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里,正月为元,夜晚为宵,正月十五夜,便是元宵。春节甫过,迎来的便是这个阖家欢聚,岁初闹春的传统佳节,古时也称上元。古往今来,人们都会在这个夜晚,寄托对年的留恋和新一年幸福的企盼,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美好的情感。如舞狮子、耍龙灯、走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当然也有吃元宵。
这是个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这个节日,“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一轮美丽的月亮高挂夜天,人间处处歌声如潮。自汉代的“燃灯礼佛”,到唐代的“燃灯成俗”,“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虽然还带有一丝的残冬痕迹,但夜空绽放的焰火放飞了人们心中的梦想,天幕下响起的爆竹声燃起了心中的希望。
元宵节,通常以汤圆为代表,那一个个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的浑圆玲珑,洁白诱人的元宵,寓热热火火,和睦幸福之意,包含了和和美美,幸福团圆的期盼和憧憬。由这个元宵,不由人不想起亲人一张张亲切的面容,让甜蜜的时光穿透了思绪。
这是一个可以纵情欢乐的时节。欢乐之时,飘逝的烟花撩起我的情思,让我有了悠悠的回忆和丝丝的甜美。记忆里的一次吃元宵经历,回想起来还是那么清晰。
小时候,家里较穷,平时不知糯米为何物。那天,在我的哭闹下,外婆卖了辛苦积攒的半篮鸡蛋,换回一些糯米,要专门为我做一碗元宵。外婆费事地把糯米擂成粉,然后是过滤、烘干,再以水胶和成团状,一块块挪圆拍扁后,包上些红糖、豆砂、芝麻,在手心里挪成圆团放进锅里煮。我好奇地围着外婆前后转着看,对元宵的渴盼随着元宵在滚烫的开水里而沉沉浮浮。等到白白圆圆的元宵盛到碗里,那种诱惑真的无法形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个后,烫得我蹦跳着直叫唤。惹得外婆笑了,接着又掉下了眼泪……这是我记忆里的第一次吃元宵,这甜甜的元宵,已不仅是一种食品,那凝聚着的亲人挚爱,至今在心里留着浓郁的馨香。
这是一个“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似的灯火辉煌的月夜。现代,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神州大地更如春风吹拂,处处充斥着喜庆的氛围。那各色精美的灯火,把城乡装点得金光璀璨,尉为壮观,火树银花,相映成趣而艳丽妩媚。因了灯火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代表了照亮前程。那灯,红彤彤、火辣辣、衍射成绚丽妖娆的不夜良辰。此时于楼台赏月、燃灯放焰、合家欢聚、其乐融融。置身于这样的氛围,心境自然热腾腾,神情自然喜洋洋。哪怕有多大的烦恼,多少的困厄,也会忘得干干净净。
这一天更是中国的情人节日。元宵之夜是浪漫的,古代社会里,元宵灯会给青年男女的相识提供了交谊的时机。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情相悦的爱情经典,在元宵夜里平添了许多浪漫;“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躲在深闺人不识的女儿家,元宵夜里也有了悠悠的情思;而“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现了元宵夜甜蜜而浪漫的情境。让人仿佛看见了少男少女在元宵之夜,情人急于约会,望穿秋水间,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之际,爱人却在眼前娇俏而立,那是何等的富有情趣?远古的中国式“情人节”里,演绎了无数个感人的故事!即使是现代,少男少女们又何尝不是各怀情思,元宵之夜也有属于他们的爱情。
元宵之夜,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感。我老家在元宵夜有一个接月神”活动。月神是传说中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孩,在正月十五为爱殉情,死后被玉帝封在月老手下专司掌管女人的终身大事。于是便有了“正月十五接月神”的风俗。是夜,人们用稻草、布条等物扎成月神像,然后抬着她在村里村外、房前屋后转一圈,呼喊着月神的名字,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在大门口焚香迎接。最后便把月神像放在村外空地上——此时男人们是靠边站的。由女人们围着月神,流着眼泪轻声诉说着心里的委屈或爱情婚姻的不幸,那情景十分感人,也真实的反映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寓意。
夜月如镜高悬,窗外人声鼎沸,灯火班驳陆离,礼花与星月交相辉映,把夜空装点的更加美丽。“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吟诵着这样的诗句,心在微笑,柔和的半明半暗灯光下,心里有一种浓浓的温暖氛围。遥望天空那轮明月,凝洒着淡淡的思念之情。这元宵之夜,到处灯火谰珊,轻歌曼舞,我依然割不断缕缕情思,剪不断遐想联翩。明月千里寄相思,弹一曲飞越万水千山的相思歌吟,扬起风儿把祝福吹向天边——天边的人儿开心吗?现在是否也对着划破夜空的绚丽礼花而一笑嫣然呢?
元宵节,若一辆时光的幸福之车,有团圆,有亲情,载着冬天渐行渐远,载着春光日益临近。在快乐欢畅的笑声里,在轻诉浅谈的祝福中,七彩的思绪如霞霓在夜空飘飞。这元宵夜的灯火,若含笑传情的眼睛,缀得心幕里亮亮晶晶。风在和我轻轻私语,象是爱人的绵语叮咛。“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气氛,真愿一切美好,都在人间每个月圆里约定……
-全文完-
▷ 进入那片红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