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儿子,而且本身也没走出“农民”这两个字眼。对于农民这个话题,咱本不想去触及的,因为那太沉重了,凭咱那能力绝难写到位,也写不好。既然写不好,我就一直不敢去碰,以免我那父老兄妹们戳咱脊梁骨。但是,陈末朋友关于我的文章而进行了《农民,我没有同情的理由》之探讨后,让我不得不把自己的笔触,诚惶诚恐地伸向农民这一角落,以敬回复。
说起农民,咱的心情便不由地凝重起来。凝重的原因大致有五点:一是城乡差距折射出的农民们的艰辛生活,让人辛酸;二是作为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农民的出路相对来说很渺茫;三是资源占有率及其低质量是农民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四是无法回避的农民工问题,社会各界都有讨论,众人有目共睹,咱就不凑热闹了,这方面咱主要说说农民工的亲情隔离现象,让人心痛(为什么春运紧张,还不是农民工想回家享受一下那短暂的几日天伦之乐);五是农民老年的生活问题,缺乏基本保障,至目前还是建立在“育儿养老”这一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因此,剖析农民的问题,我想应该是严肃的,他们不是搞笑的对象!!
关于陈末朋友的文章,其行文写法和表述内容,咱不评说,是文就各有优缺点,不能强拘一格。但该文说到没有理由去同情农民,这让咱不舒服。其实,农民本身是不需要去同情的,至少作为农民的我来说,没必要也不会让人无缘无故地去同情、去可怜,因为农民们能够自立于这个世界上,而且腰杆挺得比谁都直。那么,我们该同情农民兄弟什么呢?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去凝望农民兄弟呢?就一点,农民的生计问题需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城乡差距日益突出的矛盾,值得我们去同情。农民的生活是苦的,这种苦不同于城里人,是历朝历代历世的苦;这种苦只有农民自己心里最清楚。∮
农民之苦,一,苦在体力劳动量大,收入却微薄,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仅供糊嘴,劳作与享受绝不在一个等式上。他们晴天山上爬,雨季田里淌,真正的风里来雨里去,无论男女老少都把那百几十斤完全交给了黄土青山,收获的却是最不值钱的农作物,而且这一切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丰收了价贱,遭灾了无获。而那想尽一切办法混出人模人样的农村娃,走出山沟土坎后,又有几人愿意寻根问祖到农村发展?这方面对于城镇人,就更不用说了!再说外出务工,最苦的也是农民,建筑工地上挑砖搬瓦的力气活,有几样是城镇人在干?那靠吹黑了几张脸、晒脱了几层皮而换来的粮食,有几粒是知识分子生产的?同时,农村里恶性循环造成的缺文化、低素质,让农民们只能时时处在社会的最低层,依靠肩挑手提来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终日与泥土作伴。再有,国家公休日对农村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们忙时连轴转,农闲天天是假期。但城里人是带薪休假,而农民呢,闲置了便没了生活来源。所以农民一年到头都想休息,因为农活太累了;但他们却最怕休息,一休息就没了收入。这种生活怪圈世世代代地折磨着农民,使得他们不得不感叹做农民的苦,因此,那坐办公、出门小车的士、上路不沾泥水的城市生活,便成了他们一生的梦想。
农民之苦,二,苦在一辈子拼身体,身体垮了,便绝了后路,没了退路,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因为无医疗保险、无养老保障,一旦没了健康,便没了一切生活来源,日子便越发难熬。说句不怕见笑的话,我那父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大小病都是靠自身的抵抗力熬过来的,连乡卫生院都不敢进。什么原因?没钱,那药费太贵了。如今二老年纪大了,挣不到钱了,三毛、五角看得比命还重,藏着掖着舍不得花。而想想有着城镇户口的人,平时生活咱不说比农村好,但老了至少还有那么一点养老保障金吧;那单位上的,看病至少还能报销一部分吧,退休了还有数额不菲的退休金吧。外出打工,看似很风光,但有几人分析过这里面的利弊?也许有少部分人能通过打工攒下将来创业的基金,但对于大多数没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一年打工的收入只是将几千斤粮食换成了几千元的现钞,春节回家一趟便所剩无几;同时进城打工的人,挣的是青春钱,年老了便没人请工了,将来回家后只有无尽的迷茫和困境;而放眼已被基本城市化了的八十后的这一拨农村人,进城打工也只是暂时的饭碗,他们终究还是得回到农村的,真不敢想象他们将来离别打工的生活返回农村时,该怎样从城市向农村过渡,把父辈们耕作过的那份薄田伺弄好?!
