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在某网站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
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调查发现,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尽管调查中只有47·6%的人明确表示“不后悔”,但被问到“如果重新选择会怎样”时,60·1%的人都说,自己仍然会选择上大学。调查发现,尽管67·2%的人赞成“扩招后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的说法,但也有44·7%的人承认“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上更找不到工作”。(上述内容为引用)
看到这个问卷调查,笔者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因为,这种后悔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文革中的“读书无用论”,那时候,那种论调毁掉的可不止是一代人。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人们的价值观终于回归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知识分子终于有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无疑都是进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民族发展需要文化,但是,历史的长河流到今天,被称为天之骄子的莘莘学子们开始后悔上学了。显然,这不是螺旋式上升,也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导致学子们后悔上大学的原因当然相当复杂,权威人士自有论断,笔者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加以臆测与管窥。
本人在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供职,教育改革也好、教育评价也罢,都无法置身事外,而看到这样的调查报告,更是不能无动于衷。尤其是想起刚刚过去不久的高考,不仅有考生的家庭整个围绕高考转,甚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比方说,高考时候,本市就曾经出动警力在设有考场的学校附近设卡,阻止车辆进入。家长博客火了一批人,家长更有着急上火晕倒考场外者。可以说,那个时候,高考就是中心,大学就是向往,没有人会想到,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会轻而易举萌生后悔的念头。但是,冰冷的调查数据就摆放在眼前,抽样人数多达近九千人,调查结果已经具有相当的采信度。
显而易见,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后悔上大学的同时,也在表示,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仍然是上大学。这只能说明,大学在不少莘莘学子的眼里已经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因当然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笔者却并不认为,这些后悔的学生仅仅是出于上大学成本高才产生的后悔情绪,尽管我也认为,当前读大学,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是确实需要全力以赴才可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就拿我所在的学校(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一个普通工科学生每年消费情况大致如此:学费3600元,住宿费1200元,伙食费以十个月计在3000-5000元(视个人家庭条件),再加上一些个人其他开支,这样,一个在校生正常消费在8000-10000元,以学制四年计,则为32000-40000元。从中可以看出,学校的收费部分为14400元,其他应该看做个人消费部分。当然,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不上大学,则基本生活费极低,甚至可以看做趋近于零,那么,大学这数万元开支当然相当于天文数字。而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除了学费,其他开支同样必不可少,也因此可以不看做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笔者看来,学子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公民权,实际上还都是孩子,大多数思想还远谈不到成熟,真能算这样一笔帐的人并不多,可以说,更多的经济压力是由学子们的家长在承担着,那些望子成龙的可怜父母,总是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花钱更加心安理得。另外,学校对特困生的学费减免、各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经济奖励、国家助学贷款的强有力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子的经济难题。
那么,什么是后悔的主要原因呢?我想,主要还是出于下述几点原因:
其一,很多学子在高中期间,都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没有经历过任何坎坷,心理承受能力当然也就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尤其进入大学,与高中不同,需要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意识,而有的学子的心理却还停留在事事处处得到老师和家长呵护的襁褓之中,进入大学严重不能适应。再加上,入学后,发现很多同学各方面素质远强于自己,仅仅学习一个方面也谈不到是尖子了,可以说,所有的优势都不复存在。他们远离家乡,没有能力交朋友,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往往怨天尤人,当然也包括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归罪于学校,有的在高中是学生干部,进了大学只能是普通学生,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无法发挥特长,过高的期望值与无情的现实形成巨大的落差,得不到正面引导,仅仅导致后悔已经算是很轻微的反应了,更有甚者则会导致心理发展的不健康,乃至形成人格的缺陷。
