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说,有人向我问难时,我什么也不答,就问他这个问题的两头,直到他全部弄懂为止。“叩其两端”,虽是孔子倡导的提问方法,但至今仍行之有效。它能启发学生多路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想问题,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品质就会得到培养。
然而,教学实际中却常见只“叩其一端。”教授文章写法时,教师只注意“如何写好”的一面,往往忽视了“如何写不好”的一面。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他又说:“因为在学习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了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就告诉我们:某些问题只从正面启发,学生很不容易“领悟”;如果从反面提问,学生“才会明白”正面的道理。可见,“叩其两端”甚于“叩其正端”,更强于“叩其一端。”
当然,“叩其一端”也并非绝对不可。因为教学中的疑惑有易有难,如果它不是拦路的“猛虎”,仅是挡门的“小犬”,只要“当头一棒”就行,何必再去“左右舞棒”呢?
再就提问顺序来说,既能从“正叩”到“反叩”,也能从:“反叩”到“正叩”,这样由反及正,学生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就很容易明白”应该这么写”了。
另外,对“两端”的内涵,我们应该从广义上去认识。它不单单指正与反,也指纵与横、内和外、主和从、次和彼,还有顺与逆、明与暗等等。象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教者就须叩“纵横”;某些事物有本质和现象之别,教者就要叩其“内外”;某些事物有干枝之异,教者就须叩其“主从。”一言以蔽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择定叩其哪两端。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2-23 20:15:2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上官新颖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