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古巴(风光篇)
文:白马非马
那一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在古巴逗留了一个季度,足迹遍及首都哈瓦那,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以及其他一些中小城市。这个加勒比海小小的岛国给我留下的印象可能是终生无法磨灭的了。
因为不惯写游记,况且又是数年后的追记了,只好想到那里写到那里了。好像按惯例都是先说风光的,人文的内容有机会再说了。说起风光,古巴的风光确实是无可比拟的美,这一来决定于它的地理位置的优越,二来与当地几乎未经开发是直接相关的。
整个岛屿弥望在视野中的就是大片浓艳欲滴的绿色,可能是季节的原因,花的点缀并不多见,棕榈树是绿的,椰子树是绿的,芒果树是绿的,甘蔗田也是绿的,简直是一个绿色的世界,绿得沁人心脾,绿得赏心悦目,阵阵海风拂来,38摄氏度的高温也并不能惹得人心情过度烦躁。
最让人怀念的是古巴的广场,哈瓦那等大都市不用说了,自然到处都有广场,即便是palo alto那样的小镇,街心的广场就足以让人留连忘返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广场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可能只有大连,哈尔滨等少数几座城市在这方面尚差强人意。)古巴的城镇广场大多很宽阔,公共设施也十分完备,白天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和游走的小贩,一到傍晚则非常的热闹,不像我们中国人,忙碌了一天,吃过晚餐大多呆在家中,电视几乎是唯一的消遣,古巴的广场则要到后半夜才可能清净下来。在那里,人们或喝酒聊天,或载歌载舞,或自弹自唱,旁若无人而自得其乐。
再一个让我留连忘返的场所是海滨浴场,规格最高的当属哈瓦那的valadilo海滨浴场了,棕榈树下,一望无际的是银白的细沙,石子是找不到的;那一天,天高气爽,海水是真正的瓦蓝瓦蓝,古巴朋友本想帮我租用遮阳伞(很便宜的,折合不到2美元),我却执意不肯,因为我想真真正正的亲近一次大自然。海水的清澈你简直难以想象,给你一个直观的印象吧,下水后一直走到水及颈部,低下头,你仍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脚趾。游到深水处,一动不动的躺在大海上,面对湛蓝的天空,心思也变得空明而澄净。一些当地孩子邀我和他们打水球,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差不多有他们的三倍,我竟然也能玩得非常开心。回到沙滩,一边晒着日光浴,一边吃着当地的一种叫做ban的类似于三明治的食品和五六种说不出名字的热带水果,喝着当地的啤酒,一边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上几句彼此都需要猜测和借助手势才能听懂的准英语,心情确实非常惬意。然而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别人不用遮阳伞是要抹晒油的,我却忘乎所以地忽略了这一点,回来后,后背起了一层水疱,最终是没死脱了一层皮,据说算轻度烧伤了。记得那一天的收获是一首长调古风,时过境迁竟一句也记不起来了,否则还真想向朋友们卖弄一番的。
哈瓦那与别国首都的最大区别,是分成了新城区和旧城区。新城区没什么可说的,是和你我生活的城市一样的现代建筑群。需要领略的是老城区的风光,那里有中世纪的老城堡,扼守出海口的古炮台,古朴的青铜雕塑,繁茂枝叶覆盖的林荫大道,保存完好的十八、十九世纪甚至更早的建筑。而且,在那里居然也有一个白宫,和华盛顿的白宫外型是完全一致的,那一天我刚好转到那里,身边的零钱花光了,可是又非常想参观那座白宫,记得最后是踌躇再三,厚着脸皮向卫兵做了一个当地人都非常熟悉的手势,喜出望外的是卫兵居然很友好的放我进去免费参观了,可惜只进了一道门,瞻仰到高大的穹顶,欣赏了一些不知年代的壁画,就因为里面在准备开会而被礼貌的劝阻出来,再度参观的机会却没有降临。应该说革命后,不管菲得尔都做了些什么,在哈瓦那老城区的保护方面,他功不可没,在狂热的革命时期,有勇气破坏一个旧世界,无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家难道不是大有人在吗?老哈瓦那简直就是一个沉睡已久的老人,人们走在它僻静的巷道中不由会放轻脚步,以免打扰它的酣眠。
古巴的风光确实太令人陶醉了,只可惜我的笔力有限,如果是文字大家,得以在古巴逗留那么久,定会写出让你不亲自领略一番就永远放不下的文字。出自我的钝笔,难免糟蹋了风景。不过,我还是要说:有钱有闲的朋友,下次出游听我的建议,到古巴去走走,和泰国芭的亚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你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的。下一篇,我再把古巴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向你做一下介绍,就算我免费为古巴做广告了。
