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总是害怕悲剧,然而造物主似乎有意于为难我们人类,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回避,悲剧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快乐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的,而过去的快乐又是苍白无力的。唯有悲剧才值得我们去记忆,因为悲剧是力的体现,它竟象刀一样在我们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生命的悲剧体现在生命的短暂,并以生命的终结为悲剧的高[chao]。
人类历史上数不清的战争构成了悲剧的主题背景,而爱、恨、情、仇则是点缀各式人生悲剧的注脚。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好,王子复仇记也罢,而两次世界大战竟将人类推上了悲剧的颠峰。不管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还是芹溪呕血演绎的红楼一梦。流畅的艺术和雕刻的线条的完美加之人类心灵的感悟,加助了悲剧的渲染,就如嵇康踏难时演奏的《广陵散》,成为绝唱。
罗丹雕塑的《思想者》你在想什么呢?还有罗中立的黄皮肤,扎着白头巾,满脸沟渠的《父亲》,你深重的苦难又是什么呢?沾着人血馒头的时代久远了吗?还是以另一个形式不断的再现?
2、生命是伟大的,是在母亲临盆的血和泪的悲壮中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是自从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不断的接受着来自家庭中大人们的诱导,因为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出生的环境,所以注定了我们一出生所要运行的轨迹。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我们本身的灵性就象我们小时候那双清澈的眼睛一样,慢慢的变得不再清澈。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又有多少是我们生命最初想要的呢?
非洲的孩子自小就学会了拿枪杀人,西方的孩子学会了做弥撒,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按照大人的要求听话。原来我们自以为是的成长,全是赖别人的塑造。我们别无选择的接受着所谓的教育和知识。我们就象一棵小树一样,不断的受到修剪,我们按照成人们提供的方式成长着。
童年那双清澈的眸,表征着我们的单纯,也表征着一种大人们所不具备的智慧。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连《圣经》都说:“如果你们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这就是说我们长大了反而失去无邪和真诚,《皇帝的新装》提供的例子其意义是深远的。当然,我知道你们有足够的理由说:我们大人知道的比孩子多,我们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总不能停留在孩提时代吧?是的,是的,可是各项专业知识的取得,它不是智慧,而是生存和建设的手段。
那么,谁是最智慧的人呢?古雅典时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在德尔斐神庙求签:“神啦,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吗?”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苏格拉底知道后很吃惊,因为他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他访遍了雅典城里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工匠,遗憾的是,这些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自以为是。
那么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呢?神的意思应该是说:我们该象孩童一样面对无垠的世界呀!
而悲剧恰恰是发生在我们以自己的局限扼杀了孩提的天真和真诚,还浑然不觉。
3、郑板桥先生建立了自己的糊涂哲学,他感叹:“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入糊涂更难。”劝人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就是逃避。
一次他与两个衙役搞外调,干粮没了,只剩两个鸡蛋,为保证干粮的安全,他让两个衙役轮流值班,夜深,先生忽惊醒,看到两个老鼠正在偷鸡蛋,(老鼠偷鸡蛋你们该是知道的,一个躺着报着鸡蛋,另一个拖这它的尾巴,哧溜、哧溜的就运走了)。值班的衙役已睡熟,先生眼睁睁的看到两个鸡蛋被老鼠偷走,先生的幽默感又上来了,惊堂木啪的一声,惊醒衙役。先生要过堂审问鸡蛋的去向,两衙役眯着惺忪的睡眼,均表示自己没有偷吃,先生大怒:“难道鸡蛋飞了不成?”两衙役寻思:先生说的对呀,鸡蛋怎么可能飞了呢?可是既然自己没偷吃,肯定是对方偷吃了。俄而互相诬赖,先生气不过,扔下竹签,“大刑伺候。”终于两衙役受不了皮肉之苦,均表示鸡蛋系自己当班时偷吃了。
没料到先生哈哈大笑,继而感叹自己青白如斯尚有屈打成招之事,料想自己当县令如许多时日,尚不知有多少冤死之魂,此官当的实在没意思,遂挂官而去。
先生终于逃脱了,以先生的学识尚觉糊涂,从而逃避了人间世事,于是人们就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当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我们就会越感到对人生的不解。不解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学会了糊涂,学会了忘却,学会了逃避,以期获得最终的解脱。
