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蒹:荻苇。葭:芦苇。古人将苇子分成芦与荻。蒹葭者,芦苇也。北方,很少见芦苇丛。在读《诗经》的时候,认识了“蒹葭”两个字,便对芦苇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从此,便知道了从三千年前,“蒹葭”就与爱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每一页都长满思念草的《诗经》里,蒹葭是最令人心醉也最令人心痛的草儿。每当读到此处的时候,总会让我惊诧于古人用寥寥几语,便勾勒出那么优美的意境,还有那迷惘而又让人期待的、道阻且长的感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再翻阅这本书的时候,目光正停在多情的秦风之中,醉醉地向往着蒹葭的风雅,心便在怀思的水湄始终徘徊……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地飘下着春天不应该有的雪儿,没有阳光的薄云下,多情的雪儿在飞舞着,似乎在为这个多情的节日做着惬意的点缀。收起在水湄边徘徊时的纷乱心绪,便于轻风细雪之中,向白茫茫的江边走来。漫步在细雪纷飞的江岸,一条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地伸向寂静的远方。只见身边的一江春水,渐渐融化了江面上的薄冰。随水而逝的忽大忽小的冰层,承载着我内心深处于春天萌动的寂心与情愫,渐行渐远,潺湲着又一次把我带到了与你隔江而望的孤岛上。
初春的正午,宁静江边的土坡上,行走好久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那定格于记忆常深处的雕塑,兀自独坐,在我长时间的凝望中,似乎把瞬间的温存,永恒为地老天荒的宁静与苍茫。当乍暖还寒的春风零落了所有的记忆,在水的中央,是否依然飘着“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古老而深沉的歌谣?
没有阳光的早春,雪随风舞,风荡雪飘。看不到春夏葱绿的芦苇,只有因雪浮而泛起的一片烟白的苍茫。于江岸的缓行中,看不到“蒹葭”,亦觅不到“伊人”。对岸的寂静,有我梦幻中的无限缱绻在水一方。在水一方的画面中,有一幅淡远的满是相思山水画,也有一曲飘渺的尽是思念清音,亦有一份亘古不变的爱的情愫,更有一个永远也不想走出的美好梦境……独自在有意和无意之中重复着自己,重复某些经历和习惯。心在重复,回忆在重复,但荏苒时光不会再重复,如匆匆逝水。
玉臂尚觉清寒的时节,静静的流水,流走了千年的悲伤。寂心尚未温暖的又一个早春,让时光掩埋了万种情愫的哀怨故事。一阵夹杂着雪花的风儿,吹拂到我的面颊上。感觉中的一阵清冷让我忘却了一切俗务,回到了蒹葭苍苍的自然里。在这宁静的自然里,安静地享受这一单纯的快乐与怅惘,享受这浓浓绵绵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依人,在水之涘”的古典沧桑的美。这古典的沧桑美,让人感觉到一种高远、忧伤、无可名状的、空灵而遥远的美,这种美来自远古的爱情绝唱,引人遐想,让人共鸣。
冬意未尽,春意淡然,北方生长在江边的这些哀草衰杨,恰似凄凄蒹葭一般,随风而淡。蒹葭,注定要承受风的摧残、雨的洗礼、霜的打击、雪的压力。在淡泊中凄美、在凋零中狷傲、在沉默中抗争。就如扬子江中的独行小舟一样,随风而飘,任浪吹打。最后让凝结着寒露的身躯,见证着万物的黯然与季节的萧瑟。淡然中,独抱内心的孤寂,兀自神伤。
红尘多变,世事浮沉。月夜繁星老,琴弦轻轻拔,抖落几许年少?今夜,我不知道谁会涉水而来?用曼妙的跫音,让我溯回从之,于激情漫溢的清流之上,与我一起去细细聆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的芳草碧、情苁蓉的天籁之音……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