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学习心得]我的古体诗歌创作学习历程(五)柳月

发表于-2007年01月25日 下午3:44评论-1条

我的古体诗歌创作学习历程(五)

——诗词的起承转合

正在彷徨和苦闷的时候,我关注起原创论坛给里关于诗词知识的经典转贴,而萧然人外先生的指点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萧然人外先生给我补上了一堂很重要的基础课,内容就是本文所谈到诗词的起承转合的知识。

起承转合四个字对我并不陌生,但是理解和认识上远不如此后深刻和具体。先生讲得清楚生动,与其转述不如请以原文呈上:

“2007-01-1920:45:58萧然人外

迎旦东风骑蹇驴,起句,点出景、形,也就是先发事端。

2007-01-1920:47:14萧然人外

旋呵冻手暖髯鬚。把人物的动作(也是境的一部分)继续推向深入,营造出潦倒的人物形象。

2007-01-1920:48:01萧然人外

洛阳无限丹青手,第三句突然一转,好象与前两句毫不相干。

2007-01-1920:49:00萧然人外

还有功夫画我无?第四句写出题意了,呵呵,有人想画我这副潦倒形象么2007-01-1920:49:25萧然人外

很简单,这就是章法“

结合自己的先前的习作谈一点个人理解和认识。

起承转合好的作品像字母“s”。分开来看:起承流畅,为转作充分准备;转处虽大但全文看来意思顺畅;首尾与开头相呼相应,不过“s”和“8”不同,是结构上的暗自呼应,而在内容上点明题意,表达的意思更是进了一步。整体来看全文浑然一体。相形之下,我此前的习作很多都像字母“z”。由于多是先出几句再凑几句,没有通篇考虑,因此转的突兀就可想而知。另外开头和首尾几乎平行,大有各行其道永不相干的意思。结果造成全文结构松散,承接生硬呆板。

在认为基本领会了起承转合之法后,我开始寻题尝试,于是有了下面一篇习作:

“孑影临寒立,香妆望远松。早知春有客,何必独熬冬。”——《寒梅叹》

起句描写梅花寒冬独立的形象。承句继续描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营造出形影相吊的感觉写梅花开得正好却无人欣赏,烘托气氛为下文作准备。转句不再继续描写而转入议论。合句点明诗意,并呼应“孑影临寒”。

呈请评阅后,先生点评为:“‘早知春有客,何必独熬冬’立意甚佳。‘香妆望远松’中香妆二字似可斟酌。逻辑性和立意都不错,总体感觉语气略实、略直了些。个别词可斟酌。承转的意味已经出来了。“

令人高兴的是,就起承转合上先生好像给及格了。令人发愁的是,又出现了新问题。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总是和写成的习作总有那么一段距离!有待日后的提高吧。

自此,我的习作开始兼顾立意、格律、章法和表现手法。

(待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柳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丁香又止点评:

章法和表现手法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稳固
此篇对已过格律关的作者有借鉴意义。

文章评论共[1]个
弄月随晚风-评论

学习。:)at:2007年01月26日 早上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