眼不看为净,独自偷着乐。
4、面对着悲剧的不断上演,我们是要学会逃脱。我们逃脱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在现实世界中,伪善算是一种了,我们把真我藏下,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其实这种方式是在向鬼魅折腰。
小说《白鹿原》中,小娥的魂灵洒下瘟疫,村子里因瘟疫而死人无数。继而小娥的魂灵又附体她的公公,通过鹿三的嘴告知村中的长者,以逼迫簇长白嘉轩为自己塑庙,白嘉轩不肯,村子里的男女老幼,惧怕死亡,于是就跪到小娥死掉的地方,向鬼魂祈拜。藏下了真我,以伪善来求生存,可不就是向鬼神祈拜吗?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呀。
抗争也算是一种了,因为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但是折断的还是自己,所幸运的就是苦痛的重压竟然锻炼了我们的韧性。我们面对着压力不再哭泣,而是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通过沉闷而又有力的号子来展现我们的宣泄。或者就如我们初始时面对的制度,始而反抗,继而适应,再而就离不开它了。于是我们不断用一个制度来制约另一个制度,用一个规范来规范另一个规范。在不断完善和强大的制度和规范面前,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我们失去的恰恰是我们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好!那我们就戏谑吧,用戏谑来放飞心灵的自由,表现在世俗的社会里,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过好一天是一天,特别是在物质越发丰富的今天,我们故作潇洒的伪装和逃避,用暂时的快乐构成不连续的点,来覆盖我们的内心,覆盖我们生活的过程。
在这场物欲的盛宴面前,我们尽情的吞噬着,犹如一个乞丐,面对着一桌大餐而彻夜狂欢。我们突然间学会了挥霍自己短暂的生命。
生命呀!你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完美。可是尾随你的竟然是一出又一出的辛酸。
5、不!我们还有爱情,还有家庭。
初恋的相思一如洒下的月华,犹如西子般“浓妆淡抹总相宜”,咀嚼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心痛,是如此的柔肠寸断。
可是我的朋友呀,请再次原谅我的残忍吧,打断了你们年轻时仅有的美好时光了。因为爱情的所有目的就是两心的结合。瓶中的鲜花终究要枯萎,结合为家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延续。“丁克”家庭的存在,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是对爱情的不信任,也失去了作为人类因为创造生命而伟大的唯一机会。原有伦理道德的伤失,离婚率的增加,家庭这一社会纽带逐渐变得模糊,性的要求逐渐泛化,卖淫嫖娼视为正常,精神的泛滥和虚空渴求婚外的填补,网恋成为必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化将会进一步加剧,夫妻之间、上下之间的经济利益化,而广州白领阶层的“换妻”现象,竟将我们的原有的家庭伦理道德击的粉碎。
闲暇之余,在网上漫步,一则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映入我的眼帘,令我震惊不已。说是2003年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有811.4万对,其中内地居民登记结婚的有803.6万对,涉外及华侨、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7.8万对;结婚率为12.6‰。而离婚的有133.1万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69.1万对,法院调解和判决离婚64万对,离婚率为2.1‰。离婚占结婚的比率,竟然是17%。而2005年报载的离婚竟然还在飚长。
还有诸多的无法统计的家庭,其婚姻要么是处在离婚的边缘,要么早已是名存实亡了,但他们还就这么将就的过着。为了什么?为了父母的阻拦?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双方的面子?或者什么也不为。
客观的说,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人们自身权益的觉醒,特别是广大妇女反对封建婚姻的束缚,为追求幸福的婚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要求离婚,这是合理的,所以离婚率升高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人们的选择婚姻的空间更大了,他们愿意追求幸福的婚姻。
可我们的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的家庭该何去何从呢?
那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道德构建呢?别怪我的残忍,爱的纽带是维系家庭的唯一砝码,我们的家庭其实也就是在“爱”这一狭小的纽带上艰难的跳舞。道德在以经济为主流社会面前早已不堪一击。
那么,生命的延续成为家庭存在的唯一理由。原来我们满怀信心的走了一圈,结果却又回到了生命的起点。我们究竟要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我的朋友呀!你让怎么去回避这么巨大的悲剧的诞生呢?
