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黄花堆积满地,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如今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喜李清照的词,平常对于李清照的词能倒背如流,仍对《漱玉词》爱不释手,游济南,自然不能少了去漱玉泉。相传漱玉泉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有此良机,怎能舍而不入。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位于市中心,南依千佛山,北接大明湖,东面是泉城广场。 我和同伴走进趵突泉公园,直奔漱玉泉。漱玉泉泉池是长方形的,四围是石栏杆,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溢水口在泉南侧,水口自然石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冉冉上升,在水面破裂,然后漫石穿隙,流入池中,形如漱玉,因而得名。漱玉泉旁,山石错落有致,泉水清澈见底,好一片清幽所在。
回头,是李清照纪念馆,古色古香的宋代建筑。门上方有一匾,上书“李清照纪念堂”,据说是郭沫若的亲笔题词。走进院来,灰瓦白墙,路径幽然,雅致无比。正堂就是漱玉堂,走进房间,光线暗淡下来,仿佛回到九百年前,到处有一种古老悠久的气息。大厅正中,是李清照的塑像,李清照袖手而立,眼中神采飞扬。我看过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和行踪图,看过李清照的著作书影,于同伴携手游过别院,不知不觉又回到李清照的塑像前,站在李清照的雕塑前心驰神往,对这伟大女词人的漫天愁绪和空前绝后的艺术才华怅望许久。
二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公元1084年,终于1155年。山东济南人,出身官宦,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其父李格非为北宋著名学者,对其女悉心培养,齐鲁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再加上父亲的指点和创造的良好的氛围,李清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李清照早年一直生活优裕,结婚后也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李清照的丈夫赵明暗诚是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受父亲和丈夫影响,研究金石学和文化史,完成《金石录》巨著,终成婉约派词人代表,著有《漱玉词》一卷,其《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李清照的词独创一格,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身为女性,自然无人企及。
李清照光彩传世,一生却是坎坷不平,倍受磨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与其一生相比,该是快乐的时期。因为自由出身官宦,其父有一定地位,和社会名流官宦人家不乏交往,又兼创造出好艺术熏陶氛围和环境,使得李清照自幼接受文化的审美训练。大家闺秀,吟诗为趣附风弄雅,在文化界一开始就以高起点赢得瞩目,并没有使李清照怡然自得和骄傲。她饱览群书,胸中藏丘壑,时而婉约,时而豪放,巾帼不让须眉,在文学圈中引起轰动,大露锋芒。其后,李清照在十八岁那年遇到丈夫赵明诚,喜结良缘,更是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李清照和赵明诚都爱极文学,又有共同的金石研究爱好,门当户对,可谓是天赐良缘。这期间,李清照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闺情闲愁名句,诸如送别之作《一剪梅》和《醉花阴*重阳》。思念,爱恋,琴瑟相合,离别之苦,让李清照的词特立独行,风格趋于成熟。
《声声慢》,是李清照最有代表的抒情篇。从这首词里就不难看出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状态和自我心态。阁楼之上,唤奴使俾,共同的事业爱好和衣食无忧的生活,爱河中的甜蜜和多愁善感,都因为金人入据中原而止。圆月秋千不再,比案齐眉不再,李清照对时事充满愤慨,对当朝政治充满谴责。流寓杭州,丈夫病死,使李清照境遇孤苦,开始了情调感伤悲叹身世的创作历程。李清照的词大致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怨别闺阁的生活及自然风光,后期则主要表达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声声慢》一词将颠沛流离南渡的晚年生活及其种种愁绪勾画得凄惶,悲苦,是其一生的缩影。在《声声慢》里,李清照通过描写秋景和生活的细节,内心的愁绪和哀情具象表达,运用的叠词加深了浓重的感情渲染,用寻常之语缔造清新之境,为历代词人所激赏,无人能与之媲美。
李清照的《声声慢》,抒发的是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看到她作为女子愁绪满怀的一面,而另一面,则就是对家国的感慨挣扎。金华双溪,李清照无心出游,眉头一皱,一首《武陵春》跃然纸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当真只是愁家愁、情愁?那么《题八咏楼》呢?“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南十四洲。”伤时忧国,大气磅礴,又怎像出自一女子之手?