其二,虽然现在大学录取第一志愿几乎占到100%,但是,问题是一些学子当初填报志愿就很盲目,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而调整专业则至少是手续相当繁杂,甚至还需要付出相当的经济代价,放弃重考则一来要耽误一年大好时光,二来又没有十足把握可以得到重新选择的机会。于是,对所学课程全无兴趣,心智比较健全者,硬着头皮努力学习,寄希望于本科毕业后考研,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意志薄弱者,只会怨天尤人,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沉迷网吧或其他刺激,学期结束前,突击一把力争拿到学分,有的甚至放下脸皮,祈求教师高抬贵手。笔者本人曾经遇到过一位这样的学生,居然找到与笔者单独接触的机会,猛然下跪并声泪俱下,笔者当时的愤怒自是不待言说,记得是痛斥了那学子一旦日本人再与我开战,他是当然的汉奸,至于其结果已不足为外人道也。至今很清楚地记得,那学子就曾经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本来很优秀,只因选错了专业,追悔莫及,再也无心进取。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本系一位年轻教师告诉我,一名学子也因要通融一下而给他下跪,令他无比气愤。不同的是,那学子竟然是在楼道当着多位同学面给他下跪,让在场师生无不愕然。相同的是,那学子也强调,自己选错了专业,肠子都悔青了,现在别无他图,只求能毕业。
其三,社会影响。现在通信事业发达,信息获得相当容易。学子们入学后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就业前景。他们会因此进行纵向沟通与交流,即主动与一些师兄、师姐取得联系,了解他们毕业后的有关情况。通常,大学毕业后,总要经历一段相当艰难的创业期,他们找到的师兄、师姐们大多正处于这样的痛苦时期,给学弟学妹们施加的往往就以灰色的影响居多,这让学子们难免顾影自怜、黯然神伤。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进行横向的了解与比较。比方说,他们的一些高中同学当年可能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毕业后,成为非常抢手的高级蓝领,获得可观的收入,比较自己师兄师姐们的蹉跎岁月,他们难免会产生,联想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均未大学毕业的特例,难免产生上了大学是错误选择的错误感想。其实,相比高职,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后悔。正如有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一样,高职当然也会出现杰出人才,这不容否认。但是,我们应该从统计学角度看问题,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简单说,是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的区别。进行这样的比较,应该说是非常短视的。
其四、期望值过高。笔者曾经遇到有学生提问:老师,我们毕业后月收入能到一万元吗?或者:老师,您看我毕业后要几年才可以担当大公司老总?看到他们认真的神情,我知道,这不是在开玩笑,因此也就有一种隐忧。显然,我们的高等教育方针有些一相情愿了,学子们并没有给自己定位为普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而是停留在欧洲中世纪的精英教育阶段了。笔者不久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生,就是普通劳动者》,发表在论坛就引起了不同看法,现实中,也没有被很多学子认可。我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呢?还是他们的悲哀。调子太高,起得突兀,往往唱不上去,这样浅显的道理,可惜很多人并不真的明白。当然,有些学校的办学方针以及某些教师的误导,对这些学子的错误概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五,高等教育的弊端。这个标题就太大了,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不是本文短短的篇幅可以涵盖得了的。笔者只有列举几个比较生动的问题来加以说明。一个是英语热问题,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认为,“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本人带的班当年毕业时曾经取得非英语类专业全校四级通过率第二名的成绩,说真的,看了熊教授的话,曾经的骄傲感觉一下子荡然无存。我在检讨,当年引导学生学英语,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到底会有多大作用。好在,本人带的学生都是搞工科的,将来工作总也离不开外语,而且,听说读写对他们都将非常重要,想到这里,才释然。但是,并不是所有专业学生都离不开外语,而熊教授说的,确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比方说,学中文,学考古,并不是说外语全无用处,但把精力占到50%以上就大可不必了。除了外语热以外,还有计算机热,也值得我们反思,不可否认,21世纪是信息世纪,谁也离不开计算机,但终究有的需要设计编程、有的则只会基本运用即可。
此外,熊教授还提到,“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本人所在学校今年将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反复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在修订过程中发现,公共课均为必修课,占有大部分学分。专业课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占有学分比例明显偏低。显然地,在我们国家,有些东西是整齐划一的,不容许有任何改变,而且,这部分内容占有相当比重的课时和学分。当然,从素质教育角度、从培养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方针来看,这些课程当然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能够或有胆量加以否认。另外,与中小学减负相类似的,大学也有学分框框,不允许安排过多课程或要求学生修读更多学分,专业课只好维持现状,本人的增加一些学科前沿内容的设想最终只好化做泡影。所以,学生抱怨学不到更多有用东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因此否定高等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甚至因噎废食显然仍是非常不得当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是成功人生的必要基础之一,这是谁也难于否认的,包括那些产生后悔念头的学生,仍然认为假如重新选择,仍然要上大学,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还是值得珍惜的,尤其应该珍惜在校的大好时光,否则,等到大学毕业再去后悔,那就真的来不及了。说教也许显得很苍白,可怕的是,真等到形成既成事实,当然会有力得多,但那就太晚了。
所以,失落也好,后悔也罢,摆正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努力充实自己,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是最为重要的。人生总有机遇,但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全文完-
▷ 进入白马非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