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家中是四个女孩子,从来没有人,领着我放过鞭炮。
在儿时的记忆里,我爸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人。这不但体现在:他不让我们孩子接触小动物,小孩子,很多方面都把我们管得很严,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什么想当然的理由。
比如不让放鞭炮。
我们小时候,过年的气氛是很浓的。对于孩子来说,放鞭炮也是比较主要的一项游戏。顽皮的孩子还会在别人放过的鞭炮里,不断地寻找,找到一两颗小散炮,也会很开心地,点火燃放。
那时候因为生活简单,这些小小的游戏,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我们家四个女孩中,内心里其实都是想一次鞭炮的。尤其是年三十。
那时,我们住在一个“屋里头”。“屋里头”有十几户人家。到了年三十的下午,每逢听到一家开始炸鞭炮了,我们孩子的心都被提到很高,非常紧张非常着急,因为又有一家开始吃年夜饭了。我们急不可待地等待着自己的年饭。
当然,勤劳善良爱孩子的妈妈,早就将新年的菜肴安排好了。可是我们家吃年夜饭前,就少了一个炸鞭炮的仪式。记得我们也曾努力向爸爸争取过:如果是因为女孩子胆子小,也可以挑一根竹竿,把点燃的鞭炮,伸到门外去炸呀。可是爸爸就是非常武断地说不行。
于是,在我们童年的春节里,吃年夜饭没有鞭炮,晚上十二点也没有鞭炮。邻居家在轰然展示着,他们的欢乐和响亮;我们家什么也没有,孩子们静静地吃着年夜饭。
这可能是我童年时,吃年夜饭最深的感受,也影含着我对那些回忆,淡淡的忧伤。
我曾经想过n多遍,为什么我们的新年,是一个不能放鞭炮的新年呢?
我仿佛看到小小的我,站在院子里,饥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着各样的鞭炮,甚至在他们家大人的带领下,放着花炮,我却只能牵着衣角……
于是,童年的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心理: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在别的小孩放过的鞭炮碎片上,我贪婪地、轻柔地、一遍遍地踩过……
早就读过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原来在古代,鞭炮就是春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庆贺部分呀。然而每个孩子都害怕的我们的爸爸,取消了这个仪式,我们就远离鞭炮了。
后来,等到成年。我们这座小城,又开始长时间的,禁放鞭炮了。直到今年,禁令才解除。
现在,我可以陪着女儿放鞭炮了。她也是胆小的,躲得远远的,却还是非常想参予的样子。
看到她的模样,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了,就想起远逝的妈妈和大姐,就想起我们没有鞭炮的童年了……
只是现在,我给女儿一个支持的笑脸,一双有力的手,精心帮她挑选着,她能放的小小花炮,并且用鼓励的眼神,让她自己体会放花炮的乐趣。
我希望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每个春节,都能象那夜空里漫天的烟花一样,绚烂无比;都能象那响彻云霄的鞭炮一样,闪亮动人;那原本就是人生中,庆贺成长的华美乐章……
-全文完-
▷ 进入美丽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