记忆中的古巴(人文与社会篇)
说起古巴的人文情况,先要介绍其人种构成。详尽的资料大家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不用我赘言。我只是想把自己的见闻介绍给大家,留下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可能是古巴排球看多了的缘故,很多人以为古巴都是黑人,而实际情形则刚好相反,古巴的人种构成是白种人最多,其次则是混血种和黑人。混血种在当地语言被称为姆拉达,意即杂种,而古巴人并不以这种称呼为侮,你可以问他,你是姆拉达吗?他就会告诉你我是或我是西班牙人。而其发展趋势则是纯种的白人和黑人越来越少,姆拉达则越来越多,而且姆拉达以前多为西班牙裔与当地黑人的混血,现在成分也日趋复杂,原因是当地人的性观念比较开放,加之较为贫穷落后,又到处是旅游胜地和海船港口,旅游者和海船船员非常容易地就可能留下“革命的种子”。
古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十六世纪初叶就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了,所以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到了十九世纪末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古巴又易手为美国殖民地,然后是傀儡政权和独裁统治时期,1959年,菲得尔·卡斯特罗和他的战友们领导的起义几经周折获得了成功,建立了红色政权。目前的古巴是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古巴陷入了美国的封锁和制裁中,可以说主要是由于人祸,使古巴的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相当贫困。在古巴期间,我和多个层次的古巴人进行了接触,有干部,演员,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员、职工,甚至小姐。了解到的情况是古巴在实行配给制,像当年的中国,用票证可以买到平价的生活必需品,但数量极少,如大米、云豆每人每月只各供应6磅,肉类,咖啡,食盐等也是一样的限量供应。让我不可思议的是糖和雪茄,应该说是让古巴名闻天下的物产了,却同样要限量供应。后来了解到的原因是古巴欠有大量的外债,债权国主要是前苏联,也有中国。这一点点的配给当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不足的部分则必须到议价的农贸市场去补充,价格据说是平价的两到三倍。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古巴人交谈时,他们会对领袖歌功颂德,对生活表示非常满足,一副安居乐业的样子,而当我和仅仅一个古巴人交谈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一点又和我们近邻的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类似。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广场,我遇到一位退休了的中学英文教师,因为有语言上的便利条件,交谈得比较深入,上面提到的许多就是从他那里得到的,他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到他的家里,说实话,他家房子的面积并不小,至少比我现在的居住面积不小,但到了他家我才真正明白了家徒四壁的含义,同时也发现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能磨灭人们的爱美之心,因为在他的一个柜子里,有序地排列了许多酒瓶,有些很精制,有些甚至是全球知名品牌,我以为他有收藏美酒的雅好,经解释才明白,那是他在五星级饭店工作的女儿带回的空酒瓶,他一一灌满了自来水来装点一下客厅的。临别的时候,我把身边仅有的两美元零钱送给了他的小外孙,想不到的是老先生竟然感激涕零了,那竟可以折合他每月退休工资的三分之一。呜呼,我当时真的说不出话。在许多别的家庭,我看到的也大多是类似的场景,有的家庭有家电,冰箱往往是巨大的,打开后仅可看到里面冰了几大瓶自来水,电视机屏幕也很少小于20英寸,但都是前苏联生产的黑白电视,而节目的内容却日见丰富了,据说以前大多是卡斯特罗演讲(那位领袖非常健谈,经常是连续三四个小时的演说,而且绝对是热情洋溢的,我有幸领略过一次,据介绍是在一次反美示威集会上进行的)。现在也有许多文艺类节目,当地的爵士乐很受欢迎,甚至美国大片也偶可看到。
