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霜叶斑斓,缤纷败落!——《小镇风情》读后感紫色菊

发表于-2007年01月23日 下午4:14评论-16条

霜叶斑斓,缤纷败落!好在,先辈的苦难已为岁月的风雨蚀成了茶色……

——此书作者“行吟者”题

读《小镇风情》,于我,初时源于浓浓的乡情。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沈阳、辽阳、海城、营口、抚顺,就在我身边,我与我的亲人们就生活在这一个个城市里。然而读进小镇的故事,立即被它的风情感染,融入,刹那便被作者朴实、优美、自然的文字所吸引。

小镇的风情,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勾勒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东北角落的一个小村子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与爱情,穿插着小镇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表达出少年孩提间的友谊与纯真、从而揭示出小镇中苦难人们的悲惨命运,加入了作者对世俗的批叛,对生活艰辛的思考,对当时日本欺压百姓的愤恨,还有对人性中那温暖部分的回忆。本书以每一章节讲述一个故事或人物为写作方式,层层递进、加密、在某一点上把情渲染起来,借一处处细节的描写和抒情,挖掘出善良纯朴的苦难小镇人乐观向善,爱美,敢于追求幸福,逐渐丰满小镇风情的同时又融入对生活、对人性的思索与情怀。作者称之为散文体小说,它抛弃了传统长篇小说以一根或多根线索串联全篇的形式,这样更着点于独塑人物性格及小章节的意境之美,它是一卷多方位,多层次,多情感,多思想的生动力作,如果非要用一句来形容,也恰是:霜叶斑斓,缤纷败落!既美好丰富,又忧伤凋谢。悠悠岁月,欲说当年——

一、小镇纯朴自然的乡土文化气息

“在沈阳市的西南,辽河与浑河之间有一个村子叫“茨榆坨”,把这一串地名自北至南串连起来便是那一段长城的旧址。”

这是文章第一节《小镇坨乡》开篇第一句话,紧接作者着力在这此基础上描述了小镇的地理位置与面貌,特别提到了小镇唯一的十字小街、若干个店铺,又对小街上的集市和茶馆做出详细介绍,从中引出小镇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小调、二人转。如此丰厚的背景介绍,使这个当年东北小小村落立刻生色喧闹、富有内涵起来。自此,坨村,集市,茶馆,与乡村小调综合在一起,小镇风情由此揭开。

然而乡土文化气息的弥漫不单单在第一节体现,也不单单表现在小调与二人转。在文中最初出现的可代表小镇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是一首小学“校歌”:

坨村本巨镇长胜古堡名,

吾校巍然此区中。

历经诸乡亲惨淡以经营,

而今规模备组织已完整。

教重智、德、体,

莫固步自封,

校训标明二字诚与恒。

吾等同学齐努力,

迈进无止峰。

将来学品大有成,

母校之光荣!

作者介绍创于清末,是一首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进行曲。这说明小镇的文化有一些历史。很多人都知道,东北边陲,只至清朝才渐有人往来,再往塞外,清末民国也未见得人来。沈阳辽阳附近,是东北人口最早的居住地,这说明小镇的文化生活是不贫瘠的,它是陪伴着小镇的成立而出现的。能够让小镇文化成为小镇风情的骨骼、担当着小镇与此文的灵魂,这一首校歌,是牵引也是力度,功不可没!

接下来,作者写到了集市上卖旧衣物的“艺术家”,她唱的小曲:

红的新鲜,绿的翠,

扯幅帐子,作床被。

窦尔敦,帐里醉,

怀中搂着十三妹。

王三姐,寒窑睡,

单等丈夫薛平贵。

——卖了嘿……

写到这儿,真正东北风的小调韵味才初显出来。如果你是东北人,你就会情不自禁能想出那调子的韵味,那哼唱艺人的表演形象,但这并不是最浓郁的。浓郁的还在后头,作者提到了“十八摸”与“闹五更”,这二曲小令在东北简直家喻户晓,随便喊上一位至今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女人都能哼唱几句,小时候,我也时常听着,虽那时不大懂得,但朦胧中总能感觉到它“荤”、“很春”,其实东北老百姓都实在,并不是真的“色情”,就喜欢那小曲调儿的轻松和俏皮:

一不要你慌来,

二不要你忙,

三不要你穿错了

奴家的小衣裳。

唉嗨唉嗨哟——

三更三点三更鼓儿梆,

情郎哥哥爬到奴的身上。

妈妈也是问:

妞儿妞儿,什么东西响?