农民之苦,三,苦在资源占有和社会待遇与城里差距太大,且越来越明显。农村的天空很大很美,因为到处是山,一辈子守着这山,这人便成了山人。山大林多不一定代表就是世外桃源,如果这山不产矿物,则就是纯粹的土块石头,看着无用,守着无财,只剩下早晨的空气特新鲜!!有人说,这山多可以栽树嘛,但树的生长周期多长?十年二十年的事,等那变成钱,眉毛胡子都白了;也有人说,可以种种土特产、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嘛。但是这技术、这资金、这市场谁提供?要农民自己想办法,光创业资金一条就万事莫谈,那银行的钱只会贷给商人、只会放给政府、只会拨向企业,他们怕农民还不起。能贷款的,高的也不过千元,少的只有百儿八十,甚至有些根本就贷不到款,这钱让你拿去发展,看看能做多少事!再谈谈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件事,与我同批入伍的战友,城镇兵复员后直接安排工作,不想政府安排自主择业的,各种政府补助款也相当惊人,少说也有好几万吧,多的十几万,做个小本生意相信也能周转的开了;而我们农村兵返乡后,只能子承父业修理地球,镇里为了迎接我们归来,发了一百元的慰问金,算是咱五年军旅生涯的“回报”和“总结”!咱不是看重那一两张钞票,而是由此可以突显出城市与农村的待遇差距。
农民之苦,四,苦在为了生计八面奔波,那份人之亲情成了最凄美的牵挂和回忆。看看如今湘、赣、川、贵等省的农村,留守在家伺弄农田的,基本都是七老八十岁的人。他们除了忙农活,还有一项任务就是照看孙子孙女,亲情的远离成了这些家庭最大的伤痛。他们渴望团聚,他们渴望天伦之乐,但现实却让他们只能以电话来弥补这份亲情的缺失;甚至有些家庭的小孩,到了爷爷奶奶比父母还亲的地步,孩子心情不高兴了只会想到爷爷奶奶,而对父母的呵护和问候表现的却是那么地陌生和排斥。这难道不是人性的悲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同情和深思?
农民之苦,五,苦在其生活周边的社会基建条件,与城里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且其影响直接转嫁到下一代。比如娱乐设施、健身设施,城里随处可见,而农村呢?学校里的乒乓球还是水泥台的,这在城里能想象?那些什么音乐培训、各种兴趣爱好培训,更是农村娃的奢望,他们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就落后于城里孩子了;还有肯德基、麦当劳什么的,大多数农村小孩只在电视里见过,味道是甜是酸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再比如交通,城里四通八达,而农村(尤其是靠西北一带)里如果通了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那些农村兄弟便直夸党的政策好!光那卫星电视村村通,就成了政府最伟大的政绩,这在城里也能想象?小洋楼谁都羡慕,但农村里有多少?你认为那是农民愿意住在“夏天热、冬天冷”的木房土房里?农民兄弟天天都盼着那亮堂堂的好房子,但没钱盖,享不到那洋福。城里是煤气暖气自来水,管管到家;而农村呢,烧饭用的是木柴,取暖用的是稻草,吃水用的是河水。我那小山村里没见过火车的,不是少数,是他们不想见见外面的大世界吗?难道是他们不想游游长城、登登泰山吗?不是,他们没钱,而且舍不得把自己的血汗钱扔到那里。
…………
没想到笔杆子收不住,一下子写了这么多的废话。但这些话绝对不是替农民们在诉苦,没必要,几千年都过来了,不在这一时这一刻,何况大多数人看了这文也许只会抿嘴一笑;同时,咱也不是说城里人都过着好日子,农村人都在火锅里煎,其实城里人也不容易,那下岗职工也许比农民的生活更艰苦,为了房子车子孩子,许多城里人成了车奴房奴,那压力大的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来。咱只是说说如今农民的生活还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进了仙境,上了天堂。而回头看看城市相对农村的优势,让农民只会感觉这将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且更悲哀,才有感而发,这也是咱写此文的主要目的。不过,尽管农民的生活以苦居多,但他们苦中有乐,胸怀豁达,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与世争,过得静谧而祥和。同时,农村的人情关爱、友邻情结,放眼任一城市都已渐去渐远;农民朋友很节省,视钱如宝贝,但为了邻居街坊,舍得停工三四天坊帮忙迎婚送丧,却不收分文报酬,那份大度和友善让人不由地心生无限的感动和敬赞。
因此,对于农民,我们的笔触应该相当严肃和严谨,不应讥笑他们的寒酸和无知,不应拿他们取乐和搞笑,更不应以调侃的态度去看待他们生活中的苦与乐。面对他们,我们只有敬重,千万不可蔑视。因为那八亿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关于陈末朋友《农民,我没有同情的理由》一文的回复
-全文完-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