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美术家网站于2006年11月9日发布的新闻,在2007年西班牙文化年拉开序幕之前,西班牙文化中心率先推出了“另类堂吉诃德——西班牙设计师重塑人物形象”展览。
这个由50位设计师完成的“另类堂吉诃德”设计展,是西班牙设计师塞丁在去年为纪念《堂吉诃德》出版400年而策划的,通过50幅海报重塑堂吉诃德的形象。策展目的是要显示堂吉诃德在西班牙社会中留下的足迹和影响,使大家不要一直陷在老套的传统理念中。毕加索、达利都画过堂吉诃德,此次邀请的50位西班牙顶尖设计师,也是要做与众不同的事。该活动发起人塞丁表示,该展览在西班牙也不易被理解,但这也恰成为其吸引观众踏进展厅之处。塞丁把堂吉诃德又高又瘦诠释成铅笔的形象。其中一位设计师吉尔表示,自己创作前重读了塞万提斯的著作,此次创作主要是模仿塞万提斯通过文字再现现实,以同时有“污迹”和堂吉诃德故乡之意的“拉曼查”玩一回文字和视觉的游戏。
以此为契机,本文针对唐吉诃德的性格形象所具有的自然价值和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价值加以探究。
关键词:唐吉诃德 性格形象 重塑 价值
在《唐吉诃德》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对对矛盾,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虚幻,智慧与愚蠢,崇高与荒唐,勇敢与胆怯,诚实与虚伪,理性与癫狂等等。“正是基于这些人世间遍存的冲突,这种循环交替的反复,这种永存不变的正反,这种最为基本的对照,这种普遍而永恒的矛盾,画家伦伯朗才构成了他的明暗,雕塑家比拉内斯才创造了他的曲线。”(雨果《天才与对称》里说)这些相互对立的矛盾使得小说的层次更加分明,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使得小说更富于哲理,更加含蓄深刻。而真正处于这风口浪尖的矛盾漩涡中心的人物,唐吉诃德,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关系着整本书700多个人物形象构造和小说情节的发展。
那么,通过对唐吉诃德的性格形象解读,他究竟具有哪方面的性格呢?
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人。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呢?虽然他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怀着满腔的真诚,但却只能是四处碰壁,受尽嘲弄和伤害,使自己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
《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唐吉诃德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他左右――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他在冒险途中遇到过无数个美女,但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的杜尔西内亚相比。直到最终他被击败,他还在为杜尔西内亚的美丽辩护――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堂吉诃德在最后一次返乡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经被毁掉的名声,而是爱情给他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当然只有他想象中的杜尔西内亚给得了他。堂吉诃德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爱情梦幻,至多算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他为此却受尽了磨难,尝尽了屈辱,这又是多么的可笑、可悲、可叹!
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经是全部了。因偏执而行为变得疯狂,于是大家都把他当疯子,觉得他可笑。但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
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他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跟杨维斯人进行搏斗;他为一个被曾经诱骗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而和抛弃她的人进行决斗;他甚至敢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他并不一直是糊涂的,他也是有严肃认真的一面的,只要不碰触他的理想,他可以是个头头是道,学识渊博的智者,只有在此刻才会正视他的现实。他与卡迪纽等一行人聊天时所阐发的关于文武两行的精辟驳论,甚至之前的由一把橡树子所引发的关于“黄金世纪”的论述都可略见其见地深渊,学识渊博,乃至后来的那一大段在桑丘赴海岛总督之前的谆谆劝戒都不由得令人惊叹。
他的确也是一个严肃的道德家,他有着极强的理性和想法,对于那个时代,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多灾多难的时世”,“可恶的时代”,“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困难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他一直严肃认真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并且有着随时为这个理想实现而竭尽全力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正是有着对时代,自己有这么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始终坚持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不能只听富人的声音,该眼看穷人的涕泪,可是也不能心存偏袒”,“富人许愿送礼也罢,穷人的哀苦哭求也罢,你得尽力查明真相”。他劝导桑丘做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总督,将自己无以实现的希望或多或少地灌输在桑丘身上。如果不是本身的清醒认识,堂吉诃德能阐述得出此番大论?
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滑稽可笑,严肃认真;荒谬绝伦,崇高伟大;喜剧性,悲剧性;总之,在人们对于小说《唐吉诃德》的解读中,他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唐吉诃德的形象或多或少已经在人们的脑子里有了定式。对中国人而言,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中国无数的人,在西班牙人们中,一部《唐吉诃德》养活了无数人。西班牙文化节日开幕式采用为唐吉诃德画像的手段,激活人们脑中的唐吉诃德形象,对于作品的解读是从抽象到形象化具体化的明显过渡。
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对唐吉诃德的精神重塑工作至少存在着三方面的意义:一,对于西班牙文学乃至整个世界名著的市场推广普及有很明显的推动作用。二,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价值,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历史是非观念,引导人们进行发散式思维。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对于整个出版业,美术专业等等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突破传统的唐吉诃德形象,赋予人物以新的形象特征,新的精神内涵,是对原著的历史性创新。这是偶然的机遇,也是文学史的必然。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2-9 2:22:2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简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