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古剑,秦汉以前的剑。
那是真正的剑。我向来把古剑视作真正的猛士的。
他们没有丝毫雕饰,阔刃锐锋剑身坚重,黑柄黑鞘造型古朴。罗马军团凭借他们征战欧非大陆,百万秦军凭借他们横扫天下六国;而中世纪的西洋骑士和东洋武士则凭借他们为心爱的女人拼死决斗。是的,他们无需丝毫雕饰。他们只需要所谓的剑气,那种一往无前的斗志和锋芒毕露的摄人锐气。遥想当年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看的就是这类古剑吧?是的,作为南宋一位杰出的义军将帅和著名词人,一位曾在深夜亲率数骑于万军中生擒叛将而还的传奇英雄,他看的必是这类古剑无疑了。
汉代以后,剑便远离了铁血沙场,转而成为仪仗用具,家居摆设和随身饰物。失去了从猛士手中秉承的无畏斗志,剑们也就慢慢地颓废起来,渐渐地染上了脂粉气;于是乎,剑刃变得轻了,变得窄了,变得薄了。简言之,亦即变得轻薄了。接着,那原先尖锐犀利的剑锋,也就因剑身轻薄,难以承载太多的自重;于是乎,剑锋又变得圆头圆脑,一如我们当今所能看见的剑的那种萎靡不振的形状。简言之,亦即剑们彻底失去了锐气。
自此,剑们似乎都成了娘娘腔,摇身变作了竞相邀宠的小妾们,刻意追求起衣着妆扮来。黑柄黑鞘不以为美,非得雕金饰银乃至花团锦绣;搞得花枝招展格外妖艳,只为能更多地吸引看客和买家的眼球。再往后,为进一步讨得看客和买家的欢心,便于人们携带赏玩;剑姐剑妹们便越发讲求减重。古代没条件,就用桃木充作剑刃,外包银片精雕细刻;尽管靓丽至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银样蜡枪头。后来有条件,便又有了能做腰带的软剑和能伸缩自如的空心剑。
剑们堕落至此,也就不配再被尊称为剑了。因为古剑那铮铮铁骨在她们身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仅剩下无穷无尽花样百出的噱头,轻薄,世故和媚俗。
现在的中国市面上,很难找到象样的剑了。即便是古代有名的龙泉剑,如今也徒有虚名,再没了古时龙泉剑的锋芒毕露和铮铮铁骨。唯一能找到的,便是日本的剑。其实日本所谓的剑,就是日本武士刀。此刀由中国著名的唐刀仿制演化而来,虽历经千年,却本色不改,凝重古朴依旧。尽管武士刀并非剑,而是刀。然而日本却执着地将其刀尊称为剑,将其刀法尊称为剑道。日本所刻意追求的,无非就是要赋予其刀其人那种所谓的剑气,亦即古剑那种一往无前的斗志和锋芒毕露的摄人锐气吧?
写及此处,不禁替国人汗颜了。剑可无,剑气不可无。而我们国人的剑气,又在哪里?
当前,国内颇有些靡靡之音。不论是影视,还是文学,都令正直人士忧虑。一些民国时期所谓的名家名作,一再被搬上荧屏;同时期的真正力作,竟被国人冷落遗忘。而这些所谓的名家名作,恰为历史所不齿。何故?烽火连天,国破家亡,中华民族大难临头,日军屠城何止三十万;然而这些所谓的名家们,居然还有闲心写这些粉饰太平风花雪月的所谓力作。纵使文笔再精妙,亦是其心可诛,害国害民。至于网络文学,更是如此,满纸荒唐者,通篇色情者,比比皆是,见之惊心。中国作者之剑气,中国读者之剑气,又在哪里?
但反观日本,其文学,影视乃至卡通动漫,却时常透出摄人剑气。比如一部小小说《一碗阳春面》,就震撼人心。其文讲述的是大年三十夜,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童来到一家小面馆,三人同吃一碗阳春面,各自立志。十年后的大年三十夜,母子三人又来到这家小面馆,带着成功的喜悦,再次同吃一碗阳春面。全文不过寥寥千言,字字平淡无奇,竟狂销近亿册,几乎人手一册。何故?因为此文毫无一丝悲情,唯有锋芒毕露的奋进之心。再如国人熟知的动漫《星矢圣斗士》,又何尝不是如此?其文之剑气,其人之剑气,当令国人忧。
凡事皆同理。剑堕落了,就不是剑。文堕落了,便不成文。其实,人也是同理。
-全文完-
▷ 进入苏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