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按习俗在我们这里是已婚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在母亲家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女儿把这两天收到的压岁钱,交到我面前说:“妈妈,这些钱您收起来吧!说是大家给我的压岁钱,实际都是您的钱。您不给别人,别人也不会给我。常言道:‘不刮春风,不下秋雨啊!’”我告诉女儿自己把这些钱存到卡上,用做以后上学的时候学习用。望着女儿拿着钱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便于电脑前敲打下了这些关于“压岁钱”的文字。
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是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最早的压岁钱叫厌胜钱,出现于汉代,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到清代,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至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以示“长命百岁”。
至今仍然盛行的传统习俗的压岁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压岁钱也随着经济发展“一路飙升”,由几元、几十元,到了几百元、几千元。大人们给得越来越“慷慨”,小孩子们收得越来越“坦然”。孩子们一下拥有这么多钱,怎样花便成了“问题”,因为花得不当,压岁钱便“压”出了负效益,引发出一些负面效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如今已为人母。每当看到孩子把压岁钱存到专用卡上的时候,心里便有种负债的感觉。虽然这是礼尚往来的一种表现,但这种情债真的有些难偿。在背负这些情债的时候,我也会追忆自己小时候收长辈们给自己压岁钱时的喜悦。
我小时候的“压岁钱”是几块糖。在那个经济萧条的年代,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内能见到糖的时候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父母和孩子都感觉很甜蜜。七十年代,“压岁钱”由糖变成了能购买物品的真钱。虽然是几毛钱或者几块钱,父亲在给我压岁钱的时候,会轻松地对我说:“过年了,拿着这些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这些压岁钱怎么花,全由我自己做主,没有功利,只有甜蜜和快乐。八十年代初期,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在外上学的我,依然可以得到父亲及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由原来的几块钱长到了几十块了,依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都是快乐和祝福的物化表现。
八十年代末到现在,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附加的条件也越来越多,孩子得的压岁钱越来越多,而得压岁钱的快乐却相对少了几许。孩子们的压岁钱,覆盖了传统中祝福的纯洁含义。过去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时会说:“快快长大”,或者“今年再长高些”这类亲切的话语。如今,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多数长辈们都会嘱咐一些:“给你的钱别乱花啊!”“好好学习,将来考北大、清华啊!”“叔叔、阿姨给你的钱是买学习用品的,将来要有出息。”压岁钱越来越多地成了功利的“押宝钱”。孩子们给长辈们回敬的话,也由过去的“春节好”、“过年好”定格为“恭喜发财”、“愿叔叔、阿姨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的话了。
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虽然“钱”的形式变了又变,甚至有以糖替代的时候,但万变不离其宗: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朋友同事间正月串门拜年,也少不了给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压岁钱。压岁钱传递着亲情和友情,牵系着一颗颗童心,也折射了长辈对晚辈的慈爱。如今,压岁钱正在变味。成人单一的价值观,在孩子心灵烙下很深的印迹,收取压岁钱,成了孩子对成人“发财”的祝福!
做为一种民俗的压岁钱,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压岁钱的民俗世代留传,不管是豪门大户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借此民俗长幼同乐。现在压岁钱的情形,让人始终有一种缺憾。感觉金钱、物质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压岁钱里缺少了往昔浓浓的情意,多了钱数多少论英雄的攀比。使一些人把这种传统习俗弄歪了,违背了这种风俗本来的内涵。
压岁钱,在传统里只不过是春节时候的一种“文化图腾”,演化至今日,这种“文化图腾”的功能,变成了某些人“创收”、“谋利”和“挥霍”的代名词。中央严格规定党政领导干部春节期间不得收受红包,有些人脑子转得快,利用给孩子送“压岁钱”的机会,变相送红包,以压岁钱名义谋私行贿。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家孩子,过一个春节,收取的“压岁钱”达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实在是对压岁钱本意的亵渎和异化。
在压岁钱“横行”的春节期间,金钱、物质的成份多了,感情的成份少了,压岁钱里缺少了往昔浓浓的情意,压岁钱也就有些变味儿了。所以,人们都在说压岁钱的象征意义快要没了,只剩下钱本身的流通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功利性。往昔的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并不注重流通价值。而今的压岁钱,流通价值已经远远高于祝福的意义了。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