家愁,情愁,国愁,又因自己一介弱女子,生不逢时,又怎不寻寻觅觅!细细品读《声声慢》,结合她的一生,不难在词中领悟伟大女词人的艰辛和凄楚。
三
李清照生逢乱世,一生都在家庭、政治的旋涡中做着抗争。爱情,人格,国家荣辱,文化,事业,她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处于生活不得不改嫁张汝舟,后发现张乃是图谋获取自己的文物和名声,于是离婚,并被后夫牵连入狱。这种举动在封建王朝是一种忤逆,为世人所不齿。而此之前,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有过临阵脱逃之举,亦为李清照所不齿,并晓明大义,可惜的是赵明诚随后病死。一个女人,在当时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除了《声声慢》和脍炙人口的一些作品,李清照传世作品并不多,却能得以在三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一月中天,恐怕不仅仅是几首词的分量那么简单。是人格,人格才是让人千百年读李清照的词,并一直读下去的重要原因。撩开历史的幕布,重新温读李清照的《声声慢》,那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鲜明起来。柔柔弱弱,在封建重重枷锁中挣扎,岂不正像像她的词,无限艾怨缠绵中执着坚毅,直抒胸怀,黄花之躯却有铮铮傲骨,这一点,谁人能比?
李清照在经历“靖康耻”后,词赋诗文上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到现实意义。后期,她的词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寄托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清平乐》,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声声慢》,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她无法拒绝和反抗的,也是文学史上有了李清照的根本原因。写《声声慢》的背景是时世变幻,晚年的李清照已经根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清楚剩下的只有落寞和悲凉,落魄之中,顽守着气节人格和政治的坚定,她看着黄花堆积,手里一盏酒,目光苍茫而深邃,也终于有了她的颠峰之作《声声慢》。
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冷辞世。这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作品颇丰,但经过历代大量地散佚,到清朝加以整理时已所剩无多,约有词五十首左右。
四
我爱的是李清照的美。站在李清照的雕塑前,顿有一种“翩若天人”之感。她清秀,高雅,才华横溢,不难想象九百年前李清照的娇羞和美丽。“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均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插,徒教郎比比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呵,描金彩绘龙凤喜烛,光焰欢快地跳跃,绣红的大红盖头,如意郎君,这是她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后来的风雨飘摇,也就没有她的《声声慢》。她的一生艰苦曲折,诗词婉约豪放,人比黄花之艳,身是冰雪之躯,峥峥铁骨,闷上柳梢,纤手题诗词,华丽珠翠、没落苍桑,尽融在词里,润色的深情,不单单是一种阅读后的享受,而是一种气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她学富五车,早年词动京华,晚年潜心著书立说,成就女子文学先河里诗、词、文、赋至高无上的造诣。她在晚年浓缩一生写出的《声声慢》,表达的并不局限在自己的身心痛楚和国难家仇,还有的就是学无所传,是弱女子对社会血泪的吟咏。这个奇女子有洞穿历史的深邃眼光,雍荣华贵却逆风飞扬,身在乱世,不肯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将敏锐的心事,转化成嗟叹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封建王朝。她的一生,充斥着起起落落,悲欢离合,她在秋风里辗转,拈黄花而沉思,铁骑刀兵,她怒目而视,卓尔不群。她的夜晚在飘忽的灯火下闪耀,窗外是雨中湿淋淋的芭蕉,她将血泪寄山河,词艺如惊涛骇浪。如果说她的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别成一家,那么她自己就是遗世而独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明月之光贯穿黑暗的历史长河,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五
“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从趵突泉公园出来,绕过音乐喷泉,信步走上文化长廊,再依此越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塑像,我们停留在李清照的雕塑前,我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是什么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一句:“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同伴早已不耐烦,阳光地看着我,拽我的袖子,指着远处繁花似锦的风景,我叹了一口气,忽然有了李清照当年的愁绪。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文完-
▷ 进入快乐小脚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