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致萧然(理论研究)子秀

发表于-2007年01月26日 下午6:20评论-8条

致萧然兄: 

今天读到萧然兄的文章,的确在词与音乐的问题上还有可商榷的地方。

律词有其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读到,不再赘述。我们承认,历史上词与音乐密不可分,曾有过黄钟大吕的辉煌时代,乐府,古风,诗,或一些自由词都可作音乐的歌辞,但这些离今天已经遥远,它有个发展演化的过程。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今天读到的唐宋词,(当时是可配乐歌唱的)近代词与我们自己创作的词,我们把它叫作已经被律化的“律词”。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讲到的:“是指乐词分离后,文人继承了乐曲的节奏拍节,按照节奏确定句子的长短,沿用原曲调名,或自度调名填词而成。重要的是将诗的格律用于了词,使词也格律化,成了“律词”,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体。”这是简而述之,并未详述。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乐词分离”。二是”继承部分”。

由“词乐分离”来看,今日经律化后的“律词”有了新的规范,不再“依乐制辞”。它的音乐性,也失去原由宫、商、角、徵、羽……等来调定的可能,我们现在看待它的音乐性,是由汉语言文字本身的四声阴阳交互配合而产生的语音美感来确定。它作为一个文学体裁,有着自己的独立性,首先是它的文学性,重要功能是用来阅读吟咏的。(前文已述)。它可以歌,可以和任何不讲平仄律法,随便写上几句话,写上几句词,象“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啊”的一些不讲平仄规范的流行歌词一样,只要配上曲都可以唱。因为音乐有n个旋律,曲可配词,”律词”确不能随便随曲起舞。

二是“继承”。主要指曲调方面。今天我们所能填写的曲调,基本上都是古存曲调,有调名而无乐谱。可以这样说,现存古曲调其本身并不直接就等于音乐,它传示的是一种感情表达的趋向,是由文字来体现它的声情部分。其感情表现,哀声自歌哀词,乐声自歌乐词,都各有依附,成为定式。龙榆生在《词学十讲》中这么讲:“写诗填词,都是利用平仄两类不同的字调,两两相间地联缀起来,构成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相使用的高低抑扬的和谐音节,都是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他讲的可是汉语音的音乐性,是讲“乐词分离”后汉语言文字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律词”的填写,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曲调或是平缓和谐,或是激越拗怒,只是依据古曲调的启示,均在句子的长短拍节,节奏韵律,句式的参差变化中体现,是依据汉语语音的变化,词句度句长短节奏,填词的内容而定。其古音乐部分,其表现的哀怨喜怒,我们已无法从古乐中查到是怎么表现的。随着历史的延续,“律词”继承了原有词的长短句的定式,仞依存古曲调所由文字所体现的声情部分,知其声调,声意相谐,填起就是了,而渐远了音乐的直接掺入。词之所以是词,度句有长短不同于诗的整齐,也正表现在这里。

关于“依乐制辞”的问题,请问一下萧然兄你的填词经验,你的填词,在句度长短,文字安定后,是首先考虑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声韵相谐呢,还是去依附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根本就没听到过的“霓裳古乐”呢。可探讨。

还有其它一些问题,已不重要,也就不再论说了。

前文写的有点唐突,有过激语,是写走了笔,向半坡兄致谦。仓促成文,必有疏漏,还忘萧然兄指教。

子秀

2000.1.25 灯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子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丁香又止点评:

荐出欣赏,各位如有兴趣请继续讨论:)

文章评论共[8]个
风劲角弓鸣-评论

学习了。欣赏。at:2007年01月26日 晚上7:58

君岚-评论

古来有“五音”,后加入“变宫”,“变徵”,合为“七音”,古来有之,不可乱!我赞~同
  【子秀 回复】:    的确,你说的不错,此论古而有之,只是不知你的那首词作是按如"五音",后加入“变宫”,“变徵”,合为“七音”,此标准来创作的,只知抱残守缺,不知今日的理论,还去强调连自己都不会用的古典,有笑于方家了. [2007-2-24 11:41:43]at:2007年01月26日 晚上8:47

雁飞-评论

又长见识了呀at:2007年01月26日 晚上9:33

萧然人外-评论

谢子秀兄赐文!见子秀兄前文,感觉有些东西讲得绝对了些,怕不了解词史的诗友产生误解,也怕因研讨的言辞过激,挫伤其他诗友,所以撰文提出看法。回过头再看看我自己的文章,情急之下,其实也存在偏颇,也有未讲清楚的地方,有些东西也讲得绝对了些,言辞也有激烈之处。感谢子秀兄能原谅萧然之过,以平和的心态继续这个讨论。
本想在此文后跟贴探讨,因篇幅过长,只好另发一文,请子秀兄指正!
  【子秀 回复】:    萧然兄太客气了,观点之争论是正常事,研讨正是一个相互切磋解疑的过程,烟雨有这样一个平台是好事,我会从中得到启示和进步的.我平常喜写杂文,写些论点讨论,一时管不住笔就写走了样,对半坡兄有点伤害,很是抱谦,如果看到半坡兄文,我会去直接致歉 [2007-1-27 19:07:46]at:2007年01月26日 晚上9:40

不要靠近我-评论

短短三两句文字,凭啥精华?????????????胡闹,互捧,丢人现眼!!!!!!!!!!
  【萧然人外 回复】:我从上文中随便抽出一句话当题目:关于“乐词分离”后汉语言文字的功能,浅草也写三两句来看看行不?写得顺了我就推精。呵呵,别这儿闹,乖。 [2007-1-27 18:44:48]
  【子秀 回复】:    萧然仗义,那些小混混无去理他. [2007-1-27 22:30:52]at:2007年01月27日 凌晨0:10

薄云残雪-评论

专业性强些了,只能学习了。at:2007年01月27日 清晨7:40

梦入溪云-评论

 我认为,词与音乐的有关系,这是一定的。对词的欣赏,首先要的就是欣赏它的格律美,而词之格律,虽然是在“词人作词也无法依乐谱填词,只能按古人词作之平仄,仿效为之”而制定出来的,但是,恰恰是这样,才说明了词与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古人之词作就是在汉字四声平仄的长期发展中,在付于歌唱、寻声按拍的过程中,审音辩字,就如同汝昌先生所言:“假使一字错填,音律有乖,那么立见“荒腔倒字”,——倒字就是唱出来那字音听来是另外的字了。比如“春红”唱出来却像是“蠢哄”、“兰音”唱出来却成了“滥饮”……。这个问题今天唱京戏、鼓书、弹词……也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后人才能看到一首首音调优美,读之如行文流水般的词作。就如萧然兄所说:“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对词的影响,不能割裂音乐与词的关系。”所以,尽管我们已不能去唱古词,但是,词并不会因为我们不能去唱,它就与音乐无关。事实上,音乐的美感已渗透在词的四声平仄之中,所以我亦认为,词与音乐的关系是无法割裂的。:)

  【子秀 回复】:     谢梦入溪云编辑的评论.今天看来,词与音乐的关系,首先是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如果要谱上一首词曲的话,是词的文字所表现的声情部分,文字意境声韵的美,去启示音乐的旋律.这有个"本"有个"附"的问题.词与音乐,即独立,又合作,密不可分.仅是己见,还请多指教. [2007-1-27 18:41:27]at:2007年01月27日 上午10:14

落歌-评论

欣赏,学习:)at:2007年01月27日 上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