妈妈你要问,什么东西响,

……

这种乡俗俚语式的小调,不仅丰富了东北人的文化生活,更打发了东北天短夜长的无聊寂寞!难怪在东北,人人爱!耳闻能详!作者用自己的笔,不仅通过这些小调在生活中提取了一分真纯的美,更加升华与凝聚了这些小曲小调中的趣乐及爱情。

呀哈……呀啊……,哎……咳……哟……呕,哎咳哟呕……哎咳哟呕……

那九腔十八调,那七十二咳咳,如果你不来东北,如果你不亲耳听一听,只能从文字中去感悟那最真切的情感,只能在文字中以无限的想像去揣摸和喜爱!

二人转的传唱不仅在小镇,在整个东北三省都是民间艺术的主流。文中不仅长篇幅的书写了二人转,更描写了一些小镇独有的艺术:茶馆卢婶那独特的茶壶、木匠胡四的那一手好技艺、绣女小翠那千里挑一的女工、徐伯的乐曲知识、侯五的喇叭、胡四女儿梦屏的音乐与七弦琴:

“琴音缓缓地,悠悠地,把人的想象带到了夕照下的河面,带到诗人创造的意境。她时而低缓沉郁,时而清亮明丽。在听者的脑海中便展现出远山含黛,墨影参差;彩霞满天,碧波万顷的美丽风光。屏儿的纤指敏捷而优雅地在琴弦上拨弄,她的头微微摆动,青春的神采在飞扬,华美的乐章映射出瑰丽的景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上游,几条渔船,顺流而下,琴音舒缓而飘荡,小船沉稳又轻盈,江水在弦上流淌,柔柔地,风声,涛声和歌声,宛转悠扬……渔舟唱晚……”

这是多么美妙的琴音与描写呀!小镇的风情里怎么能缺少文化与艺术!

文中还提到一首回文诗,很有意思,附上,供大家仔细品味:

“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

二、小镇中凄美悱恻的缠绵爱情

小镇风情中描写了几段悲欢离合的爱情:开茶馆的卢婶与浪子柳三、木匠胡四与绣女小翠、吹喇叭的侯五与弹七弦琴的梦屏、孙二与满姑的爱情、还有寡妇菜花对胡四的一段痴情的单恋。

卢婶与柳三、胡四与小翠的爱情是作者力画的。前一段是萍水相逢的相互温暖,从温暖而产生挚热却又注定要分离;后一段是知音式的相怜相惜,却最终劳燕分飞、终生没能再续前缘的凄凉。

卢婶的丈夫死于抚顺的煤矿,她一个人开店,卖茶水,日日穿梭在小镇一个又一个真心喜爱她的男人们中间,以一个坚强女人的形象用笑容面对孤独寂寞的生活。此时,丈夫生前的同事柳三前来传达卢婶丈夫的死讯,开朗热情活泼会唱小曲的柳三从此走入了卢婶心中,很快,与卢婶结下了患难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历不明的柳三被警察局注意,要抓他,这是肖警长要赶走柳三而放的风,更是肖警长看上了在小镇中可谓一面色彩鲜艳旗帜的卢婶。柳三为不连累卢婶的生活,一个人悄悄离开了小镇。

木匠胡四是个性情温柔忧郁的人,书看得多了,精神世界的随之提高,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也随着提高,他先是在心中存有着恋人的影子,而后相遇到小翠,这样使得这一段爱情在精神与意义上更为丰满。胡四喜欢大观园里婀娜曼妙纯情秀美的女孩子,恰好小翠在此时走进了他的生活。小翠清纯秀丽,细眉细眼,但小翠是寄养在财主肖二家的丫头,肖家老太爷正准备将她送人做小妾。胡四为了追寻心中的爱情,抛下父母,只身去奉天城,在战火纷飞、炮声轰隆下寻找小翠,结果,听到的是小翠为了肚子里他的孩子,给人家做了二房。

