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活着》有感罗布泊

发表于-2007年03月12日 中午1:14评论-3条

——宽容拯救了余华 

这是一篇迟到的读后感。我深记着三年前那个因非典而致的假期里,自己捧着一大捆从停业书店收拾的盗版图书打磨时光。在昏昏欲睡中,我进入了《活着》的情节,尽然情节只是由一具具的尸体堆砌而成。当时心中的具体感受已经模糊,我只能记得泪不时从眼眶淌出。到现在这本书自己读过了多少次,我自己也不清楚。我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原本没有准备的事情在靠后的时间里做应该算不上迟到的,但实在地讲这篇读后感确实有些过晚。

在第二次读它时,一个疑问已经在脑中浮起:为什么一具具尸体带给人的不是恐惧而是一把把辛酸的眼泪?在流泪的同时我还在拷问自己:自己究竟在为何而哭?伤心?感动?怜悯?但问题皆是一瞬而过,因为在问题出现的同时我马上被就会被小说吞没,我没有思考的时间。在许多次重读之后,我除了对作者余华能力的感慨赞叹之外别无它法。我甚至曾经一度认为,作者或许根本就不想告诉我们什么,一部作品只要能吸引读者就够了,就是成功的。我把阅读的目标设定为获取快感。在这种观点的引领下,我的阅读速度大幅提高,但那些文字就像飘落在沸水里的雪花,瞬间便无影无踪。一段时间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想法的幼稚。

我再次重读《活着》,尽管依然碰壁,但毕竟还是小有收获。我发现了自己为何缺乏恐惧,为何缺少愤怒。在书中我们很难发现传统意义上正义与邪恶两大派别之分。尽然年轻时的福贵“败家有成”;尽然龙二的手段卑鄙下流;尽然抽血致有庆死亡的医生“量权”行事……但我们谁又能说他们就是以行恶为乐,非要致人于死地而后快的邪恶化身呢?况且像福贵这样先前似有“恶”意之嫌的纨绔子弟在后来自己的儿子无辜死去本该以正义的形象出现为儿子为自己讨回所谓的公道时,他却放弃而把力量集中在给妻子掩埋事实上。邪恶的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正义的似有似无,忽隐忽现,让原本那套从小就被灌在我们脑子里的价值衡量机制不知所措,一片混乱。我们恐惧是因为邪恶或有害于自己力量的强大;我们愤怒是因为邪恶力量的行为与我们价值机制中愤怒所指的目标对号如座;我们感动是因为正义在对抗邪恶时所表现出的无私与无畏……但现在邪恶与正义已被作者一同抹杀,一切都不存在,泪却依然在流,这是为何?

在不知不觉中,余华已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家,我也接触到了他更多的作品。从《在细雨中呼喊》到《许三观卖血记》,从《现实一种》到《古典爱情》……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在《活着》中看到的余华已是一个几经变化了的余华。与从前相比在《活着》中所出现的一具具四体如果仅从数量上讲根本不值一提,但意义与内涵却发生了极大变化。

余华以其在叙述时的冷静和对血腥与暴力的迷恋而著称。在各种文学评论中他被归为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的行列,尽然我对这些专业的词汇还没太深的理解,可是不难看出他的文学观念是超前的,他的思想对人们眼中的相识是有极大破坏力的。在《河边的错误》中他破坏了正统侦探小说中的逻辑推理,警探在消灭了疯子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疯子,疯子作为一个符号在宇宙间永不消亡;在《古典爱情》中他破坏了花前月下,才子佳人式的让任何一个青年人神往的爱情经历;在《鲜血梅花》中 他破坏了武侠经典的恩怨情仇,让一个似有目得的人漫无目得得游走于世间并糊里糊涂地让这个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得似乎得以实现。在无休无止的暴力对抗中和和离奇诡秘的氛围中,余华为人们更为自己构造了一个没有任何支撑,没有对错,没有判断,只能接受命运安排的世界,但究竟是谁安排了命运,依然不得而知。它不是神,神既会安排命运也会成为人行为的准则与支撑,但余华世界里的人只能接受命运的戏弄,却不知向何方企求饶恕与宽容。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类艰难从神本位走进人本位。当前以人为本的的呼声日渐高涨,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人重视自己的权利,人应该享受世间的美好,这一切似乎都毋庸置疑。可是余华对这些统统都不屑一顾,神与人同时被他抛弃。

在精神支撑的真空中,整个世界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无助的挣扎与呻吟,人的种种看似计划周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活动都不过是一场自鸣得意的闹剧罢了,最终谁都逃脱不了那难以捉摸的命运。就像龙二费尽心机终于把福贵的田缠弄到了自己手里却不料把自己同时送上了断头台。尤其在余华的前期作品中,人的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在余华冷静的叙述里,我游走在一个个面无表情的人物间,我能强烈地感到余华正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的的发生。的确谁能容忍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没有光明,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支撑与依靠的令人窒息的世界里呢?所以余华的这种“客观”的,“麻木”的叙述方式就成其为最好的也是必须的途径了。

余华前期的作品就如同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活着》那扇被迷雾遮掩的大门。余华曾讲他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其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在其前期的小说中我们任意抽出一本,这种紧张都可见一斑。余华又讲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既然余华心中的世界是这样一个足以让任何人窒息的空间,那么他会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吗?余华是不能够永远“冷眼旁观”的,那是一个更为寒冷与孤独的地方,他需要回到这个让他绝望透顶的世界来寻求光明与温暖,否则他只有死路一条。我们知道众多的作家、诗人都因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能令自己信服的活下去的理由而抛弃生命,但余华成功了。在细雨中的呼喊中,温情与阳光一点点渗透到了他的内心,活下去的“借口”一点点浮出水面。当《活着》完成后,我相信他已经能够坚定不疑的活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活着的理由竟然就是活着本身;这是一个让人难以信服的观点,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这确实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结论,能制造一个让自己相信的谎言是多么的自豪。可是 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余华活下来了。

我们不难发现,余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未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他给这个窒息的世界制造了一个虚假的通气孔。不管别人如何,余华总算可以通过这个通气孔大口地吞吐了。面对生活的“无耻”与“残酷”,余华采取了退步,采取了宽容,所以他的面前应该是海阔天空。正如罗曼罗兰所讲,一脚踩扁了的紫罗兰,把它的香味留在你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我们仿佛也可以从福贵淡然的表情中嗅到一阵淡淡的芳香。我无法肯定这芳香就是懦弱,我无法肯定这芳香就是麻木,我也无法肯定这芳香就是高尚……

在面对《活着》活着的同时,我思考的似乎还应该更多。

本文已被编辑[无缘牵手]于2007-3-12 13:38:3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罗布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无缘牵手点评:

思路宽阔,文笔细腻,行文厚实,是篇血肉兼有的优秀读评。

文章评论共[3]个
梨烙-评论

虚伪的《活着》,暴力和血腥外还有什么呢?
  【罗布泊 回复】:无奈 [2007-3-12 16:31:37]
  【ladyfish 回复】:还有一根经 呵呵 [2007-3-12 20:42:30]at:2007年03月12日 下午4:25

严冬-评论

很棒,都发表了,好文章,佩服。at:2007年03月12日 下午5:05

严冬-评论

我第一个写得评论,连回复也没有啊!
  【罗布泊 回复】:呵呵,笑笑得了! [2007-4-14 16:12:42]at:2007年04月11日 早上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