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公园是青岛汇泉湾景区第一值得光顾的去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虽然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命名,但其实与鲁迅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青岛旅游局一九九七年七月在全市每个景点的门前都立有介绍的牌子,让游客在此有所简略的了解,决定是否购票参观,我们就是看了牌子后决定把它做为登车离开青岛之前的最后一个逗留的地方。
鲁迅公园的前身只是一片蔽天掩日的黑松林。一九o三年,汇泉海水浴场建成,浴场西北侧的黑松林一带就成为游人蔽日观景之处。日德战争后,日伪当局将此林地命名为“曙滨公园”。一九二九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先生借其抱岸环海的自然环境,依势造型,由当时的农林事务所规划设计,在莱阳路临海崖坡上砌石铺路,修筑亭阁,以青松为被,冬青为篱,广有花畦,辟建而成,成为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的一项“德政”,公园也被命名为“若愚公园”。一九三一年,沈鸿烈接任青岛市长,将公园更名为“海滨公园”,为了与山海关路的海滨公园相区别,特地在园名前头加上了定语词,成了繁琐拗口的“莱阳路海滨公园”。一九五o年,为纪念革命文学前驱鲁迅先生,更名为“鲁迅公园”。
公园正门面海,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大门气势轩昂。前眉是集鲁迅先生手迹刻写的“鲁迅公园”四个金字,又有一说,“鲁迅公园”乃郭沫若手笔,由于郭与周观念的差异,“鲁迅公园”倒念则为“周公是鬼”,颇显郭沫若的才华。背眉是“蓬壸胜揽”四字,为当代碑帖鉴赏家郑世芬一九三二年手书。“蓬”指的是海上仙岛蓬莱,“壸”指的是仙人居处“方壸”,公园既为神仙居处,其环境之幽静,景色之深邃,神韵之动人可想而知矣。
有人说:“青岛风景冠市南,市南景色数汇泉”,可谓点睛之语。鲁迅公园就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汇泉湾内,沿狭长海岸东西伸展约一公里,占地面积为四万多平方米,是青岛最富特色的临海公园之一。
历经半个多世纪不断建设与充实,鲁迅公园的纪念性主题不断强化。鲁迅虽然是浙江绍兴人,而非青岛人,但鲁迅精神属于全中华民族,他的足迹没有到达的地方,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一九八六年十月,是“青年学习的楷模”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全市青年捐款修三米高的鲁迅先生花岗岩雕像,表达缅怀和崇敬之情,立于正门处。本世纪初,七十二米长、三米高的“鲁迅诗廊”依势借景,在公园内建成,墙壁镶嵌着棕红色花岗岩,上面刻有鲁迅先生手书诗歌四十五首的石刻,紫色石材,白色文字,洋洋大观。公园里凝翠亭的汉白玉碑,刻着鲁迅自传手稿。进入园内游览后可更深刻地感受到鲁迅文化气息,并受到鲁迅精神的鼓舞,感觉鲁迅就曾在这里踱过步,在这里吟过诗做过文。
公园的全部园地,就在一段倾斜的崖岸上。自东而西,连绵两公里。依海滨倾斜岩岸筑成起伏回环的盘陀小路,时而随陡坡直下,时而随石阶旋起;曲折蜿蜒在悬崖断壁间,那种欲断还续的幻觉,让人时时发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蔚然深秀的松林,依山循坡,错落有致,因为自由舒展,显得分外的伟岸,分外的矫健。沿石径而下,展现在眼前的是浪花翻卷的巨石礁滩。那些经过海浪千年雕凿的岩礁,上部赭红,底部灰褐,嶙峋空透,古朴青苍,却还保留着历经沧桑而不改的灵动和变幻,或高踞雄蹲,如龙腾虎跃;或绵延缓伸,若长蛇摆阵;首尾相顾,似断犹连,栩栩如生,其中蕴涵着的那种饱经风雨而抗争不息的倔强和坚韧不拔让人赞叹不已,就连跌宕舒卷的浪花也在不停地吟唱。浪摇波滚的海面风帆点点沉浮,一碧如洗的长空鸥鸟竞翔,无限的生机感受到一种非人工所能企及的自然美,既有水墨画的淡雅,又有油画似的清新。因为山的环抱,因为海的拥卫,就有了这些浩渺无边,变幻莫测的“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旁边的浴场人满为患,园内以养殖、陈列海洋生物为主的专业博物馆—海产博物馆、以及中国第一个海洋水族馆和海洋生物研究室—青岛水族馆也是游人如织,公园的游人却极少,岸上显得冷清,几个人垂钓,几个情侣漫步,我们是一家三口,由于家在内陆,平时见不到海,妻带着儿子,一头扎入岩礁上,在潮水退下后的水洼中,找寻一些小螃蟹。海里的虫子很多,我们叫不上名字,动作既不是在爬,也不是在飞,似乎就是滑直线,飞一样地在水面滑,倏来忽往,金庸给段誉描述的武功绝技“凌波微步”就是这样的吧,韦小宝的“神行百变”也不会高过眼前的虫子的,可惜它们速度太快,我是无法学习了。一厘米大小的鱼儿很多,我们也不知是什么鱼。螃蟹极小,藏在尖尖的螺蛳壳内,这应该是寄居蟹了。
我习惯到一个地方先看一看整体环境,然后再仔细观赏每一个局部的美景。所以让妻和儿子在海边玩,我在园内四处看看。
《呐喊台》面向大海,视野开阔,上面有铁制成的如翻开的书页,刻着鲁迅先生《呐喊》一书中的《自序》部分章节:“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
又来到“听涛”石,面对大海,看到汹涌的海水撞向礁石,溅起白白的雪浪花,耳边一波波的轰鸣,只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就是被列为青岛新十景之一的“汇泉踏浪”。
自然想起了鲁迅先生,以前被神化,现在人性化的文学家,虽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但鲁迅先生又绝不是普通的文学家。如果芸芸众生是沙,鲁迅先生就是礁石,沙与礁石构成的物理、化学成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鲁迅先生并不缺乏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沙是渺小的,在大风大浪来时,会被冲走,它们没有自己的固定位置,流到东流到西,随波逐流,到处都有沙,到处的沙都一样,认识了一粒,也就认识了全部。而礁石则不同,它不惧怕任何风浪,它不会被风浪撼动,每一次急风暴雨,退走的只能是风浪和沙,而不动的则是礁石,所以找到礁石就是找到了坐标。
中华民族有了鲁迅先生,也就有了一个不畏白色利刃刻镂、不畏盐和酸来溶化的礁石,一个寸步不移的坐标,尽管不被更多的人欣赏、亲近,但他仍旧伟大地矗立,矗立在中华大地上,面向各种风浪巍然屹立,挺立在各种思潮的面前,“有一流人之所谓伟大与渺小,是指他可以给自己利用的效果的大小而言”。鲁迅先生被利用过,被贬低过,但他的地位和影响始终没动摇过,无论生死都不变。他死了,但犹如未死,因为人民没有忘掉他,至少这个公园就是证明,当年的为“若愚公园”命名的若愚还有几人知道呢?鲁迅先生的名字又有几人不知道呢?也象他自己说的:“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而鲁迅先生是永远不会死的。
-全文完-
▷ 进入运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