两段爱情,是悲凄的。两段爱情中的主人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胡四死了爹娘也没拥有到小翠,更可怜他与小翠的女儿生养在别人家,而后又与侯五延续了当年他和小翠的爱情。特殊时期的爱情也具有着特殊时期的特点。注定胡四与小翠、侯五与梦屏要在分离中相思渡日,但被压抑的是离散的结局,压抑不了的是那自真诚心灵中迸发的美好情感。

“其实,我怎愿离开你呢,我多想夜夜这样偎着,”说着更抱紧了她,“可头上总像悬着一把剑。你这里人来人往,遇到一个生人,我就担心,我更怕因我而断送了你的生意,你的茶馆,那可是你的活命的路……”

这一段话,是浪子柳三在离开卢婶后掏心窝子的一番话。分离是注定的,伤痛和悲苦也是注定的。我们再来看下面一段话:

“我是民国二十年七月末打石友三的时候受的伤。滹沱河涨水差点儿把我淹死……我回到茨坨,她听说了,偷着来看我,雇了一辆三轮车,连夜回去的。车夫打了一顿尖,她连饭都没吃,哭得像个泪人……这就算对我那一年拉个毛驴子冻一宿的报答。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可这期间我爹妈都死了。说心里话,回来之后,我一看那空房子,那个揪心。那时我不想翠,只想两位老人。这就是我为啥扒了老房子,搬到这儿来的原因。在二老的坟边上,守着,心里好受一些。可是翠回来不知谁看着了,编了段鬼狐传,茨坨人呐啊!……”

这一段悲凄的文字,是胡四在后来对徐伯讲述他与小翠相爱的结局。

这几段爱情,被小镇人津津乐道与赞赏。作者通过几段爱情的描写,突出小镇人虽穷苦、悲凄,在战乱中艰难生存,却纯朴、执著、至诚至性,至真至情。文中又通过民俗俚语式的道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小镇中各类人群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不同的态度。

“故土三五载没有不亲人”

“马不吃夜草不肥”

“对了,你要练得像铡刀钉那么硬,才能上阵,你没听说那四大硬吗:门洞子风,老山东,光棍的根儿,铡刀钉。”

村俚语言粗俗的背后隐藏着小镇人的纯朴和实在。

三、真实感人的笔触,直指人生角落、命运深处——

小镇中的场景描写有许多,最为熟悉的是卢婶的茶馆与大有车店。这两处都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作者刻画茶馆主要突出卢婶与柳三的爱情,大有车店则通过来往住宿和老板娘、伙计们等众人的一言一行刻画出善良、正义、爽快的老秦。

我们先看这一段大有车店的场景描写:八间正房,青瓦,磨砖到顶,砖面子有些脱落,山墙根石基的缝隙也在残雪中长出藓苔。房子前后两面窗,下扇镶着玻璃,上扇花格子上糊着高丽纸。房檐下吊着红辣椒辣和关东烟叶。正房西三间自己住着,东五间做了店,中间隔开,各有一灶。前院三间西下屋,一个碾子一架扇车,囤子里放粮食和牲口料,墙上挂着修理车辆的工具。院子里有个洋井(汲筒井),冬天抽子放在屋里,用时现拿热水引,南墙边上有一个草垛和一个柴垛。在后院南半靠着东西墙是两排牲口棚,柱子磨得精光,牲口啃过的马槽梆子片片断断钉了些洋铁皮。北面是一个菜园子,中间隔一条树枝编的篱笆。

这一切仿佛都是为驴贩子老秦所设计的。

“虽然说贩驴挣钱多,到底是风险大,这乱世年头……成年不在家,让人担心。老妹就不说了,大姨那眼是怎么瞎的!现在可好,大外甥也跑了……”;“人怎么生活才是对的?”

