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独立生活]拜年的人生休闲居士

发表于-2007年02月19日 下午5:03评论-3条

说到拜年,那故事就多了。

我可以说,人活70岁,拜了70年!话这么说,你不相信?你听我细细地说。

我刚生下来的第一次拜年,是母亲抱着拜的。我才两个多月,当然不能向父母拜年,是母亲抱着我向姥姥、祖父母拜年。这样拜年的方式,我直到懂事时才知道。到了我一岁以后,能走路了,就由父母牵着手向姥姥、祖父母拜年。

那年代拜年的方式是十分讲究和看重的。即晚辈必须去向长辈(包括所有伯叔、姑舅姨等),没有去的,是最不礼貌举行为,轻则要挨一通写,重则断绝往来!

拜年分长幼,也分亲疏。即先拜至亲,后拜次亲。故有一句俗话:“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

大年初一这天,我父母笫一个起床,因为他们是主持家务的,上要孝敬,下要教训。在吃饭之前,先向祖宗牌位(天地君亲师位)上香、上贡饭、敲三下罄、合十行三鞠躬。这是放在拜年的首要位置。

然后,待父母的长辈起床了,洗漱完,开始上饭菜,一切停当,父母就请姥姥、祖父母在祖宗牌位下,或坐或立,按辈份依次下跪拜年。

在我家,就是祖父母先给姥姥拜,接着父母和我辈。再第二轮是父母向祖父母拜年,第三轮是我们兄弟向父母拜年。

拜完年就吃饭。

这个规矩后来有了简化,只是请最长的立于祖宗牌位下,他的所有晚辈按次序排成一列跪拜一次,就算拜年了。

开明的老人也有不计较的。我们小孩子不懂事体重大,东蹦西跑的,只顾去要吃饭,母亲发脾气,做出要打人的样子,拉着我去向姥姥下跪。姥姥就笑了,说:“拜了、拜了!”意思是不拜也是拜了。这是对不懂事人的宽容。

这么一拜,拜到读书识礼的时候,长辈们对我们的态度就比以前不闰,你没跟他拜年,他真的骂人,脸色怪难看的。

这个拜年的习俗在民国晚期慢慢宽松了,只要口头上讲一声:“跟您老人家拜年啦!”也就算礼性到堂;即使我们不喊一声拜年的,长辈们也不太计较了。

这个‘年’,拜来拜去,实际上就是每拜一次,岁月就流逝一年了。那个‘年’,我拜到十九次后,就离开家参加工作了。参加工作的头两年,没有资格探亲,那‘拜年’两字就写在纸上寄回去。这个时候,只有父母健在,他俩只要见到儿子的信,就高兴得不得了,还有什么责怪的呢。

我转正之后,春节都是回家拜年了,留守工作的都是有家有室的老同志。这个拜年的习俗越来越淡薄,对父母不提拜年两字,只是礼节性的到姑妈家,进门叫一声:“姑妈,跟您老拜年啦!”就是礼到了。

……

我向同事们拜年,完全是出于礼貌,以示对他们的尊重,这并不有太重的感情因素。见了面,手一拱,“拜年啦”,握下手就完成了任务。大家都觉得自然得体。

但当我拜到30多次的时候,那拜年的气氛有了一些变化。这时我在历史的潮流中,几起几伏,又担负起‘领导’责任来。这个年代,历史给人们带来太多的误会,或者是留下了严重的创伤,人群中两派对立,闹到生死不相往来的程度,相互间还谈得上拜年吗?我却处于‘风口浪尖’上,要‘一碗水端平’啊!那个‘年’不能不‘拜’呀!我就邀班子的人开大会拜年,在宿舍区的职工家,不分亲疏,家家登门,不在家的下次见面还申明一下哩!

我拜年拜完60次后,回家休息了。我的父母虽早已走了,但平辈中人还得拜个年。

我的领导和下属各就各位,虽没有工作因素上的拜年,那个感情上因素却是无法抹去的,‘年’,还得拜一拜。

不过,时代在前进,人们在进步,风俗在改变。这个拜年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花样翻新,我亲身体验了这新时代拜年的乐趣。

大前年,我参加了几家报纸的拜年平台,将拜年辞写好,口传给《武汉晨报》,我听见记者的打字机‘嘀嘀哒哒’声,笫二天远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事就收到了我的拜年信!

拜年式样的多样化,我是样样俱全,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qq文字、语音、视频拜年,都有尝试。

在这突飞猛进的时代,我70次的拜年人生,从原始走向开明,再达到极致、完美。如今的拜年,那真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海岸边点评:

呵呵,拜年也成一种乐趣,也不错哇。

文章评论共[3]个
心海岸边-评论

问好居士,新年快乐!
  【休闲居士 回复】:谢谢你了,先向你拜个年吧.
我应该很抱歉的说,大年初一就发文,让你没有休息! [2007-2-19 21:43:03]at:2007年02月19日 晚上7:18

休闲居士-评论

‘轻则要挨一通写’是‘轻则要挨一通骂’哩!at:2007年02月19日 晚上9:51

古刹昏鸦-评论

如今可好,电话、短信就拜年了,很省事省心。at:2007年03月01日 晚上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