可能是由于调动不起积极性吧,那里的人们几乎看不到谁行色匆匆,一般都很悠闲、从容,你如果找到他们办什么事情,首先听到的答复大约是“明天”,所以我第一个学会的西班牙语单词就是“明天”。与其他拉美国家相似,古巴人民也是离不开音乐的,在高档饭店的顶层,一般都有一大片的平台,装饰得古朴而高雅,漆成青铜色的铁艺桌椅让人感到回到了中古时代,各种热带吊盆花草点缀在棚架上,四星五星饭店的这种酒吧基本见不到女服务生,为客人提供服务的是一个个训练有素的翩翩少年,在平台的一隅是乐队,既可演奏激昂的爵士音乐,也能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客人可以点播曲子,只需两美元,有时一美元也可,无人点播,乐队则随心所欲地演奏。去过多家饭店的酒吧,还没有见过使用卡拉ok的,星空下,花草气息的熏陶中,柔和的光线从仿古的灯饰中发出,海风徐徐,吹走一天的烦躁,牵手一位准西班牙女郎随着真实的乐队伴奏缓慢而放松地起舞,确实是非常惬意的。而这种场所的消费竟是惊人的低廉(当然对于当地人来讲是十分昂贵的),几美元到十几美元就可以很坦然的出入,正如金融危机中的印尼。而一般的古巴普通百姓,则可以在公园、广场、低档舞厅或甚至道路开阔的地方无拘无束地自发组成乐队,演奏震耳欲聋的爵士乐,跳起节奏明快的桑巴舞,这样的露天舞会到处可见,每天都要持续到后半夜。这是一个快乐的民族,几乎每个人都“闻弦歌而知雅意”,哪怕是正在和你滔滔不绝地谈话,音乐响起,则整个身体就会随节奏而动,我每每为他们这种饿着肚子的达观而感动不已。
古巴的社会治安搞得非常好,尤其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一旦你和当地人发生冲突,警察不问青红皂白,肯定偏袒你,而对当地人轻则训斥,重则会挥舞他那f型警棍大打出手的。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古巴人民是十分友好的。我本人就曾经多次午夜后步行返回驻地,心里一点儿也不用紧张。第一次朋友开车带我去玩,到了地方关门就走,我提示他应该锁车时,竟被他讪笑,足以说明民风古朴淳厚,尤其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能如此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还真让人不得不赞美卡斯特罗这位法律博士的“治国有方”了。
任何敢于向霸权主义说不的人,在我看来都是英雄,哪怕他本人也是独裁统治者。菲德尔·卡斯特罗同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在他的领导下,古巴人民虽然也向往富足的生活,但同时也不乏对国际霸权主义的不屑,更有着民族自尊的豪气。一次我去参观一家医院,说实话,在国内我还没有看到过那样华丽而干净的医院,当我发出由衷的赞美时,那位免费导游——我当时结交的朋友告诉我,“这里是古巴!”,“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医院,看病、检查免费。”他说的都是事实,我确曾参观多所医院,都可以用富丽堂皇来形容,但我也知道,医院里药品奇缺,而听了他充满自豪的介绍,我真的不好说什么了。
令人欣喜的是,古巴也在变革。与欧洲的关系开始解冻,我在那里见到了许多来自欧洲的旅游者,其中一位德国的工程师竟在那里逗留了3个月。一旦对美关系的坚冰被打破,古巴马上就可以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富国,仅仅旅游一项就足以养胖古巴,况且古巴还有如泰国一样的其他“无烟工业”,还有许多革命前流亡佛罗里达的富翁时刻不忘落叶归根,而领袖已经77岁高龄,垂垂老矣。(对了,说到旅游,在圣地亚哥,我有幸遇到来自前面提到的邻国的一个团队,虽没有人喊口令,但绝对队列整齐,着装也是统一的兰色,胸前佩带有领袖像章,据说是劳模,一时间形成另一道风景线。)宗教信仰也已经真正的自由了,我出于好奇,去望了一次弥撒,有着在其他国家进教堂相同的感觉,就是心情会突然变得非常悲伤。
在古巴,流行最广的歌曲是《切·格瓦拉》,他也是一位英雄,与菲德尔一同推翻巴蒂司塔独裁统治后,这位无产者又去南美解放其他“三分之二受苦人”去了,最终牺牲在南美。人们用激越的声音在呼唤他,在呼唤英雄… …,我无法听懂西班牙语,但我还是在酒吧多次点唱这支歌曲,因为我分明听到了古巴人民的心声。
哦,记忆中的古巴,我梦中的古巴。
(偶然发现的)旧诗——古巴唱和
santa maria海滨浴场记游八十字兼酬齐兄
谋得一日闲,相携到海滩。
更衣急解履,枕浪心怡然。
时觉鱼触足,长闻人语喧。
异族同戏水,黑妹共飞盘。
渴极思饮酒,游倦复野餐。
忘却平生事,今朝且尽欢。
艳阳骄胜火,熏风醉欲眠。
人生长欢笑,何须更羡仙。
附:齐兄原韵
哈瓦那海滩游记
蓝天碧海银沙滩,
椰影轻摇彩虹帆。
浮生难得一日醉,
黑黄皮肤戏浪尖。
高卧漫吟当尽兴,
临风不歌枉少年。
加勒比海骄阳好,
留待别后忆今天。
注:当时写作《记忆中的古巴》时曾刻意寻找旧诗及旧照,皆无觅处。后偶然发现一首,其他诗篇及照片仍杳无踪迹,料必迁居所遗落者矣。齐兄雅人也,今不幸流落异邦(加国之温哥华),他乡望月,斯亦别有一般滋味乎?甚喜其“临风不歌枉少年”句,恨非我有也。齐兄为人,狂放不羁,为诗一如为人,遇好句则更不拘格律矣,是放得开者也。我忆斯人,斯人亦忆我否?想今生当不复有唱和机会,怅怅!
又附:在哈瓦那的入海口处,有古城堡,城堡门前是用于封锁咽喉要道的古炮台。我曾经在那里留影,遗憾的是不知怎么找不到了,只记得还在背面题有《自题小照》:
海内烟氛尽日窥, 钢筋铁骨历劫灰。
年年月月披风雨, 不减当初震慑威。
-全文完-
▷ 进入白马非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