老秦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奔波的。他贩马贩驴,参加抗日军,结交四方朋友,提心吊胆的生活,但同时老秦又是个善于思考的人,通过老秦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思考,不仅作者提出了当时年代的生活意义,也发出了无奈和被逼迫而形成的感慨,但更多还是对日本人残暴血腥的奸杀虏掠的仇怨,和对卖国卖友求权求荣汉奸的无比痛恨,更融入作者对生活悲悯的质问和思想。

“他想起那段伤心的往事。他的妻是牛二的叔从难民中领回来的,那年她才三岁。是另一个堂叔牛中医治好了她的病。小时候她身体弱,牛二常背着她到岗子上去看花草。她对这个异姓的哥哥是那样依恋。那小荷包就是她绣的,至今还挂在他的烟杆上。而如今我把她扔在家里,在日本人的剌刀下,在汉奸的监视中伴着瞎妈,胆战心惊过日子,若是老爹不被鬼子砍死还好些。想到这,一阵痛苦隐隐地牵动着莽汉的柔肠”。

老秦是个善良的人,路遇一条流浪狗都要抱回店中。但对于汉奸老秦又是凌厉和义不容辞的:“夜里把我的马拉到下屋去喂,若是那家伙——他指了一下头——牵马出去,叫我一声。”

“清冷的月光下,疾速的马蹄扣响着冻土地,沦陷的辽中平原,一九四零年一个令人心悸的冬夜…… 原来那人早先也是马贼,在河西,抗日军收编之后他又叛变下山。这次在大有店认出了老秦,想奔日本宪兵队告密讨赏,结果钻进了冰窟窿……”

这一节讲述大车店的故事,讲述老秦,看似作者的漫不经心,但实际上这一小节在全文中都占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量。“那一年的冬天事可真多,丁盛在偏堡子救了一个落难女子,侯五在土地庙捡了一位冻僵的老太太。”

是什么造成了人们颠沛流离?是什么使老秦一家的命运如此悲惨?又是什么使寡女落难,孤老的人冰僵在土地庙?

小镇风情的写作中,不难看到一大批像老秦这样至情至真、正义而爱心的乡土民人。

“卢婶有过一个男孩,死了,她喜欢我,没人的时候叫我“干儿子”,我知道这事情的严重,不吱声。她抚着我的头,现出哀戚的神色。我点点头,她便把我搂在怀里……”

“我说的是心里话,”老人喃喃像是自语,“我已很久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吃过这样可口的菜了,尤其,尤其是这么安逸,舒心畅怀……

“我还真有过一个女儿,在承德的山沟里,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娘俩都死了,从那以后,我就成了断线的风筝……”老人的眼睛红了,我忙过去给他添一杯酒,伤心的往事助长了他的醉意,他又掏出了那脏手帕。

“我记得,我记得,`润记肉铺'的掌柜,给过我猪肝,还给小狗几块骨头……爷孙俩都那么恤老怜贫,那么仁义。”

作者通过每一小节内的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个充满了亲情和温暖的动作、话语,用真实朴质而感人的描写,传递与表达出每一个浓郁色彩的农家风情与浓厚的民族思想与亲人般的感情。

小镇风情中,寡妇菜花的命运也颇值得深思。这是一个性情泼辣、敢爱敢恨、又有些不拘小节、擅于制造谣言、惹事生非的女人。菜花年轻时就爱上了木匠胡四,色诱胡四没有成功,便背着胡四在小翠的面前说怀了胡四的孩子,造成胡四与小翠悲剧性的分离。之后长长的十八年里,菜花前后嫁给两个比她大十五岁与二十岁的王磨坊与胡曾,最后还是成了寡妇。

寡妇菜花在文中有一首歌形容她:

秫米饭,“红大虾”;

臭大酱,“乱转嗒”;

大布衫子,“嘎巴嘎”;

大破鞋,“趿拉拉”;

大嗓门,呱呱呱;

大屁股,扭达达;

大奶头,颤塌塌。

如此不堪的村妇形象,更使寡妇菜花凄惨起来。还有那的四个孩子,三丫头吃土,因为肚里有虫子,小四患有小儿麻痹,弯着可怜的小腿。悲痛的贫穷,对爱情追求后的绝望,命运对待菜花似乎过于苛刻了,一曲人人都在传唱的寡妇难似乎都道不尽她心内的心酸。

寡妇难,寡妇难,

上色的衣裳不让咱们穿。

也不知哪辈子丧天害理呀,

得罪了五殿阎。

今生一世找到咱呀!

