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龙头沟的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晴天的坑坑洼洼,大家还可摸着石头过河,到了雨天的窝窝凼凼,就让人心惊胆颤了。
农村的活路总是那么杂乱无章,有头无序。眨一下眼睛,就可能回想起又有什么事情忘记做了:猪油菜还没砍回来,小麦厢还没开挖,沙凼还没有提……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不速之客的雨惹的祸。雨,不仅破坏了人们的行程,也败坏了人们出行的心情。
如果说,这些困难还可以克服,而上街赶场就成了大麻烦。
面对这九曲回肠的山路,粮食运不出去,农资运不进来。完全靠肩挑背驮,力气又不冲火,望着这东倒西歪的烂泥路,人们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农村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解决出行难成了重中之重。大家开始翘首以盼,期待着能早点让老黄历翻一个身。
龙头沟的路其实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穿沟而过的石板路,曾是连接成渝两地的担家班抬滑竿的必经之路,解放前有过川流不息的壮观景象。可随着成渝路的贯通,这条千军万马奔腾过的石板路,渐渐被冷落了,冷落到了深山背后,亲着太阳,吻着月亮。
为了彻底改变老百姓上一趟街糊得鼻子眼睛都不见的历史,政府决定恢复龙头沟的辉煌,并把它作为全镇的样板。
推土机开进来了,压路机开进来了。这让八十二岁的刘大娘很兴奋。本来,修桥补路不需要她出义务工,但她却坚持天天上班,逢人就夸政府的好。
“政府出钱给我们修路,我们出把力是应该的,路修好了,还不是我们自己在走。”
在刘大娘的带动下,大家自发地放下手中不太紧要的活,也一心扑到了建设中:铺碎石的铺碎石,理水沟的理水沟,就算占了一点自家的责任地,也不会那么斤斤计较了。
“路哪门修顺畅就哪门修。”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原计划要修半年的路,三个月就完成了。望着宽敞的柏油马路通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刘大娘的嘴笑成了豌豆角。
第二天就是逢场天,刘大娘早早就吃了早饭。
“刘大娘,去不去赶场?”
往回,刘大娘一听有人喊她去赶场就头疼。特别是下雨天,连大门都不敢出。就是晴天,要是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她也不想上街去——那七弓八翘的土路,稍不留心,就会把脚崴了,而有的地方,只能放下半个嚼板板,刘大娘这双小脚,哪里敢踮着脚尖上路呀。
“等到,我马上就来。”
“哟,刘大娘今天也要玩洋格了!”
刘大娘今天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拿着自己的打狗棒,走上了柏油路,似乎连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7-3-18 19:31:1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荒漠一支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