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草,你知道么?小刘老师昨天很激动地对我说‘你班发现人才了’,这个人才就是你啊。”
没想到我刚坐下,张老师就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了这样的话,路上紧张的心情才放下了,其实我已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今天张老师再次提起,尤其是小刘老师特地告诉他,这份喜悦的倍数就更大了,我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巴笑了。
后来张老师又告诉我,我爷爷平反后在他庄上教学,他们是很好的忘年交,后来我爷爷离休了,他也考上师范去进修,今年毕业后就分来了。昨天我爷爷来开会时他们见面才知道我在他班里,他还夸了我刻苦学习的精神,要我继续努力。末了还让我协助雷鸣作团的工作,担任宣传委员……
没想到张老师竟然这样信任我,委我以重任,顿时浑身热血沸腾,我想起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从来没有人给过我这样的信任,被器重的恩德的确值得士为之而死啊!
走马上任后的我,好像装了马达的机器一样,格外有劲头,课堂上别提了,专注地紧随着老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生怕漏过半个字;课余时间里,教室外的墙根处,那个埋头苦读的身影就是我,原本就知道学习目的的我,有了老师的鼓励,只知道一个劲地往前冲,唯恐辜负了那份珍贵的赏识。
但是无论怎么学,我都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尤其是父亲在镇上工作的同学,他们晚自习放学后回到父亲的住处,还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接着学——尽管有很多同学把这个让人羡慕的好条件浪费了,我也多么想留在教室里继续学,可是一放学教室里的灯就熄了,回到寝室,一二十分钟的洗刷时间后也要关灯的,怎么办?
一次回寝的路上,我望见老师办公室的灯全部亮着,记得有一次半夜起来,还看见有老师没休息呢,我何不在他们窗后学呢?我很为这个发现而激动,我想起了“凿壁偷光”的典故,我也是偷光啊。放学后,我快速洗刷后,趁着那阵喧闹,偷偷地夹着书到老师办公室的后窗处,静静地站着,悄悄地默读着。忙碌了一天的老师还在精心地备课、认真地批改作业,勤奋的身影映到窗户上,他们怎会想到,一窗之隔的室外,还有一个我?
我把白天没掌握的内容,一一过滤,还要把明天预习的内容一一看过,偶尔从寝室那边传来叽叽喳喳声,她们在欢闹着,在教室里时她们都说“困得要死”。我也知道很困,但只要一回到那个“女儿国”,所有的兴奋中枢就会全部振作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不等管理员骂上几回,是睡不着的。那份嘈杂让人难以忍受,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白白流失,我很心痛,所以我要把这段闲侃的时间利用上,实践着父亲的老话:“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我不想成为人上人,我只想满足学习的欲望,我的心向一个通道沉下去,那是一个光明的所在!
“啪”眼前猛地黑了,我愣怔了一下,立刻从我的世界里清醒过来,老师要休息了,我听见一声酣畅的呵欠声,我赶快抬起发麻的双腿轻轻地转移阵地,像小青虫一样,重新寻找一处有灯光的窗户。
等我眼前被一片黑暗吞没时,我才晃动着沉重而充实的大脑,蹑手蹑脚地离去,蹑手蹑脚地推门走进发着均匀鼾声的寝室,找到属于我的一处“天堂”。
第一次段考成绩揭晓了,我在全班占第六名,这是我初中以来最好的名次,在很多师生眼里,我早已是好学生了,这次成绩更是铁的证明。我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自己的勤奋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但是我不会沾沾自喜:英语的成绩上来了,而且名列前茅,但是理科依然不好,尤其是化学、物理属中游。说实话,我在这两位老师那里可不是得意弟子的;另外这样的成绩虽然在应届班里还算不错,但远远不能和往届生比的,他们各门功课几乎都要比我们,历年考上中专师范的大多都是他们。所以年年考不上的同学,大都会回母校重新复习。我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家里拮据的条件,让我别无选择!我只有勇往直前。
怎么也没想到,将近毕业考试的时候,传来了“今年复习生不能参加中专、师范的报考”,这对于我们这些应届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我们在张老师传达完消息后鼓掌、欢呼,长久地、热烈地鼓掌、欢呼,要知道考上中专或者师范,就预示着端上了“铁饭碗”,对于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的庄户人来说,能出一个端“铁饭碗”的,那可是太不容易了。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三(3)、三(4)班的同学却丧气到了极点,他们原本憋足了劲要在即将开始的考场上一显身手的,有好多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复习生,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希望的大门,却过早地对他们关闭了,想想他们也真够可怜的,他们班的学生个个都很努力,没日没夜地苦学,不都是冲着这个“铁饭碗”来的么?听说我们的任课老师和他们的班主任纷纷进到他们班,个个发挥做思想工作的特长,全面、逐一地谈心、鼓励,要他们放下包袱,报考高中将来也一样有前途……
话是这么说,但谁不想先把“饭碗”端手里牢稳呢?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就像这个政策,已经施行了那么多年,怎么说变就变了呢?政策就是这样,它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想它无论怎么变,都会审时度势,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的。
最后我们的政治老师把他的参加成人考试的指标狠命地摔到讲台上,大概他也心痛这些可怜的学生了,他发誓今年不参加这个考试了,大有“再晚一年又如何?”的气势,他说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当中,陪同学们度过这剩下的时光。同学们都被感动了,狂躁的情绪慢慢地恢复了,不这样又有什么用?大家都知道找这样的指标很不容易的,那是宋老师跑了多少门路,费了很多心,等了多少年,才终于有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我更知道为了参加考试,白天的他兢兢业业地教我们全校二年级、三年级的政治课,是一个让大家喜欢的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到夜里他就关起门来,为了他的“成人高招”挑灯夜战。他屋的灯关得最晚,他是给我灯光最多的老师。
-全文完-
▷ 进入古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