命里也该然。

寡妇难,寡妇难,

半夜三更直把身翻,

也不知谁家的

猫儿房上窜呀,

嗷嗷乱叫唤。

害得那梦中的人儿

也难到我身边呀,

抓心又挠肝!

“咋说你好!也活了大半辈子,老是出马一条枪。啥事也不搁脑子滤算一下,就算你和我哥绝情,那三丫也是你的亲骨肉,她听说你要卖她,抱着我的腿让我劝你,说她以后光吃土不吃饭,多可怜!

卖女为生存,小寡妇的命啊,自古就这样难——

四、小镇风情,情归何处?

小镇风情的写作中,从最初的轻松欢快越往后写越悲痛,作者的笔不仅调动了文字,更调动了人的心情。让人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陷入深重。小镇中人物的描写与刻画都细腻传神,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作者惯于抒情、着力于小镇感情的描写,在人与人的感情中展现各种思想,刻画出他们的悲欢。

小镇风情中人物众多,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但他们都是贫困的农人、下层社会的代表。通过他们的生活,作者一再提到抗日、提到爱情、提到生存、提到艰辛,提到人的从悲观而化为达观,苦情亦作闲情的崇高和力量。这一点,在徐伯的描写中更见真切。徐伯平和淡泊、与世无争。他不吸烟,不留指甲,面庞白晰,大褂干干净净,在给顾客理发的时候会让对方享受到细柔与尊重。他在给人理完发抖落罩单上头发的时候,会背过身走开一些,轻轻动作,从容、谦和而儒雅,作者写“仿佛他心里一直流淌着音乐,一种宁静、柔和的音乐。”

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繁忙的劳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很难安静下来,也使人与人之间淡漠,猜疑,误会丛生。要怎样让自己放松,回归到旧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体贴中?怎么安静下来,回到母亲和家庭中去,回到朋友聚会和对往事、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去,回到古典文学和大自然中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言:人是用理性和感性,逻辑和直觉两只手把握世界的。忙碌中,需要清静,这清静却不是单纯的休息,是让我们的思想感情,让我们的审美与我们工作中频频应用的理性思惟相匹配。我现在的作法是精心选那些典型场景人物,把它情绪化,把它带进我所擅长的散文化杼情领域。像茶馆卢婶中,我就选了柳三的一段唱。在胡四中选拉毛驴在大冬天野外等着私奔那一段,这典型场景一想到诗情就上来了,极易把读者带入一个境界。

而这种境界的休憩里,我们读着,感动着,思索着,体会着,小镇风情的故事里,种种心态及命运,给了我们美的启迪同时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毋庸置疑,我们和作者一样,至少我和作者一样,挚爱着曾经的朴素村庄,怀念着那炊烟渐起的房舍,热爱着那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与连绵起伏青山,那里,是生命的根源,那里,是亲情及血脉的最初,那里,让我在城市生活的奔波和流浪中频频对它回首,那里,永远展现着温馨和亲切,深情和爱恨。

让我们在作者行吟者的笔下,再一次随他对小镇风情的热爱和痴迷,领略和追忆并感悟吧!

“夜阑人静,当我在灯下捉笔,回首往事的时候,先辈们便一个个披着那个时代的风尘,缓缓地向我走来。他们衔着烟袋,肩着重负,以憨厚而鲁钝的表情,带着特有的音容,沉缓地举着步,……他们腹中消化着糠菜,头脑里产生着幻想。自以为追寻目标,却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时代悲剧的漩涡。小镇风情,情归何处?

