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学习心得]我的古体诗歌创作学习历程(六)柳月

发表于-2007年01月25日 下午4:02评论-1条

我的古体诗歌创作学习历程(六)

——发展时期(3):以意帅句

“以意帅句”是萧然人外先生在对我习作《减字木兰花•台岛归望》的点评中提出来的。这使我找到了一个解决前面提出的“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总是和写成的习作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问题的方法。本文探讨一下我对“以意帅句”四个字的体会。

所谓“意”应是指诗词的立意,也就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意思。而所谓“以意帅句”表面上理解就是以诗句语言为载体,表达作者的意思。深一步看,这四个字明确指出了“意”和“句”的关系。意是帅,含而不露;句是卒,具体用来体现帅的意旨。正所谓“意在言外”。这样做可以使作品更耐品。看完耐品的好作品,我无法立刻拍案叫绝,因为诗词的意思令我回味再三,可以废寝忘食!

正如音乐。你能听到的乐音是载体。知道乐音中的音符并不代表你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作曲者通过作曲技巧的运用,把其心声和情感通过音符和乐音表达。优秀的音乐作品常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我发现“以意帅句”很多是通过对喻体的相似处的描述实现的。试结合名作和自己的习作探讨一下“以意帅句”的应用。

想到探讨“以意帅句”是由再读贺知章的诗引起的: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门前镜湖水”“不改旧时波”的叙述,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寿命比起大自然来要短促得多这一抽象的道理。这样的表达较平白表达要生动形象得多,读完依旧回味无穷,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触。

相较之下,我以前的习作《风筝诗二首》和《恋情深》纯粹是意的直白,欠深度。所以有点看起来像诗但没诗味的感觉。

“命系悬丝上,长风狎且狂。纵能高远去,坠落在他乡。”——《风筝怨》“敢乘长风上,任人嗤我狂。但能酬远志,粉碎又何妨!”——《风筝咏》

“常忆同窗多好景,柳旁双影。清歌携手和君声,看天晴。

千言无以谢香卿,琴瑟永同鸣。却是恋情深重,誓言轻。”——《恋情深》

后作的《寒梅叹》最后两句较前面两篇习作要委婉含蓄些,但“总体感觉语气略实、略直”。

“孑影临寒立,香妆望远松。早知春有客,何必独熬冬。”——《寒梅叹》

体会到“以意帅句”的含义后,作为试笔作习作一首如下:

“长风起落多无意,为和行云浪几重?

纵似水天连一线,从来云浪不相逢。“——《读烟雨红尘精彩作品叹》

这是我初到烟雨红尘读了其中一些精彩作品后,感叹自己差距太大而作的。这是立意。为了表达这个“意”,我找了很多喻体。“长风”指自己的学习写作的激情,“行云”指网上的好文章,“浪”指自己的习作。并通过“长风无意”反衬“浪和云”的努力,然后抒发终是不及的感叹。我尝试“以意帅句”主要在最后两句。通过感叹远望云浪看似相连实际“不相逢”的情境,写我对同是诗词,差距太大的深深感叹。

先生点评:“意上说得通,境上似可再斟酌,喻体可以简单一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到‘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要合乎自然,若能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引出说理,最佳。也就是说,从景中衬出理来,如你所举的贺知章诗。”

看来还需努力啊!

这样,这首诗基本兼顾了立意、格律、章法和表现手法,并且在表现手法上比以前更进了一步。

(待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入溪云点评:

以意帅句。也学习。问好。:)

文章评论共[1]个
弄月随晚风-评论

坐下学习。:)
  【柳月 回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握手:) [2007-1-26 15:22:51]at:2007年01月26日 早上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