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光,我褪色了太多的文学文字,仿佛我从一个普通的文学青年转眼间就成为一个出卖文字的人而已。与室内设计连接在一起,那是我生活了二十二年之前没有想过的,在这条路上,我意识到已经走得越来越漫长了。我接触过不少设计师,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这个世界、这个行业的点点滴滴,却也似乎什么也没看懂。
与设计师梁万斌相识的快乐并非他设计师的身份,而是他的文字。我一直不能把自己定位成能看懂诗的人,但是我对诗有着独特的钟爱。耳闻梁万斌能写一手好作品的时候,我就有种与其相识的欲念。如果他只是单纯的一个设计师而已,也许我会不那么感兴趣,毕竟,我和做设计的人之间的格局观有点不同。我只是家居杂志的一个主编而已,它只能代表我是干文字职业的人,其他什么也代表不了,所以我会钟爱文字,但对于设计,我要看感觉。
梁万斌没有架子,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些许时候,些许人,感觉设计师都会有点个性过头,太过虚假,但梁万斌不会,他很真。你能通过他看到设计的灵魂,却不能看到他设计的表象。因为你看到他,却很难想到他会是设计师,但当你读到他的时候,你才会猛然意识到,原来设计就在他身上。
“在这繁华而凄凉的城市,有无数东西可以分享,但生活,谁又可以帮着分担哪怕一丁点?”,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某种悲观主义的意念在我脑中怦然而出。和梁万斌交流,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是读他的诗,让我明白其实他骨子里藏着某种忧郁,只是被他掩藏起来了而已。一个理性的人是很善于掩饰自己的喜怒的,而一个感性与理性兼强的人,他总会用理性去掩盖他的感性,只是在某种孤独的氛围下,自己去释放那感性下的忧伤。我虽然没有见过梁万斌的忧伤,但从他的诗里我能读懂。
诗总归是美妙的,无论它有多欢快,或者多忧愁,它总是赋予情感。在这个讲究个性的年代,诗歌越来越被另类排斥,我们很难看到真正的诗歌和真正的诗人,现在的诗已经很难再有纯粹。梁万斌的诗读来很要感觉,或者很情感很生活,但我不能说它很纯粹。诗歌来源于生活,如今的生活界面已经很难纯粹了,如果要强忍着让诗歌纯粹,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以正如粱万斌写的“我是粱万斌,我不是神”。
设计终究是他的本行,诗歌之外用来谋生的方式。他的作品,我只看过白云酒店,但是我从他的解说和设计元素中,我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师,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有创新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和他交谈,他很少罗列他的设计,只是谈人生,谈人如设计,我们总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让我们终生受益。这一点让我感觉很好,我喜欢相互学习,以朋友的身份,以老师的名义,让我去学不少的东西,但是很讨厌卖弄,粱万斌不会,所以他是一个很值得深交的朋友。他能给我的工作提出不少的意见和见解,甚至一些属于私下的东西,我很感动他的真诚。
写过很多人,特别是设计师、公司老总,每次采访完都很快能完稿。但当我要以朋友的名义去写粱万斌时,却发现答应写却已经拖延了一两个月才开始写,最惭愧的是竟然不知道该怎样开始怎样结尾怎样写过程,文字太过于笨拙,反思我这个主编的名号是不是有点徒有虚名。最后才明白:也许最熟悉的人是最难去写的,也许更多的了解只需要记在心里而无须表达吧。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2-5 19:25:4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钟雨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