——完——

附作者简介:

行吟者:宋振邦,沈阳人,中学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大学毕业吉林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国防科委计算机所及石油部工作,现在河南油田设计院。数学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著有中篇小说《猎人之子》(辽宁人民出版社1978)《千山之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感谢作者“行吟者”的指导和交流:)在此祝您愉快!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紫色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霜叶斑斓,缤纷败落!既美好丰富,又忧伤凋谢。!——优美的《小镇风情》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作者的精彩文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值得品味!
文好,评论更好,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16]个
帘外落花-评论

我也要去看一本书写评论了,哼哼哼,什么书最简单,一会就可以看完的,菊子推荐一下
  【帘外落花 回复】:俺认真看完,这可不是一日所写,写了好几天吧 [2007-1-23 19:15:54]
  【紫色菊 回复】:是呀。这个东东搞了我好久,一边看他的东西一边做记录一边写,可我看得还不透。:)再看看就好哩~不过也看了三四遍呢~大概是差不多哩才敢动笔:)惭愧一下下~
可能让作者失望了:( [2007-1-23 21:10:30]
  【帘外落花 回复】:不会的,文字我心,如果他也那么爱文字,当理解和感激呢,因为文字上的共鸣是让人欣喜的 [2007-1-23 21:18:33]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7:05

杜波-评论

读后感写的很好,向小菊学习!!!
  【紫色菊 回复】:我感觉还有许多不足。唉,下次弥补吧~ [2007-1-23 21:11:11]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7:29

蓝的-评论

的确写得不错,你最近是散文大丰收啊,这么多的灵感,我都羡慕极了!
  【紫色菊 回复】:灵感来源于热爱啊!而且多思!:)你也可以的! [2007-1-23 21:11:36]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8:13

行吟者-评论

谢谢菊子,谢谢在这篇系列小说发表过程中,给我帮助的落歌,天使,纯白,文清,千叶红,西门,千山等烟雨好友.愿我们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紫色菊 回复】:好谦虚:)支持并尊敬作者:) [2007-1-23 21:12:16]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9:03

落歌-评论

欣赏:)问好菊子!
  【紫色菊 回复】:谢谢落歌:) [2007-1-23 21:43:06]
  【落歌 回复】:这我们都需要祝福一下的.小说版有个出色的写手嘛!嘿嘿,我们有同感,都欣赏先生的文笔! [2007-1-23 21:46:43]
  【紫色菊 回复】:是的:)落歌快催他继续发文文~ [2007-1-23 23:47:44]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9:16

孔雀东南飞103-评论

不如写诗!要不到西凉与我为妾?!~~~
  【紫色菊 回复】:呵呵~
你是王?
我不当妾,我只当妃。且不当王妃:) [2007-1-23 22:05:17]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9:54

文若书-评论

呵呵,顶一个。
  【紫色菊 回复】::)谢谢若书哩~~~ [2007-1-23 23:47:14]at:2007年01月23日 晚上11:26

薄云残雪-评论

是随笔,更是精美的散文。
  【紫色菊 回复】:薄云见笑哩,不要这样说呀,我好羞愧的。真的~~~
[2007-1-24 11:31:11]at:2007年01月24日 清晨7:04

暖玉-评论

菊子好!可惜没有读过这部作品,现在只能把菊子的文章当成一篇散文来读。
  【紫色菊 回复】:你可以找来行吟者的小镇风情来读。文笔很优美,质朴:)而且厚重~ [2007-1-24 11:32:01]
  【暖玉 回复】:是在烟雨吗?我一定读读。只是要放假了,我得过完年才能读呢。 [2007-1-24 13:54:35]at:2007年01月24日 早上8:53

变色龙-评论

路过,踩踩。
  【紫色菊 回复】:谢谢变色龙:)) [2007-1-24 13:48:55]at:2007年01月24日 上午11:35

山中来客-评论

介绍到位、精准,有开导性!
  【紫色菊 回复】::)谢谢山中来客:)最好去找行吟者的小说来瞧呢! [2007-1-24 13:49:30]at:2007年01月24日 中午12:35