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见到了毛主[xi]程群

发表于-2007年01月25日 中午12:14评论-2条

朱兴长,小时要过饭,抗日战争时,当过儿童团员,后当兵,曾在北京海军司令部服役,于一九五八年响应毛主[xi]建立军垦农场的号召,随同十万业官兵转业开赴到荒凉的北大荒,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向地球开战”至今。毛主[xi]逝世后,他每一次到北京,都要到毛主[xi]纪念堂瞻仰毛主[xi]的遗容。

二零零七年元月十七日,老朱又一次来到北京。这次到京来是为了出版他的一部长篇小说事。这之前,体育杂志的蔡文祥,已经在京为他做了些工作,有家文化公司对书稿表示了好感,蔡文祥也就一个电话把他拉到了北京。谈出版合同时,为先付两万元事出现了异议。闲谈中,老朱就说到名作与无名作上,文化公司的那位“总”便说:“你要是名家,我马上就付你几十万。”言外之意,书稿的质量和价值不是取决于书稿的内容,而是取决于作者是否有名。这种情况虽然不能说是中国出版界的全部,毫无疑义,却也是很有其代表性的。

笔者来京时也是带着书稿的。为一部小说稿询问过一家出版社主管出版的主任,回答是:得看出版商能不能喜欢。看来好像是,中国的图书是出版商在运作的,出版社只管卖书号就行。一个是出版商运作,一个是唯名是从,不管是悲是喜,这种出版现状决不会只是捕风捉影。曾看到有的书滩上面,一些名人名著摆在那里,无人问津,或是折半待估,这对名家来说未必就是一种好现象!

二十三日,受《经典阅读》的副主编郭训民之邀,笔者同朱兴长在亦庄与《中小学生简快作文》的余副主编,及人民日报人民网蓝图视点(工作室)策划总监、首届中国城市运营商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北京东方胜道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广胜相聚。谈到朱兴长的出书事宜时,都有一种同感。好像“市场动作”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也相信,一定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要不,像朱兴长等这样的文人就不会存在了。

尽管有这等无奈困扰,老朱还是决计要去瞻仰毛主[xi]的遗容。二十四日早九点,我同老朱前往天安门。一边走着,早晨看过的电视还是让我们唏嘘。那是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播出的有关报纸上对“刁民”的报道。媒体使用“刁民”一词,这是一种进步,却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刁民”者,不驯服官们之中国老百姓也。其实,中国的普通人是很有忍耐力的,比如对一些官员的看法:“你贪不贪的我们不管(其实是管不了),只要能为老百姓办点好事就行。”不过,这忍耐力也是要有一个度的,超过了度他们就要提意见,说“怪话”,这一来也就被一些官员们视作“刁民”。近日看电视连续剧《星火》的观众一定会听到,“刁民”一词,那是旧中国官吏和土豪劣绅对共[chan*]党人的称谓啊!可是,我们今天的有些共[chan*]党人却也使用上了这个词!能够正视“刁民”这个词,也是一种开明之举。

来到毛主[xi]纪念堂外.老朱走在瞻仰队伍中间,神色郑重地往前走着。进了灵堂,老朱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水晶棺里安详地躺着的毛主[xi]的遗体。瞻仰完要离开时,他回过头停下了,跟在后面的我仿佛听到他心里在说:“毛主[xi]!毛主[xi]!我又见到了您!”

要不是我在后面推了他一把,还不知要站多长时间呢!

“得留个影!”老朱说.于是,我俩站在毛主[xi]纪念堂外面,一本印有毛主[xi]在开国大典上的像,贴在胸前,留下纪念。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7-1-25 13:05:2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程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没有体会的人,
是不会理解这种心情的。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真实的文字中,寄托了太多的情感。问候快乐!
  【程群 回复】:谢谢文清!
不过是写了点我在北京遇到的事而已.仅祝编安! [2007-1-25 12:54:04]
  【程群 回复】:更正一下:文中的"吹嘘"应为"唏嘘",对不起文友们了! [2007-1-25 13:01:54]at:2007年01月25日 中午12:30

文清-评论

抱歉!刚才审核时没有注意到,现在我改过来了。
  【程群 回复】:不必这样"抱歉",责任在我.你给改过来,谢谢了! [2007-1-25 16:43:07]at:2007年01月25日 中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