6、还是让我们再次回到生命的本体吧。那么,生命又是什么呢?它不同于工人生产的冰冷的机器,不同于农民栽培的庄稼和养殖的畜牧。它也不属于物理学家眼中的理性的、块状的、机械的解构,也有别于化学家眼中的炭水化合物的原子的粒状的琏条。
这些不过是对生命的作为的载体工具的解释罢了。而生命,它居然有本能、有欲望、有潜意识、有思想、甚至还有魂灵,连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被它击的千疮百孔。
是的,我们有科学,我佩服科学的伟大,科学他把我们人类不断的带到一个个新的世界的面前。我们从最初的懵懂中,知道了地球是圆的,知道了地球之外还有宇宙,我们竟然能够把自己送上太空。我们还知道了自己身体的结构,我们不但能够把自己身体的器官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且还能够绘出基因图谱。我没办法来描述无限大和无限小的世界,好在我们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太极”一词。
但是科学呀!你也有你不可企及的一面哦。你可以将2003年初的那一场非典中恐惧的人们从濒临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可你无法还是无法拯救2004年末的那一场海啸带走的22·5万个鲜活的生命。
如果说非典是对人类精神空间的一次考验,那么海啸则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一次测量。如果说非典是对现代科学的一次挑战,那么海啸则是对现代科学的一次嘲弄。
人类的整体生命在天灾人祸面前竟然显得是那么的力不从心,而作为生命的个体却在无限的张扬。介于这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社会人,心焦力悴的交叉着、重叠着、挣扎着……
科学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将我们带入到比5000米更深的地球中心?使我们能够准确无误的知道他什么时候振颤,什么时候发怒?你什么时候才能使我们象了解自己的手一样了解属于我们的基因图谱?以使我们象孩童一样拿着自己的一根头发去在电脑上画出它的图来?
还有我们一直所无法知道的诸如本能、潜意识和魂灵。
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愿意和大家一样享受这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和无限的物质生活,然后渐渐的老去,最后化为一缕轻烟。可是正如我们无法改变这生命的法则一样,我无法改变我的对生命的思考。它的神秘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我终将一无所获,但也无怨无悔。
7、有人说,我们每天都在工作,都在思考改变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的,是的。可是每一个日夜,长时间主宰你的,还是些麻木的、是流动着的、无意识的混沌。我们无法记录,它就象落在浑水里的一滴血,旋转着、渗透着、变的模糊而又无影无踪。
这么说,我还是不能不说说魂灵。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夜,我还在乡下,刚结婚,住在二楼的单位宿舍里。夜是美丽的,它沉淀了白天一天的喧嚣,把我们带入了甜美的梦乡。夜半,我在梦中突然感觉到从窗子吹过一阵清风,一阵巨大的、从来没有过的恐惧,象海浪一样把我吞噬,我惊叫,却无法叫出声,我拼命的想抓住什么,终于我抓到了,抓到了妻的手臂,我蓦然惊醒,妻也醒了,月色如水般的透过窗子自由自在的洒在床前。妻开了灯,问我怎么了,我还是感到恐惧,不敢下床,让妻到到客厅把我的香烟拿了过来,抽了一根烟,良久,我把我的“梦”告诉了妻,妻以为很平常,认为我把手放在胸口了,压迫了心脏。可我却总感到要发生什么。第二天一早,我起来打扫卫生,论说壁虎应该是在墙壁上的才是,再说我们的房间是从没有见过壁虎的,可是,那天早上,我不但见过了,还看到了壁虎爬在客厅的墙顶上,而且就在我低头扫地的时候,正正的掉下来,从我的前额落下。
生活中有许多的偶然,我但愿这次也是偶然。可十点钟我接到了电话,我的哥死了,他是因公死的,后来我和姐回家为他料理了一些公事。这么说夜里的无名状的恐惧和早晨的壁虎,是堂哥的魂灵再现?
