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写作状态以后,外界的一切喧扰都与自己无关。文字,在笔尖或指尖自由舞蹈的时候,精神花园的世界也格外的绚烂。文学,本来就是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我们这些写字的人,缘由很简单,不渴望自己的文字惊天动地,要的只是给自己的人生画一朵小花。
创作之时也要有适合的背景。
有人重时间:午夜,白天。白天能自由写作大致有两种情况,他正好放假,他是职业作家。选择晚上的人,大体都是一些业余文字爱好者。他将一天的劳累全部放下,于文字里寻找一芳惬意的栖息之地。有人重地点:写字台,个人电脑,网吧。更多的时候,创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有了这样一个环境,犹如春天的小草受到了雨水的滋润,很快就会欣欣向荣。曾经看见过一个作家在自己的随笔中写到:我写文字的时候,需要一扇窗,窗外的风景会让笔端的风景也生机勃勃。但如果一个人能在喧扰的网吧也能写出杰出的作品,我是景仰的,因为外界的风景变化莫测,但他的心灵却是风平浪静。有人写文字还有一些小小的催化剂:或音乐,或清茶咖啡。音乐悠扬心情,清茶咖啡净化心灵。
背景选好之后,才算真正进入创作状态。
有人在这种状态中就运用自如,将创作之前在心中酝酿好的文章如泉水一样汩汩地流出来。李白的文章因酒而生,用自己的浪漫笔墨伸手去摘天上的星星。苏轼评价自己的写作特色:“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像李白苏轼这样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毕竟是少数。如果你想自己每一篇文章都是这样产生,想必你也已经一般的创作者不同。
郑板桥在《题画竹》中评价自己画竹子的经验时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在心中酝酿好了一件事情,到它真的到了笔上的时候,往往跟先前想的很不一样,只是因为手中之竹子早已不是心中之竹了。所以创作过程对我们来说也很艰难。
首先,取决与我们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果一个作家,连自己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想创作好作品那是难上加难。语言是练出来的,这一点也不假。设想,我们这里所有的人,用今天的文字再去看我们当初开始写文章时候的文字,你会自己惊讶地问:“那是我自己写的吗?”曾经有人跟我说,他害怕写文字。每次都是兴致勃勃地写,写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感觉自己无法用自己满意的自己写的东西。但文字的练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太在意自己究竟写的作品究竟怎么样,先写出来在说,语言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
其次,还要看我们如何将前后的事情连贯起来。很多事情,看似没有联系,经过文字的妙手偶得,便有了天衣无缝的联系。很多时候,自己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场景都感觉是那么的熟悉,但自己没有想到,别人却想到了,你会想:这样的文章自己也能够写。其实啊,很多时候,自己将一些生活场景不自觉的联系,自己的想象能力也会提高。
再次,要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很多作家,因为自己的特色,读者喜欢一个作家,往往就是因为他的特色。有的人将比喻用得贴切自如,有人将排比写得气势磅礴,有人将幽默写得发人深省,有人将感动写得眼泪汪汪。很多东西,特色以来,其他方面的技巧也可以一一击破了。
最后,偶尔也要想起自己的读者。无论你是作家,网络写手,你写文章,就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你一味沉浸在自己文字中,而没有一个虚幻的读者,那样的作品出来以后不可能得到大家的广泛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跟自己说,写文字只是为了将自己一些感想写下来,算作纪念一些东西。但内心深处还是很希望,自己承认了,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也来承认自己的东西。
将这些,都记着,创作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全文完-
▷ 进入静韵随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