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系列随笔(一)
在一个外界决定力已是摧毁性的、内心动力已无足轻重的世界,人类还有什麽可能性?——这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发至心性的一声呐喊,倘若我们仔细体会一番,即使不能彻底认同,却也不敢说他是在危言耸听。
我是在多年前通过老舅的一篇杂文,初识这位极具个性魅力的作家。昆德拉最大的迷人之处正如老舅文中所述,是因为他深彻地体会了“kitsch”一词,并在全部作品中进行了富有激情的追索与研讨。“kitsch”一词曾被中国翻译家美译成“媚俗”,但后来有篇评论反驳说,昆德拉惯用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蛊惑性的虚假”,后来一位西方评论家定义的“故作多情的群体谎言”,做出了比较准确地诠释。
于是,我便开始了一番颇为矫情却毫无意义的“钻研”。就在自己深深困惑在“kitsch”、“蛊惑性的虚假”、“投大众所好、迎合低级趣味的拙劣作品与艺术”、“媚俗文学”、“故作多情的群体谎言”等等多种语言文字形态犬牙交错的迷阵中时,才恍然觉悟。其实人类的语言文字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东西,可以说是内涵,可以说是个体语感、文字直觉,也可以说什麽都不是。但恰恰是因语言这种不可估量的神秘感、复杂性表现了它等同于太阳、水等诸多自然界不可或缺因素的神圣地位。
人类区别低级动物的最本质体现,莫过于更深刻、更丰富地拥有了物质与精神的两个世界。然而,人类精神世界最本体的基因便是语言文字。没有语言不会有文字,没有文字不会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更无从说精神,故而说语言文字是人类世界之灵魂应该比较贴切。
有人欣赏沉默是金,有人喜爱直言不讳,无论哪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把握状态却都是在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处理来展现个体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一切精神元素的认知与表达方式。所以,在“互联网栖居”蔓延甚至覆盖整个世界的今天,我猛然想起昆德拉“故作多情的群体谎言”的以俗为论,很是感慨。
我们通常把网络称为“虚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个独有的特性,就是一切行为、动作、思想、言论等集体与个体分子的呈现状态都要依靠文字来显示。因而说,虚拟世界里文字比现实生活重要得多、严重得多,并不荒谬。尊重文字、谨慎言行是我们完善网络环境,建设虚拟世界的必由之路。
但是,在全人类网络意识急速提升的今天,上网人的言行素质似乎并未达到齐头并进的良好效果。许多网民的潜意识里,恰因网络虚拟则行其虚,上网不玩虚的干嘛,不扯淡又干嘛。其实这种想法从深层审视,是一种个性、心性的低级,一种精神世界的残缺。说严重点,有这种思想的人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难民”,他们上网,并不是进步、时尚,而是在逃避、逃亡,一种面对灵魂的回避。
事物总是在激烈矛盾下挣扎着向前发展的,在经历过淘汰法则洗礼后,存在的一定有着它不争的正确性与存在价值。记得六年前我刚上网的时候,“上网冲浪”一词说出口时有一种十分美妙的自豪感。但今天别人问我有何兴趣爱好,我回答“上网”时,即使那人嘴上不讲,心里也会暗哧一声“俗”。为什麽一件正确的、先进的,并极富时代特征的事物会被人产生如此不屑的看法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咎其根,无疑是网络社会中的每个分子没有能够通过准确的形态向现实社会证明网络社会的重要性、正确性,并无可争议地与现实社会具备共性、相辅相成。
称网络为“虚拟”,生动地体现出人类对语言的质疑,甚至是恐惧。常言道,口说无凭。而网络上每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却只能通过文字这种更为抽象的语言状态来获得体现,因而许多人认为网络上没有一句实话就也不足为怪。只是,抱着如此之大的不信任为何还要上网呢?因为网络上有语言文字,并且是精彩的语言文字。诗意些说,网络同现实生活一样,拥有着无穷尽神秘感、复杂性的神圣,拥有着人类世界之灵魂——语言文字。
面对两难的尴尬,这个伟大的世界总有睿智者进行着用心良苦地救赎。网络电话、视频聊天、网络实名等等一系列方法的尝试,正在不懈地争取着网络的透明性、具象性、可信性。但是,面对“信任”这个庄严而沉重的词汇,一切客观的外层表象往往都是些僵硬、苍白的佐证,只有双方真诚地进行一次心的交换,才算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相信。在现实中,对于一个人产生印象和评价,一般是通过对其为人处事言行的观察,及坦诚地思想交流后得出结论的。如果确认是一个自己人生观、价值观认同的人,我们必然会对其产生好感,也会在相处过程中消除顾虑、戒备。既然我们在现实中有了一套对辨识人与事比较富有经验与把握的方法,那我们为什麽不能延用至网络呢?何况看似虚拟的网络世界,完全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一颗颗活生生的心组成。或许,有人立刻会反驳说,愚昧,网络不同于现实!
其实,说网络不同于现实的人,反而是把网络与现实联系得最紧密的。说网上骗子多、瞎话多、不够真实,无非还是因为网络上人与人之间不谋面,不牵扯现实利益,不用相互承付比较直接与真实的权利与义务,不如现实来的那麽切己,那麽感受深彻。难道网络真就那麽不算回事?网络上的成功失败、幸福伤害、快乐失落等一切情感体会都很虚无卑微吗?
一件事物给人的感知度取决人的本身,要看每个人涉入的程度。读过钱钟书先生《围城》的人会有这样一种领悟,就是生活只有一面,可大多数人却把它看成两面或多面。我们可以设计生活、审视生活、甚至否定、转换生活,但有一点却不可选择、不可回避,就是我们只在生活其中。《围城》从大境界解读,是透视出一种人类非常高级的哲学思想,是对一种理想化人性的渴望。我们不能苛求每个平凡百姓都成为哲学家、思想家,但我们做人起码要懂得相信生活、善待生活、谨对生活的道理。
在今天,网络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相信网络就是相信生活。说网络虚拟只是借口,刻薄地检查下来,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事物具有无可厚非的真实性、透明度呢?对网络过度的不信任、戒备,是对人性的不忠诚、不尊重,如果不相信生活为何还要活着,如果不相信网络为何还要上网。只有每个人打开心扉,真真切切相信了网络,相信了网上的心,网络世界才会呈现出足够真实的形态。
一个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却一定要坦坦荡荡、无愧于心。在现实中,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做人,其实就是一种最本质意义上的成功。故而置换于网络,每个人不必刻意设计一种网络形象,一种网络语气,只要安安分分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就足够,那就是一种不可比拟的魅力——真实。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忠诚、真实,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让自己真诚踏实些。否则,当生命接近尽头时,回首间生活会成为俗不可耐的“戏台”,戏是人类的创造,可人生走一遭,难道只是一场戏?
俗曰人风,是人民群众普遍认知的风气习惯,是真切的人性。每个人都有人性、都俗,何必试图去超凡脱俗。上网不俗,是一种生活。在网上稳重地说话、写字,做一个负责任的网民是一种优雅的行为,是一个真实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每个上网的人尊重网络社会、尊重网络生命,网络上就不会出现故作多情的群体谎言,网络也不会是一块虚无缥缈真空。网络人生是幸福人生,来吧朋友,真心地上一回网!
本文已被编辑[傲雪迎风]于2007-2-27 12:09:0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小涛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