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云阳县龙全村有位叫熊德明的农妇,因为向总理讨要丈夫拖欠的工资而一夜成名,被央视评为年度经济人物,与一些叱咤中国的经济精英并驾齐驱。熊德明的一句真话,不但讨回了丈夫的工钱,而且引发了一个全国性的“清欠风暴”,可见她的一句话全社会都听到了。
如果说熊德明是为了自己而斗胆献言的话,那么李昌平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全中国的农民上书言情的。时任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的他给中央领导写信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是呀,“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那里,是必须认真对待了。中央接连下发了“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大量的具体措施,如今全国上下全力以赴建设新农村等,这是我们乐意看见的,这是农民的欣慰所在,也是国家的希望所在。
所谓心系农民、情系农民,不仅是对基层干部而言,这句话对于每一个不是农民的人都有分量,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是社会的脊梁,农民是一棵大树。我们必须坐守自己的精神坐标,要有健康的情感取向,道德取向。假如我们将每一个农民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假如我们对农民都有一腔热情;假如我们对农民怀有尊敬;假如我们将伤害农民的感情和利益作为自己的耻辱,那么卑鄙而龌龊的事情将很少甚至不会发生。
翻阅资料,看到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农业为主题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那的确是农民较为幸福的一个时期。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在历史的瞬间,越过贫困,从温饱线上起步,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再次面临一个新关口: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事隔多年,党中央再次发出“一号文件”,千方百计解决“三农”问题。关注“三农”问题,不是一句空话,提高我们的民族素养至关重要,提倡善心、爱心、同情、怜悯,以及赋予牺牲精神至关重要。建立更加文明的人际关系,创建更加文明的社会秩序,这比解决“三农”问题更加迫切,更加关键。
农民是一棵树,这棵树的茁壮、健康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不希望我们只是廉价的去同情农民,而是希望我们的心和农民融在一起。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惟愿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让农民真正感到实惠,感到欣慰……
如此,李昌平一封信的问题就能解决。
如此,这棵大树就会茁壮、健康地成长。
如此,我们的国家将会枝繁叶茂。
……
(参加新农村调研工作有感而发)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3-17 18:31: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流星雨00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