我还记起了高中的时候,因为天气酷热,我可能是中暑了,突然间就感觉到灵魂游离了自己的躯体,周围的一切音响均变得模糊,而意志却没有中断,它好像是飘着、浮着,在空中俯视着我,后来又渐渐的回归到我的体内。于是我又有了理智。听同学说,他们把我抬到了校医室,灌下了“十滴水”,于是我苏醒了。
我关心的是恐惧与灵魂。我的大脑为什么会产生恐惧?灵魂有吗?如果有,它又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它是怎样游离人的躯体?我的那次中暑,游离自己躯体的是灵魂吗?灵魂它有思想吗?如果它有思想,那么,它是怎样思想的?如果它没有思想,它又怎么会飘向它想要去的地方?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夏夜就喜欢听村子里老人说鬼的故事,喜欢听,却又怕,把头缩进父亲的怀里,还是想听。及至后来看了莎翁的《王子复仇记》,才知道外国也有亡灵。当我看前苏联影片《布谷鸟》时,影片中威克遭受枪伤生命垂危的时候,安妮敲击着小鼓为威克招魂,而威克的魂灵正在被死神牵引着一步一步跨过连绵的高山,艰难的走向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突然感到,生命呀,你是如此的艰难和不易。
在经历了那一个夏夜,我感受到了生命中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东西,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东西,是科学一直所回避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东西,给伪科学有了可趁之机。科学坚持的是实证,宗教宣扬的是心善。有幸了解过法轮大法,那个东西谈不上宗教的信仰,更谈不上科学的实证,它不过就是把你突然悬在半空中的虚妄,上不得天堂,可要是掉下来,就会把你砸的粉碎。可它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呢?除了愚昧就是人们精神的缺失了。面对人生的悲剧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而去渴求外来的拯救,结果失去的还是自己。
8、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生命个体的本生,而在于生命的过程,在于个体生命之间以及个体生命与生命整体之间的比较和冲撞。个体生命渴求自由和理解,整体生命却需要理性和秩序。
是的,我们渴望别人的理解,我们需要喋喋不休的交流和沟通,如果我们都能够全面的、准确的理解他人,他人也能一如自己那样理解我们自己,那么这个社会就和谐了,这无疑是理想状态。可现实世界中这是并不存在的。我们不说诸如小偷之类的个体生命带给我们偶然的碰撞,便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也不能够准确的理解我们自己。因为不理解而产生诸多的矛盾和痛苦,我们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呀。
个体生命之间的冲突是源于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不同,更是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的差异而造成的。
朋友,别告诉我正是如此多的矛盾和冲撞反而成就了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说的本身就是悲剧了。
是的,我们无法渴望别人的理解,因为我们已经不再单纯,生活的磨难使我们变得练达,练达的我们懂得了沉默的好处,因为沉默可以避开许多的纷争和口舌,除非我们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
知识带来的沉默可以使我们尽可能的回避个体生命之间的冲撞,但是面对社会这个整体,我们无法逃脱来自于内心的惶恐。
面对社会这个整体,我首先想到的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翁,银行家杜方因被诬告在他的妻子和他的妻子的情人做爱时杀死了他们而被投放到肖申克监狱,在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后,他认识了他的朋友,他的一个朋友——监狱图书馆老头(名字忘了)因为在监狱呆了50年被假释后竟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而选择了自杀。他的另一个朋友瑞恩面对着监狱的高墙感叹说:“人们先是惧怕它,然后适应它,最后依赖它”。这就正如我们初始时所面对的制度,始而反抗,继而适应,接着就再也离不开它了。
面对着整体生命组成的社会,我们不断用一个制度来制约另一个制度,用一个规范来规范另一个规范。在不断完善和强大的制度和规范面前,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我们失去的恰恰是我们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和自由。
杜方的另一个朋友瑞恩说:“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是的,杜方就是这只鸟儿,他最终还是逃脱了,逃到太平洋一个无人的岛上,去过他自以为自由的生活去了。
而业已恶化的环境竟让我们无处可逃,最终断送的还是我们生命的本身。
9、悲剧并没有结束,个体生命的释放,无法消解整体生命的悲哀,民族、国家之间的纷争还在继续,个体生命求得的暂时自由,不过是在战争和独裁面前
得到的片刻喘息而已。而所谓现代文明的整体规范,失去了精神的指引,就是伪现代呀。
那么谁能够来救赎我们的灵魂呢?能够拯救我们的,还是我们生命本身。
我不想谈爱,脆弱的爱它不能支撑生命如此深重的苦难。我想起了有人说的一句话:智慧、兴趣还有性。
与朋友曾讨论过这一命题,朋友以为是:智慧、希望、性。我说:不,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来看,还是智慧、兴趣和性,这三者才是生命的希望之所在。因为只有智慧才可以将我们带到不可企及的精神世界,兴趣则是在我们在世俗社会生活下去的理由,而性则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虽然早有人夸大了性的享受。我只但愿秩序和制度不要扼杀了我们的兴趣。
如果非得寻求我们灵魂的希望之路,那么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带着我们的智慧,让兴趣承载着自由的灵魂,去朝圣。
10、算了,我无意识的流动,在这样巨大的悲剧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那么还是让我结束我的胡思乱想吧。毕竟任你多大的悲剧,于生命不过是区区几十年而已呀。
-全文完-
▷ 进入林步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