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我留在了武汉,没有回蕲春的老家。由于两地的风俗不同,这年味也就大不一样。比较起来,武汉的年味真是太淡了些。
在乡下,一到腊月,人们就开始为过年作准备了,制作各种年货的材料须准备好,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就是实施阶段了。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二十四,啃鱼刺;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还年发;二十九,办年酒;三十夜,守年岁。一般的人家是严格按照这个进程办事的,偶尔有事耽搁的,隔天一定补起。那几日,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很是热闹。往常人们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而那几天是“年货都办好吧”,回话则谦逊而奉承的答道:“年在你家里”。
这热闹里,很大的一部分应归功于越来越旺的人气,那是在外打工的人们陆续都回来了,甚至有的年轻人还带了另一半回家拜见父母,这时村里更热闹了,争相来看他们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讨喜糖,抽喜烟,男女都有份,喜烟还得双根,这叫好事成双。由于年关人们一般都在家,所以婚嫁的日子也都选在年里年外那几天,人多热闹。
和城里不同的是,这里如果嫁女儿,只要婆家不太远,那嫁妆须男家请人抬回去,抬杠都得用红布缠着。等抬嫁妆的人们到了,一番热闹又开始了,女方这边极尽刁难之能事,把嫁妆东藏西躲,要男方的人一个个的找,找到了还要给份子,这些都还不难,最叫人犯难的是,女方会叫村里的老先生出个上联,贴在最贵重的嫁妆上面,男方这边须对得上,才可搬出去。碰到这种情况,男方如果没有自己人救场,须得出两倍甚至更多的份子请女方的人出下联。这个事情细想一下很有趣,出对联为难男方,大概是希望女婿有才学,或者是希望后辈的人有才学。嫁妆抬出来后,不能马上搬走,要一字排开,摆整齐了让人瞧,意在显示婆家很看重女儿,为她置办了很多嫁奁,更要男方明白,我的姑娘你可不要怠慢了。等人把嫁妆瞧足了,男方才可抬走,于是女方这边的人又开始闹了起来,各人都备好了红纸,用水沾湿了,趁抬杠的人不注意,在他们的脸上抹一把,有的杠夫想躲,那红就涂在其他部位,没有哪个人能够幸免,如果有一个人漏网,一则显示女方的人无能,二来男方那个人的运气也会不好。于是一支队伍里,除了嘿哈的喜气外,就是色彩斑斓的衣裳和红红火火的嫁妆,和那一路上的乐声。
嫁妆得人抬,新娘就更得抬了,由新郎和至亲用手作轿,将新娘抬出大门。抬出来之前,女方要举行浓重的告别仪式,母亲和新娘都得哭,一边哭一边还得哭出辞来,意在显示对对方的难舍之情。新娘得向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抱膝大哭,抱住的人那就要一边安抚一边得掏荷包;看热闹的大人也不能白看,也得往箱子里丢份子,多少不限。新娘出门后,不能大步流星,须小步走,还要一步三回头,以示对娘家的留恋。新娘上路后,还得哭,真心实意也好,装腔作势作罢,有声音就算数,不哭则显得没教养,也不吉利。这就是所谓的哭嫁。
到了男方后,又有热闹可看了。村里的人都来祝贺,大摆喜宴,然后是拜堂入洞房,闹新房,听窗。这个环节各个地方大致一样,没有特别之处可说。
除了婚嫁之外,乡下最热闹的,就数迎菩萨和玩灯。大年初一,人们一般不出外拜年,在家专门迎接菩萨。这菩萨是一尊雕像,俗称“二灵公”,是以苏轼的好友陈糙为原型雕塑的,平日就供奉在庙里,供香客拜祭,只在年初一这天周游乡里。
菩萨高2米,宽1米,大约很重,所以通常由四个人抬着。如果仅仅是这么一尊菩萨,也没有什么好看,关键是他的派头还很大,还要一条龙在前面为他开道,锣鼓喧天,摇旗呐喊,遇上好年景,这支队伍的每一个人都穿着鲜艳的衣服,裹着头巾,和我们在影视里看到的并无两样。当这样一支气势恢弘的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前时,那里早已摆好了香案,腊烛,红香,几个小碟(里面盛的是豆腐和水果),和或多或少的香烟。那家人,无论是富是贫,身份是农民还是非农,年纪无分大小,一律跪迎并叩首,如果事先到庙里许愿了的,还能额外地请龙在自家的客厅里转一周,从法师的手中接过一绺龙须,身着道袍的道士和这家人一起跪着诵一段短暂的经文,事后把户主的姓名录在一个本子上,这家人算是被菩萨备案了,于是在这家人的心里,祈求平安的信心就会被放大,将来做事的底气也就更足些了。
这些都是白天的热闹,若到晚上,从正月十二到十五,连续三晚,各地的龙灯先后登场了,从各地的村庄出发,到主要的集市上送福呈祥。
那三天,那个劲才叫人山人海。人们吃过晚饭后,呼朋唤友,浩浩荡荡地上路了,朝着主要的集市走去。孩子们总是最活跃的,一路手舞足蹈,一边欢呼,一边吃着零食,小伙子、大姑娘的眼睛更没闲着,借着多情的月光东瞅西望,搜寻着或俊俏或英俊的脸庞。
远远的,一支火龙逶迤而来,鞭炮声渐来渐响。人们并不急着迎接龙灯,而是在街边抢占有利位置,好和龙灯有着最近距离的接触。近了,来了,人群里欢呼起来。首先看到的,是龙灯里面“喽喽”——一个大红灯笼里点着一支蜡烛,接下来的才是“大将”——“抬壳”,有轿子形状的,有菩萨形状的;还有自己会走的。人们争相观看的,就是那轿子里的童男童女,一个轿子里坐着一个男孩,另一个轿子里坐着一个女孩,那男孩绝对貌比潘安,那女孩肯定不输西施。两个孩子在里面正襟危坐,对拥挤的人群和那不绝于耳的啧啧赞叹声,好似没看见,没听见,一脸肃穆,只偶尔眨动一下眼睛。于是有人开始喊了,菩萨看见我了,跟我打了招呼。那样子就好像他抽签中了上上签,抑或得到了神灵眷顾的暗示,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人群欢呼着,推搡着。热闹中有小伙子拉了大姑娘一把,近距离两人相对时,女孩子就看见了一张嘻嘻哈哈的脸,流淌着倾慕之意;男孩就看见一张杏脸,先是怒目圆睁,慢慢地转为娇嗔,那可人的身段还娇羞的舞动了几下。两边的同伴于是把他们像绣球似的推来推去。龙灯走一路,他们也走一路,双方的身世在同伴的询问中一清二楚。众多的红娘又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于是在灯好月圆的时候就喜结了一段姻缘。
可惜呀,所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在这里一样也看不到,这里除了鞭炮还是鞭炮,看来,想找回过年的感觉还得回乡下。
本文已被编辑[林林]于2007-3-7 22:04:4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陈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