废起来,真让我大跌眼镜,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就此沉沦,以谈恋爱求刺激解脱自己,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有些科目限期重修;其次是体力充沛精力也充沛,对未来充满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受到哪怕是些微的打击,都会变得悲观失望,仿佛世界末日将临一般。校园恋爱已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异性合租也不鲜见,应该说也是这个年龄生理、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要求,但有热恋就有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往往滞后于生理发育,一旦不能正确处理,则会对身体、学习等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我的班里有一位同学就是如此,小学、中学、大学一路春风得意,而且身材、相貌都够得上所谓白马王子的标准,大二时开始与某系的公认“系花”恋爱,恋爱期间,各门成绩优异,还拿下了大英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进入大四就开始一门心思准备考研,女朋友却突然提出分手,而且不可挽回,在别人看来,合则留,不合则散,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他因为一向处身顺境的缘故,却怎么也钻不出这个牛角尖,原来立志十年内成为大公司总裁的他,却开始酗酒、泡吧,身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三是自命不凡,容易流于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往往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走进当代大学生宿舍,脏、乱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反映出这些莘莘学子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另一方面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高校实行公寓社会化,我想,班主任、辅导员们应该都没少听到公寓管理人员的抱怨。四是展示欲望强烈,尤其在异性同龄人面前更是如此。这一点其实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中,整个人类甚至动物界都无不如此。但是凡事有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异性面前就象变了一个人,不是娓娓道来,而是夸夸其谈,过度表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异性面前坐立不安,局促拘谨,原有的机警丧失逮尽。应该说这两种表现都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
其二,大学生心理需要还表现出它的特殊性。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首先表现为对交友的渴望。离开父母走入大学校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尽快地适应环境,交上几个可以互相倾诉心声的朋友,显得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也对他们形成一个完美的人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被认同的需要,许多刚入学的大学生都曾经经历过一种失落的感觉,很多人在小学、中学都是学习的尖子,甚至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羊群骆驼”,当然的中心人物。进入大学以后,大家彼此,优势不再,自然而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严重的则会从一个极端——妄自尊大,走到另一个极端——妄自菲薄。第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一点,无论是出于为了成材,还是为了出人头地,都应该予以肯定,作为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是,许多大学生把中学的学习方法延续到了大学,往往事倍功半,尤其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子,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拼命读书,实际是读死书,营养条件又跟不上,大多效率不高,而身体也搞垮了,甚至影响了正常发育,这是实实在在的得不偿失。第四,爱的需要,无庸讳言,这是正常发育的必然结果,很不幸的是,一些“天之骄子”居然把爱与性混为一谈,有的人似乎是受到了罗素或弗洛伊德的影响,有的人干脆就是拾起了在西方也早已经为青年人所唾弃的性解放的滥觞,据说(仅仅是据说,我的班没有,绝对),有的同学已然过起了小两口的小日子,二人在外租住单元房,实现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学),房主一方面不问青红皂白,只问租金,另一方面却又对当今大学生嗤之以鼻。第五,安全感方面的需要,这一点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论的伟大,想当年,我们这一代走进大学校园(80年代初)等于捧起了金饭碗,就业根本就不在考虑范畴。在我看来,仿佛一夜之间人才过剩了,据说(仍是据说,对不起)现在连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了,这就难怪现在的大学生从三年级,甚至二年级就已经开始为就业绞尽脑汁,以至东奔西走了。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在想方设法充实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的非计算机专业却已考取了四级证书,有的拿下了大英、计算机证书,还要拿驾驶证、报关证、公务员证等等等等,实际上我对任课班级的学生(不仅本班)经常进行这样的引导,因为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除非有家庭背景,证书就是机会,所幸的是我的班级的孩子们还是很争气的,不含毕业前最后一次冲刺,cet四、六级通过率达到70%多,在全校名列前茅,并且有四名同学进入国家机关任公务员,一名考取非本专业研究生。
哦,我现在发现我这个论题太大了,要写好对我绝非易事。也许我罗列的负面的东西太多了,那只能说明我还不能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并不表示当代大学校园一片黑暗。我不再做班主任了,但我还是认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应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作好这一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工作必须把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另外,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已是迫在眉睫了,为此学校应聘请心理学家(而不是由现在的校医兼职)给教育工作者定期或不定期上课,真正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以适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可以说,我的班主任生涯向我昭示了一句成语:为人师者不可不慎。仅仅具备本学科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心理缺乏研究,就不可能兼顾教书育人,也就谈不上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完了,我表示由衷感谢!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3-20 23:28: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白马非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