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古时候是指:上为“页”下为“心”,属于会意字。解释为心中有了忧愁,必然会在脸上(用“页”即代表人的头)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忧”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worry;beworried]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出自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其实真的是如此,“懂得”是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灵相通!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非常的著名,首先是因为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崇高。和他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范仲淹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俗成为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墨客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身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孟子曰:“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说明孟子的忧乐观是群体主义忧乐观,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孟子还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强调的是王,而范仲淹强调的是士。孟子讲的是作为一名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实行仁政,达到的目的是称霸天下,是“王”;而范仲淹主要讲得是士的责任,为天下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利害,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无论是孟子的还是范仲淹的,他们都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乐琴书以消忧。”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中在字里行间寄托着陶渊明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
“忧”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需要放在心里的重量,因为真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完-
▷ 进入晴茜绮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