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地球上活着的人,大抵可分为两个层次,正“生存”着的人和正“生活”着的人。
生存是任何一个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要求,国家如是,家庭如是,个人亦如是。“我们要生存”是一切还为生存而忙碌奔波的人们共同的感言。为生存故,“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是那些想崛起的国家的鲜明的旗帜,也是那些想脱贫致富的家庭的鲜明的旗帜。为生存故,那些仍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的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理性地算计着每一笔收入和每一笔支出。
所以,生存是理性的,倘若硬要不顾一切地感性着,划一个月的收入去住一次星级宾馆,用一年的收入去完成一次梦幻旅行,然后回来再就着咸菜喝稀饭,岂不如“东施效颦”般不切实际。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性而浪漫的心,只是那得游漓在生存之上。从来只听说过有“小康生活”,而没有“小康生存”。假如你不再为衣食住行而烦忧的话,那么你就开始属于生活着的人了。
处于生活状态的人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他需要有足够的钱来满足或实现他的某些愿望或理想,比如完成浪漫旅行或出入一些高档场所后不会感觉到资金短缺、后续无力。二是他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修养来体验和享受生活。否则,他只能感受到来自物质生活的刺激,而失却来自精神生活的内涵。因此,文化知识不仅是理性生存的必需,也是感性生活的必需。
温馨、浪漫、高雅的生活,那是每一个还处于生存状态的人的渴盼和追求。而那些已经处于生活状态的人却绝少有去羡慕那种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存状态的。如果有,那也只是电影《甲方乙方》中的冤大头了。
有人说中国人天生不懂生活,缺少浪漫和激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中国人不懂生活,那是因为中国目前大多数人还处在生存阶段。“划未来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这理念本身不错,但毕竟带有赌博的味道,中国老百姓穷怕了,不愿赌,也不敢赌。所以直到现在,贯彻这一理念的最多的还是那些已经处于生活状态的人。
总而言之,生存是人生的基础,生活是人生的意义。理性帮我们辨是非,明得失;感性教我们抒性灵,悟人生。敝人私自以为,生存应该以理性为主,偶及感性,那是为了释放生存压力。生活可以以感性为主,如果涉及理性,那是指不能逾越人情和法规。
-全文完-
▷ 进入灵性圣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