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评论共[6]个
渺似烟-评论十年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问好,狼!
【北方的雪狼 回复】:呵呵。可惜了。我以为能精华的却没有精华,没有达到精华要求的却是精华。第二首算是自己对诗歌的一种探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2007-2-11 8:57:09]at:2007年02月10日 中午12:56
貂子-评论触动内心的声音,除了欣赏,更多是感慨!问好雪狼!
【北方的雪狼 回复】:谢谢欣赏。 [2007-2-11 8:57:50]at:2007年02月10日 中午1:18
半掩之门-评论更喜欢《十年》。祝福健康快乐!!
【北方的雪狼 回复】:谢谢欣赏。 [2007-2-11 8:58:01]at:2007年02月10日 下午3:55
剑啸1978-评论近日阅读了一些书籍,这里说几点自己的感悟与建议供你参考。
【剑啸1978 回复】:一、艾略特在《诗的音乐性》中指出:“诗歌领域的每一场革命都趋向于——有时是它自己宣称——回到普通语言中去。”换言之,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以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已经成为主流。它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同时,如何使语言像一块肥沃的土壤让诗歌茁壮成长,这需要诗者认真思考。在这之前,我对你讲过,深刻地体验生活,但现在,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还少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信仰。
二、100多年前人们形容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这样的变局并没有尘埃落定。那么,相对于文学领域,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经过文艺复兴、个性解放的冲击,文学遭遇了精神层次的困扰。一方面,正如克尔凯郭尔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个人才能和上帝相关联,如果个人淹没在集体之中,也就失去了上帝。”因而,在多元格局的催化下,诗歌日益呈现出这样尴尬的境地:诗是游戏,目的在于娱乐。
这可以从最近诗歌领域发生的事件看出。所以,我还是以前那句话:接近诗,不要靠近诗坛,如果有机会,出一本诗集纪念即可。另一方面,在“文以载道”被个性解放逼到悬崖,我们的信仰如一幢大厦再现倾斜倒塌的可能。那么,可能拯救的途径,也许只有通过道德、法治和传统的理性的回归才能走出这个沼泽,让我们找到人和自由和尊严,感受到世界的温暖。这一点,在你最近的诗歌已经有体现,这是一个优秀诗人的表现。也许我们不必伟大到站在舞台大声呐喊来拯救灵魂和诗歌,但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良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回到诗歌的语言才能强烈震撼一个人的内心,经受时间的考验,这也是一个自由燃烧的人文主义者应该追求的。
三、《现场或记忆》这一组诗歌相当不错。这一点,在我的朋友的评价中已经得到肯定的回答。它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我上次说的问题。如何在语言中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这是考验诗人的语言控制能力的表现。哲学因素的参与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追求深度的同时,应该做到有机的叙述。这使我们对语词选择上,不仅要有硬度,而且应该在质感上进一步提炼,从而让诗歌有血有肉有温度,发出闪耀的光芒。 [2007-2-11 9:59:18]at:2007年02月11日 早上9:58
逸恬的恬静生活-评论恩,来看你写的文字了.支持一下老同学
【北方的雪狼 回复】::) [2007-2-26 11:53:32]at:2007年02月14日 晚上7:15
阿才-评论十年肯定感动了不少人
【北方的雪狼 回复】::) [2007-2-26 11:53:24]at:2007年02月26日 早上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