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到底什么样,之前,一直无法想象。虽然脑子里曾有过这样一副朦胧的画面:古老的城墙、清丽的河水、倒映在河面两岸的吊脚楼……然而这些完全是因为看了沈从文老先生的《湘行散记》后,大体得来的印象,至于那个被称做为“石头城里的苗乡”到底是怎样一种风采,却不得而知。一段时间,流淌的陀江、河岸两旁的吊脚楼、以及半夜里那摇撸的声音,成为了心中的一个冻结,于是,总渴盼着有这样一次出行,去看看凤凰,看看凤凰的山和水。
一
正式决定去凤凰,在三月十五日。出门的时候,天有些冷,而且还下着些毛毛的细雨。尽管穿足了衣服出门,上车的时候,仍然觉得有些寒意,好在路程不是太长,晚上十点多上车,第二天六点多就到了吉首。
湘西的气候似乎相对湘中要寒冷一些,出了吉首火车站,发现天空还在下着菲菲小雨,地上很潮湿。
一出站门,我们就开始在人群里搜寻导游的身影。上车前,曾与我们联系业务的旅行社说,到了吉首,便有导游举着牌子到门口来接我们,可到了吉首,我们左盼右盼都没等到接我们的导游,而与我们联系业务的旅行社也因为关机而失去了联系。
难道是遇上了黑心的旅行社,被他们放了鸽子?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而此刻雨越来越大,寒意也越老来越浓,好在这时,终于与旅行社联系上了,大约又等了半个小时,一位行色匆匆的女孩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怒气,但毕竟又都是性情中人,见女孩一个劲地向我们道歉,面对她阳光般的笑容,我们的气也就烟消云散,大家一路嬉笑着坐上了去凤凰的车。
二
德夯苗寨是我们此次旅行的第一个景点,从吉首到德夯苗寨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出了吉首市,车就一直在乡村公路上行驶,虽然天色还很早,路旁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赶着牛的苗民们和一些穿着苗服背着背篓的老妪。那些赶着牛的苗民是清早去放牧的,而老妪们则背着背篓去赶场。
在去德夯经过的路上,我们就看到很多赶场的苗民,不管男女老少,身后都背着一个用竹子编织的背篓,男人身上的穿戴似乎和汉族人的穿戴差不多,而女人从头到脚都带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苗族人不同的年龄就有不同的穿戴。那些年老了的苗族妇女,都是青一色的青蓝土布包裹着头,身上穿着苗服也是以兰色为主的,衣袖和衣襟则用黑色的布条点缀着,再绣上一些牡丹之类的花朵,下边穿的裤子是那种宽裤脚边的,配的是与衣服同样的颜色,连绣的花也是一样,走起路来,两只裤筒随着双手一摆一晃的,极赋韵味。
而年轻的女人们,则穿红带绿的很是耀眼。她们的衣服通常都是以红色为主,或在红色中间些白色,再绣上些好看的花草、虫鸟,腰上还配着绣花的带子,再配带上银质的首饰或者头饰之类的饰品,下边穿的则是长长的裙子,裙子的花边绣得很细也很精致,使人看上去袅袅亭亭的,既青纯又可爱。
路上,我们不时遇到有背着小孩的妇女,她们不论是赶场、干活、还是逛街,都是把孩子放进背篓里,然后背着满大街地晃悠,或者忙乎着手中的农活。背篓里长大的孩子,虽然儿时就在歌里听过,真的遇见了,还是觉得很新奇。因为,一只背篓所传诵的不仅仅是如水般柔软的母爱,而让孩子学到更多则是对生活的那一份执著和坚毅。
雨终于停了,透过车窗可以望见更远处。路旁的稻田里和远处的山冈上,有大片的油菜花盛开着,偶尔还可以看到满树盛开的桃花;而近处则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溪水很浅也很清,远远望去宝石一样的蓝,而近看它,则明亮如镜,水浅处不仅可以看到静卧在溪底的鹅卵石,还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鱼儿在游动,面对眼前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也格外舒畅起来,平日里就很活泼的女人们忍不住扯着嗓子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对湘西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所以,不用导游介绍,我们知道德夯苗寨就已经在眼前了。当看到寨子里那一面面安放在路旁的苗鼓时,我们就恨不能马上跳下车去与那山那水作一个深情的拥抱。
-全文完-
▷ 进入一声叹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